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美国家长更重视什么教育

2024-05-22m.verywind.com
~

美国家长更重视什么教育

美国家长侧重是培养孩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孩子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性格的培养。

美国家长最重视孩子什么

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看上去狠心,实际上不是,而是注重让孩子从困难中独立和成长,变得更加坚强。譬如孩子从小就要有家务清单,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去社群或者其他地方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并且自己攒钱,建立小金库,平常要自己付款,学会理财。这些故事有很多,网上也有很多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写的文章分享。这里给你摘录一篇部落格里的文章。供你参考。
(一)自己不吃饭,那就活该挨饿
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小伙子大卫,毕业后在美国娶了洋媳妇结婚生孩子,大卫的妈妈也从中国到纽约跟他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作为奶奶,自然是对孙子疼爱有加。没过多久,洋媳妇与中国婆婆之间对孩子的不同教育就开始有矛盾了。
一天中午,孩子在吃饭时耍脾气,洋媳妇就说,不吃就算了,晚上也不要吃,2岁多的小混血也很倔强,不吃就不吃。于是到了晚上,洋媳妇让中国婆婆做了几样中国特色的菜,其中还有混血十分喜欢的糖醋里脊。洋媳妇把桌子布置很漂亮,各样餐具备起,晚餐开始了,小混血忘了中午说过的话,问妈妈怎么没有他的餐具?
洋媳妇说:“你中午自己不吃的,还说了晚上也不吃的,说话要算数。”
中国婆婆一听,当时也没当回事,她认为,洋媳妇顶多就是吓吓孩子,哪会真的那么狠心不给孩子吃饭,于是也没说什么,就招呼儿子媳妇一起吃饭。可是,中国婆婆吃到一半,发现孩子虽然可怜巴巴地站在一旁很久了,但洋媳妇依然不为所动,还是没有叫孩子上桌吃饭的意思。这下,中国婆婆开始心疼了。她赶紧拿了盘子,给孩子装好糖醋里脊,端给孙子。
洋媳妇见状,马上制止:你别管他,中午是他自己不想吃饭的,还说了晚上也不吃。说话要算数。饿了也是他自己的事。饿几次,他自己就知道了。
中国婆婆听了,眉头直皱:你们这不是虐待孩子吗?饭都不给他吃。
洋媳妇回答说:不是我们不给他吃,是他自己不吃,后果当然由他自己负。
中国儿子大卫也劝妈妈:妈,您别管了,这小子不好好吃饭,是该让他吃吃苦头了。
中国婆婆不想和儿媳妇当面闹僵,只好作罢。
大人们回到桌子上吃饭,小孩仍然在角落里可怜巴巴地看着大人们吃东西,嘴里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开始孩子还坚持,要求妈妈给他吃,无效,就哭,大声哭,还是没用,一顿饭就这么吃完了。
到了晚上快睡觉的时候,孩子饿得肚子咕咕叫,知道不吃饭就得挨饿,这滋味真不好受。于是主动跟妈妈道歉,承认自己不对,不该闹脾气,以后一定好好吃饭。现在能不能先给他一杯牛奶喝,因为他实在饿极了。
洋媳妇倒了一杯牛奶给孩子,孩子喝完之后就乖乖睡觉了。从那天以后,这孩子吃饭每次都表现很好。
其实,从这件事就能看出中美家长教育孩子的大不同。
美国孩子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孩子怎么吃,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想吃哪个就吃哪个。几乎所有的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美国父母尽管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吃。美国孩子吃饭,一说吃饱了,就可以放下刀叉,甚至离桌。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
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如果明明没有吃饱,为了贪玩而不再吃了,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他就自作自受。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懂得,自己有能力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不想吃就说不想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也知道父母对他们有充分的信任。
(二)鞋穿反了,自己改正
还是大卫家里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大卫家里做客,正好孩子准备出去和小伙伴玩,就看见他在玄关处穿鞋,准备玩具,当时中国奶奶也在场。当孩子穿好鞋准备出门时,中国奶奶突然大笑着叫住他:宝贝,你的鞋子穿反了,来,来,奶奶给你穿好一下。
洋媳妇马上拉住中国婆婆说:随他去,别管他。
孩子见没事,就一阵风似的就跑出去玩了。
没过多久,孩子又跑回来了,说:妈妈,妈妈,我的鞋子坏掉了,穿着不舒服!
妈妈马上说:是鞋子不舒服吗?你请杰瑞进屋里来,看看他的鞋子和你的鞋子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将信将疑地把杰瑞叫了进来,然后仔细端详起杰瑞的鞋子来。终于,孩子发现他的鞋子和杰瑞的鞋子弯曲弧度的方向不一样,杰瑞是朝里弯,他是两只鞋朝外弯著。孩子指给妈妈看,妈妈说,你把两只鞋调换一下左右脚看看呢?
孩子马上听话地自己脱鞋,然后调换左右脚穿上,果然就舒服多了,这下他才明白,原来是自己的鞋子穿反了!
中国婆婆看着孩子一蹦一跳地和小伙伴又出去玩了,才问洋媳妇:不就是一双鞋穿反了吗?你给他换回来,他就知道了,何必费那么大劲。
洋媳妇说:不一样的。一向都是他自己穿衣服穿鞋,他自己的事情都得让他自己去做,即使做得不好,我们也不会代替他做。做错了,他尝到了后果,下次他自然就会改过来。就比如这次鞋穿反了,他看见小伙伴们的鞋都不是这样穿的,他自然就知道鞋是穿反了。如果摔倒了,他就会知道,这鞋这样穿着不舒服,容易摔跤,摔跤会疼。
果然,从那以后,大卫家的小鬼头的鞋子再也没有穿反过。每次看见别的小朋友的鞋穿反了,他还会去矫正别人,告诉别人应该怎么穿鞋。可爱死了。
