移动学习网 导航

信札趣谈·容庚

2024-06-02m.verywind.com
~

信札趣谈·容庚

《容庚》:容庚(1894-1983),字希白,号颂翁,广东东莞人。古文字学家。曾任《燕京学报》主编、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教授等职。主要著作有:《秦汉金文录》《商周彝器通考》《殷周青铜器通论》《海外吉金图录》《颂斋吉金图录》《宝蕴楼彝器图录》等。

“搜集黟山印痕深合鄙意” ——致张牧石

这是容庚1973年8月6日写给当代著名篆刻家、词人张牧石的信。张牧石早年从寿石工先生研习篆刻,继又私淑黟山派黄牧甫,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黄牧甫乃晚清与吴昌硕同时的成就卓著的书画篆刻大家。他的刻印特点是,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寓秀雅,既无板滞之嫌,也无妄怪之失。张牧石对黄牧甫的作品极为珍爱,但一直未能见到黄的原拓印稿,深以为憾。后来,容庚先生从张先生的来信中得知这一情况,主动向张提供黄的原拓印谱。容庚在这封信中对张先生说: “左右搜集黟山印痕深合鄙意。”因黄牧甫在光绪八年(1882年)和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度来广州,第一次来粤住了近4年,第二次来粤,一住便是14年,前后在粤18年,到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五月才离开广州回安徽。容庚先生作为广东人,对黄牧甫敬佩有加,对黄的艺术成就极为青睐,数十载搜集黄的作品。他在给张的信中坦言:“牧甫游粤多年,遗作甚富,书画篆刻皆有独到处,顾印行甚少,国人不得而见也。弟(指容庚自己)搜罗六十年颇有珍本,然非志力于此。年二十六离家至京,奔走衣食于今。五十余年于黄氏未能发扬光大,心甚歉然。”然后,容在信中慨然坦诚地说道“左右既有同好,兹检奉印谱三种六册、牧甫印稿一册”,印谱“乃选存较精之印,每印盖六七权,弟至北京分剪得六部,自留一部,以五部赠友人,此乃初印本,与后人集谱残破者不同”。

就在容庚先生发出此信不久,天津的张牧石便收到容庚先生自北京寄来的黄牧甫印谱。这是一套极为珍贵难得的原拓本,拓印凝聚着容庚老人的一片心血和对艺术的挚爱。牧石先生抚摸着印谱那典雅考究的封面,深为容老的真情所动。他抓紧时间,将印谱上的所有印拓全部用毛笔勾拓下来,以备日后临习揣摩,不久又将那套原拓印谱用双挂号寄还给容庚先生。据张先生讲,容老的那套印谱,每方印拓都是细心剪齐后,在日本棉连纸上挖芯后,嵌贴在上面的,其珍爱之心可想而知。

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至关重要的。社会上一旦出现“信任危机”,人和人之间相互存有戒心,不仅是道德观念的倒退,也将大大阻碍经济、文化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进行。从容庚的这封信可以看出,容先生毫无顾虑地将自己心爱的珍品寄给张牧石,张先生备加小心地保护,及时奉还,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十分正常的事。在这小事的背后,却让今天的人们看到老一辈人那诚实守信的为人和品性。

容庚致张牧石信



  • 信札趣谈·容庚
  • 答:容庚在这封信中对张先生说: “左右搜集黟山印痕深合鄙意。”因黄牧甫在光绪八年(1882年)和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度来广州,第一次来粤住了近4年,第二次来粤,一住便是14年,前后在粤18年,到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五月才离开广州回安徽。容庚先生作为广东人,对黄牧甫敬佩有加,对黄的艺术...

  • 容庚与东莞大型展览:系统立体解读容庚的学术人生
  • 答:本次展览首次全面系统梳理容庚的亲友圈、师友圈,首次全面系统展示容庚藏印艺术,首次专题化展示容庚旧藏全形拓片,通过6个主题展览、4场专题讲座,全方位、立体化解读容庚丰厚的学术人生。全面展示容庚与东莞的文脉关联容庚是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鉴藏家。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

  • 收藏手记·名人字画篇·藏家易手流传有绪
  • 答:容庚先生作为广东人,对黄牧甫敬佩有加,对黄的艺术成就极为青睐,数十载搜集黄的作品。他在给张的信中坦言:“牧甫游粤多年,遗作甚富,书画篆刻皆有独到处,顾印行甚少,国人不得而见也。弟(指容庚自己)搜罗六十年颇有珍本,然非致力于此。年二十六离家至京,奔走衣食于今。五十余年于黄氏未能发扬光大,心甚歉然。”...

  • 信札趣谈·李叔同
  • 答:信札趣谈·李叔同 《李叔同》: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别号息霜,法号演音,号弘一,生于天津。中国近代文化大师和佛学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是把西洋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话剧的创始人。他的书法艺...

  • 信札趣谈·王薳
  • 答:信札趣谈·王薳 《王薳》:王薳(1884-1944),原名世仁,字君演,改名远,字秋湄,号秋斋,别署苔香等。广东番禺人。少承庭训,后在复旦大学习法文,从事新闻及教育。毕生致力研究金石、文字、音韵学,收藏金石拓片,多方涉猎碑帖。工书法,兼擅各体,尤以章草著名。诗之造诣亦深。有《章草例》《...

  • 信札趣谈·黄宾虹
  • 答:信札趣谈·黄宾虹 《黄宾虹》: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朴岑、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杰出画家。辛亥革命前,曾奔赴革命,后居上海30年。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教授。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建国后,任中国...

  • 信札趣谈·林纾
  • 答:信札趣谈·林纾 《林纾》:林纾(1852-1924),近代著名文学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闽县(今福州)人。幼孤苦,赖叔父供养,因无资,专买破书以读。光绪八年中举人,遂弃举业,专治古文。后入京,任教于京师大学堂。曾依靠旁人口述,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70余种。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

  • 信札趣谈·徐渭
  • 答:信札趣谈·徐渭 《徐渭》: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自幼聪明好学,文才过人,能诗会画,尤善戏曲。年二十为诸生,屡应乡试不中,曾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客,协助策划抗倭斗争。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

  • 信札趣谈·商衍瀛
  • 答:信札趣谈·商衍瀛 《商衍瀛》:商衍瀛(1869-1960),正白旗汉军人,祖籍广东番禺。字云亭,号蕴汀。父廷焕,弟衍鎏。少随冯端读于玉莲园。光绪二十九年进士。“老拙年已望九” ——致荫甫信 这封致荫甫世兄的信是商衍瀛晚年所写。信中说自己“年已望九,目昏手颤,草行箑面,久不能书”...

  • 信札趣谈·启功
  • 答:信札趣谈·启功 《启功》:启功(1912-2005),字元白,又字元伯。北京人,满族,爱新觉罗氏。书画家、教育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曾先后任辅仁大学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九三学社宣传部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