洋媳妇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不认同,有人会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大人应该尽量帮他们矫枉过正,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犯错,少受挫折,少一些伤害。
其实我倒是很同意洋媳妇的观点,孩子的路要让他们自己走,即使犯错,即使摔跤,也要让他自己去体会,去改正。
我不太喜欢家长一边骂骂咧咧,责怪抱怨孩子不中用,什么事都要自己操心,一边又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几乎全部答应,像母鸡一样,时时处处保护孩子,样样包办。我最喜欢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办法,不给钱,不骂人。自己需要什么,去努力,去创造,不干涉,经常让孩子有一些小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奋斗,去实现。如:买玩具、出去旅游,在家里或者勤工俭学什么的。自己挣的钱自己支配。
(三)自己的社交问题,自己处理
我们社群的老美邻居麦克先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叫马克,马克有一辆非常漂亮的脚踏车,社群里的小朋友都非常羡慕他,总是希望能借他的漂亮脚踏车骑一骑。可是马克非常爱惜这辆车,不舍得借给小朋友们骑。因此,每当马克玩脚踏车的时候,他都是独自玩,因为他怕小朋友们缠着他借车。
久而久之,社群里的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他一块玩了,大家也不和他交换玩具了。
过了一阵,马克对脚踏车的新鲜劲过去了,他开始想念和小朋友们一起疯玩的感觉,他甚至愿意把脚踏车借给大家骑。可是,孩子们似乎也记仇,大家都不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马克没有办法,只好跑回家跟麦克先生说:小朋友都不和我玩了,爸爸能帮我去跟小朋友们说一声吗?我愿意把脚踏车借给大家骑,我也想玩杰弗瑞的小火车,想和大家一起捉迷藏。
麦克先生听了之后立即拒绝了他的要求,说:马克,你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自己犯下的错,要自己去承担,要自己去解决问题。你可以自己去和小朋友们商量,一次不行,就多试几次,大家会原谅你的。
结果,马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灰溜溜地跑到小朋友当中去,给大家道歉,请大家重新接纳他。后来,小孩子们又玩成一伙了。你骑我的脚踏车,我玩你的小火车。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就很不一样。孩子在外面被排斥,或者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中国父母第一个反应就是:谁敢欺负我们家孩子,我们找他算账!
大人们过多地参与孩子的社交问题,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社交能力差,不知道怎么处理人际关系问题。这根源其实还是父母不懂得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不能说美国的教育都好,都成功,但是,他们教育孩子的很多理念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四)美国孩子同样重亲情
很早以前,就听国内的朋友说过,美国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如何如何冷漠,连一家人一起出去吃个饭,也要AA制。
我在美国这些年看到,这是一个很深的误会。也许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美国人家庭的情况,不全面,不能代表美国?
美国是移民国家,不少的家庭观念也很浓,像义大利,爱尔兰,犹太人德国人他们很重视家庭,只是在经济上,他们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给大家造成一个“冷漠”的印象。
美国父母可能不像中国父母那样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更侧重是让孩子健康乐观,和健康人格性格、意志“鼓励创新”。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更不会替孩子安排未来,即使想安排,在方式上,都比较注意,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说白了,美国父母不是孩子的靠山,而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而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对父母也是很体恤的。尽管小时候,父母对孩子很“残忍”,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但是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就会感谢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
许多孩子长大成人,在父母年老后,都不会给他们养老钱(其实美国福利好,父母也不需要孩子的钱)。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管父母,不照顾父母。
假期里,儿子女儿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父母那里小住,孙子孙女还经常打电话请教爷爷奶奶怎样做那道好吃的菜。
还有美国孩子不会跟父母住在一起,因为父母也不希望跟孩子住在一起,但父母需要照顾时,在美国有家庭护士,费用有保险公司支付,但孩子们也来帮忙照看
我的朋友苏珊娜,就非常懂得照顾她的父母。她父亲生病,她把父亲接来一起住,便于照顾。还有我的朋友大卫,他父亲心脏出了毛病,要依靠一个人工心脏生活,在等待心脏移植的那段时间里,他办了休假,专门在家里照顾陪伴父亲。另外,约翰每周会给妈妈打一两次电话,杰夫会把自己的相片发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一起分享。

美国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美国不鼓励家长指导孩子学习
因为美国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的责任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从小就鼓励孩子为自己负责任。
最好的方法是鼓励。批评是孩子自信心最大的敌人。尽量强调孩子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孩子的自信心才会提高。这点中国父母要好好向美国父母学习。中国父母以批评为主,美国父母以表扬为主。因此美国孩子自信心比中国孩子强。
对于小孩子必须鼓励他们才会进步才会做得更好。在鼓励声中成长的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歩我们要学会做给孩子鼓掌的父母。
无论成绩好坏不要督促。鼓励和信任孩子会做好,孩子就会做好的。要让孩子知道读好书是他的责任不是家长的责任。前途和生活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父母如何爱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走他的人生路。告诉他读书好和不好的人将来到社会上的等级差别。告诉他你对他百分百有信心只要他努力一点一定有优异成绩。不要具体督促让他自己安排如果你具体督促就
喧宾夺主了。孩子会认为学习是你的事。即使是在你督促下做了但是是认为为你学习而不是为他自己学习.那么一旦失去你的督促他就不学习了.你能督促他一辈子吗?
相信孩子,不断表扬
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经在努力学习了。希望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有很大的潜力,要充分发挥。你是好样的。

美国家长怎样教育“富二代”

自尊,是立人之本。无论孩子多大,他们都应当并且必须拥有那一份尊严。
但在有的家长眼中,孩子的自尊几乎为零。任意吆喝、恣意诅咒:但凡孩子一有“错误”,就开始“心灵处罚”,似乎语言不尖刻就不足以触及孩子灵魂。有的家长还美其名曰“响鼓须用重捶”。有的家长甚至不分环境,专在人多的时候奚落、挖苦孩子,让孩子脸面丧失。如此一来,孩子的自尊成了一个纸糊的面具,任由家长撕扯。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的意向,家长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强化孩子的自尊心。心理学家指出:自尊心的出现是儿童身心发育进一步成熟的表现。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就应该注意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反映,倾听孩子的声音,特别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更要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勇于为孩子分担。如果孩子确有“问题”,也要批评适度,但批评必须在方法上是分析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场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信服,从而达到批评效果。反之,如果无限上纲,小题大做,进而作一些夸大的类比。这样孩子反而不能接受,久而久之,孩子的不满就会酝酿成憎恨或蔑视。
任何人无论何等年龄,他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别人对自己的奚落和讽刺。想想,当孩子的自尊心一再被剥夺以后,还能指望他靠著自尊心去奋斗吗?
心罚,重创自信
美国著名教育家克劳蒂娅指出:“每个人在沮丧之时,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和慰藉。对孩子气,我们更应该伸出理解之手。”
孩子心理的不成熟,决定了其情绪的不稳定,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一些家长不懂得或漠视孩子的这一基本特点,一遇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出现挫折,与家长们的期望值出现差异,就开始了令孩子生厌、生畏的絮叨,而且絮叨的语言主题就是挖苦和讽刺。如孩子成绩考差了,有的家长就说孩子“笨得像猪”一类的语言。殊不知,这样的语言一旦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在孩子心中,恐怕就是这样的信条了:反正家长口口声声说我不行,那就不行吧!有的孩子也可能弄假成真,开始怀疑甚至进而坚信自我能力的低下。这样一来,孩子的自尊心遭到重创,要想再让孩子重树自信,恐怕就事倍功半了。
人都可能经历挫折和失败。要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作为家长,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作为家长工,如果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能体贴地就一句“没关系,再来!相信你会成功”,那么孩子的心灵感受到了慰藉,他的自信心就会在低落的情绪中重新树立。本来,让孩子独自吞食挫折的伤感,就是家长的失职了。如果家长反以恶语相向,这就无异于雪上加霜。
孩子的自信心是成功之帆,家长应作鼓帆的劲风,而不能成为肆虐无度的龙卷风,一阵狂风之后,船帆支离破碎。想想:这条船会驶向何方?
“心罚”重于“体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孩子们需要鼓励,需要关爱,需要欣赏。

看美国家长是怎么教育小孩子的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
走进美国家庭,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儿童读物放在令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上门上贴满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父母亲很少强求孩子的言行,甚至不强求孩子称呼他们爸妈,孩子们像伙伴似的直呼长辈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父母与孩子说话永远是蹲下来,他们认为,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所以应蹲下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充分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美国父母看见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他们会笑嘻嘻的,很高兴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然后耐心地告诉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在美国,孩子7-8个月就可坐着特制的桌子自己抓饭吃。他们不担心孩子弄脏了衣服。
三、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美国,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有一间房子。在孩子处理日常事务上,父母只帮孩子做一些当时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凡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比如两岁孩子洗澡时,妈妈只帮孩子放好水,脱下衣服,然后孩子自己爬进澡盆,在水里玩一会就自己抹香皂,洗干净后再自己爬出澡盆。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自己挣钱读书。因此,美国社会上的一个清洁工人、一个跑堂的,也可能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分子。
四、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美国小学在课堂上对孩子从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肯定孩子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

在美国家长如何教育青少年儿女

主要教育他们独立

不打不骂 看看美国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不管什么时候,我只要与污秽的东西争辩,或胜利或失败,总是把自己弄脏了。对于污秽,最好不去碰它而是远离;对于试探,最好不是抗争而是逃避;对于罪人,最好不是指责而是交给主;对于非要和你辩论不可的人,最好不是迎头而是躲让——因为我们毕竟都是软弱、有罪、有限的人。谦卑了,就是明白人;骄傲了,就会犯糊涂"

中国家长与美国家长有什么区别?

美国家长要求孩子早独立,中国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

美国家长究竟最在乎什么

1,美国父母不准孩子随意插话。中国父母会先回答插话孩子的话题。
通常大人在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听到什么就会想及时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美国的孩子如果插话进来,美国父母就会做一个手势示意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要求,但是要等,或者对孩子说,“请等父母说完。”相反,中国父母就会停下来,先处理孩子,“询问孩子有什么事”。
2,美国父母会轻声的和孩子说话。中国父母会大声的制止孩子说话。
英文里面有一句话叫‘indoor voice’。也就是说轻声说话,用室内的声音说话。当孩子高声大叫的时候,美国父母就会轻轻说,“indoor voice please,I can hear you。“中国父母就会生气的大声反问,”干什么,不会轻点说。“
3,美国父母享受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光。中国父母更喜欢看着孩子玩。
在公园或者游乐场,有一个现象很普通。大多数美国父母都是直接参与到孩子的玩闹,陪着孩子疯,陪着孩子跑,积极的参与其中。而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是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孩子自己玩,或者看着孩子和别人一起玩,只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出现教育。
4,遇到孩子纠纷,美国父母会先问事情的起因前后。中国父母先维护自己的孩子。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发生纠纷争执都是很正常的。但是父母的对待方法就是最好的教育时机。美国父母遇到孩子纠纷问题,就会先问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们会让两个孩子当面说,然后再和对方父母沟通。中国父母更喜欢先维护自己的孩子,当着孩子的面就指责性的解释。
5,孩子犯错误,美国父母蹲下和孩子沟通。中国父母生气的责骂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会犯错误,没有国界之分。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美国的父母会蹲下身子把孩子拉在一旁和孩子轻声细语的讲道理,但是口气是很严肃的。而中国的父母就会感觉很丢脸,大声的当众指责孩子,责骂孩子,甚至强制孩子去道歉。
6,孩子没有按老师的指令做手工,美国父母表扬孩子,中国父母批评孩子。
有些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跟着老师的模版走。可能老师让做一个蜜蜂,他做成了机器人。遇到这样的孩子,美国父母会说,这个主意很不错。中国父母就会要求重新做过。
7,孩子打翻果汁,美国父母干脆让孩子玩,中国父母生气责骂不让玩。
孩子不免会打翻果汁或者水以及牛奶之类的饮料,美国父母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反正都打翻了,她们会让孩子玩,然后让孩子自己玩完后处理掉。中国父母一听到打翻,第一反应就是真浪费,好心痛。然后就责骂孩子,让孩子站远远的,不许碰地上,然后自己赶快处理掉。
8,美国父母不管孩子穿衣服,中国父母喜欢干预孩子的穿着打扮。
美国孩子有时候穿的真的很离谱,大冬天穿短裤,夏天穿夹克或者好几件T-shirts。美国父母一般不管,随意的态度,她们会告诉孩子自己的意见,孩子不听就不说了,让孩子自己随便。中国父母冬天怕孩子生病,夏天怕孩子中暑,那是绝对的不让孩子这么穿,想尽办法让孩子穿得体的衣服出门。而且中国不是有句古话,“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中国父母觉得孩子的穿着和自己的面子有着直接的联络。

棍棒教育与赏识教育,中国家长更支援哪个

家长肯定是支援棍棒教育,因为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是一种能力,不是人人都学得会的,但打骂孩子这个是本能,每个人都会,如果这个社会支援父母随便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而不去指责家暴的话,家长会更加乐意选择棍棒教育。
家长现在打孩子一方面是发泄自己的愤怒,一方面是打给外人看,你看我已经在教育孩子了,他不听学坏那就是他的事了不关我事了。真正为孩子好的家长,应该是去了解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但这个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去陪伴,和棍棒教育比起来太麻烦也太难了,你要我承认我因为怕麻烦怕难我也太没面子了,所以还是打孩子吧。



  • 美国家长更重视什么教育
  • 答:美国家长侧重是培养孩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孩子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性格的培养。 美国家长最重视孩子什么 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看上去狠心,实际上不是,而是注重让孩子从困难中独立和成长,变得更加坚强。譬如孩子从小就要有家务清单,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去社群或者其他地方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并且自己攒钱,建...

  • 发达国家教育孩子自立的方法
  • 答:当今社会,中国已步入市场经济时代,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愈发激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认识到,不能再把孩子养在温室里,应该尽早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帮助家长们,下面将介绍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孩子自立的方法。‍劳动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使他们能够独立生...

  • 美国儿童教育的一些启示
  • 答:一、强调个体,崇尚自由 美国的教育属于个人中心型,重视个性,突出个人,注重个体的自由选择。在美国人眼里,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发展过程,成人只需提供有利条件即可。美国人比较重视儿童自我意识的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美国的成人力图使儿童发...

  • 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最注重什么
  • 答:美国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家长非常重视孩子高中的毕业典礼,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孩子成人、走向社会的标志和起点,所以毕业典礼非常隆重,每个学生大约有十几位包括家长在内的亲友来参加毕业典礼,在学校的毕业典礼后,每个家庭还要组织家庭聚会来庆贺孩子高中毕业和长大成人,送有...

  •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与国外的家庭教育有什么不同?
  • 答:另外,在中国人心目中,长辈永远是老师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中,长辈当然可以教育晚辈,这就形成了家庭中的一种不平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孩子逐渐习惯在多重规则下生活。美国父母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尊重他,给予他个人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

  • 怎么看待中美父母的教育方式?
  • 答:1)美国教育小时管得严,美国父母会立下许多规矩,而孩子越大管得越松;中国父母恰恰相反,小时候百般溺爱,长大处处限制,甚至连大学专业,恋爱都横加干涉.2)美国教育注重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这个教育差别使得美国孩子比中国更具自立性.建议 中国的考试制度改革,教学改革与学生减负,是教育整体改革的三个方面,而...

  • 在教育孩子时,中国父母与美国父母通常会有什么不同?
  • 答:更注重让孩子健康乐观,能够独立生存,具有健康的人格性格和意志,“鼓励创新”。培养独立于社会生存的能力。美国父母可能不像中国父母那样细心安排孩子,更注重让孩子健康乐观,能够独立生存,具有健康的人格性格和意志,“鼓励创新”。老实说,美国父母不是孩子的资助者,而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 美国的家庭教育文化及理念,究竟能给我们多大的启示呢?
  • 答: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营造家庭的民主氛围,从小就会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并且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也会放手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而这几点都是我国教育所缺乏的,需要我们多加学习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中国父母往往都会对孩子寄予过多的关注,让孩子经常觉得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在美国,他们把...

  • 美国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特别注意什么问题?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哪些好处...
  • 答:美国的家庭教育就是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富有开拓精神、能够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 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美国的家庭教育就是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富有开拓精神、能够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

  • 美国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你知道美国的家长是如何鼓励孩子的吗?_百度知 ...
  • 答:谈起美国的文化教育,不一样的人有不同的了解。从亲子教育的方面看来,我觉得美国的家长对孩子推行的激励文化教育,她们鼓励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在自信心、开朗的自然环境和气氛中发展,这也是大家家长应当培训的地区。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美国的家长是如何鼓励孩子的。一、鼓励孩子不怕难人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