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两章文言文归纳

2024-05-18m.verywind.com
~

1. 孟子两章中的文言常识整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ǎn亩 傅说yuè 胶鬲gé 拂bì士

2.解释下面加点词。

(1)委而去之 委:放弃。去:离开。

(2)寡助之至 至:极点。

(3)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

(5)苦其心志 苦:使……苦恼。

(6)人恒过 恒:常常。

(7)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8)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畔通叛 解释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解释为增加

(3)衡于虑 衡通横 解释为梗塞,不顺

(4)人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解释为辅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二段。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2.《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两章》重点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全面概括了本课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重点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等部分,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出现的机率比较大。如果您对即将要来的语文考试没有把握,且不知道从何复习时,初中语文知识点总将是您不二的选择。

2. 孟子两章中的文言常识整理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ǎn亩 傅说yuè 胶鬲gé 拂bì士2.解释下面加点词。(1)委而去之 委:放弃。

去:离开。(2)寡助之至 至:极点。

(3)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

(5)苦其心志 苦:使……苦恼。(6)人恒过 恒:常常。

(7)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8)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亲戚畔之 畔通叛 解释为背叛(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解释为增加(3)衡于虑 衡通横 解释为梗塞,不顺(4)人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解释为辅佐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二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2.《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两章》重点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全面概括了本课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重点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等部分,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出现的机率比较大。如果您对即将要来的语文考试没有把握,且不知道从何复习时,初中语文知识点总将是您不二的选择。

3. 《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你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舌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丧失了“义”.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4. 孟子两章的古文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3)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4)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5)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6)必:一定。(7)然而:这样却。

(8)是:这。(9)城:城墙。

池:护城河。(10)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不是不坚硬锐利 。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利:坚硬,锐利。

(11)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

去:离开。(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

(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巩固(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威:震慑。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锐利,这里意思延伸为武力。

(15)寡助之至:得到的帮助少到了极点(16)亲戚:身边的人。(17)畔:通“叛”,背叛。

(18)顺:归顺,服从。(19)以:凭借,靠。

(20)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故:所以。

(21)失道:不实施“仁政”。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田间。畎,田间小沟。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被任用,举用。

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

筑,捣土用的杵。(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

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获释)并得到任用。(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

虞亡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后)任用。

(8)任:责任,使命。(9)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加以申说。

(10)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痛苦。心志,意志。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至肌肤消瘦)。

(13)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使……穷。

乏,使……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4)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

拂,违背。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

(15)所以:用来。(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忍,通“韧”,使……坚韧。(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

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18)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

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19)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

(20)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21)作:奋发,指有所作为。(22)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色上。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验,显露,表现。

色,脸色。(23)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4)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

(25)入:里面,此指在国内。(26)法家拂(同“弼”)士:法家,懂得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

(27)出:外面,此指在国外。(28)敌国外患:指敌对国家的外来忧患。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29)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0)死于安乐: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31)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32)发:被任用。(33)举:被举荐。

(34。

5. 《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来自敌国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搜狗百科 “《孟子》两章”是指出自孟子的文言文作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两篇都选入了北京课改版中学语文课本九年级下册。

本 名:孟轲 别 称:孟子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邹 出生时间:前372 去世时间:前289 主要作品:《孟子》 主要成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6.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原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三里之城②,七里之郭③,环④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⑤非不深也,兵革⑥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⑦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⑧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⑨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⑩,亲戚畔⑾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 孟子两章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 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原文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来自敌国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8. 《孟子》两章全部古今异义词

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人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今异义 (1)七里之郭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2)池非不深也 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 (3)委而去之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4)委而去之 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5)亲戚畔之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或母系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其他的成员.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这里指限制的意思 今义:地域 (7)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8)兵革非不坚利也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今异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古义:被任用; 今义:送出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古义:被举用; 今义:举起. (3)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古义:用这些办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4)征于色 【征】 古义:显示; 今义:出征. (5)而后喻 【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比喻.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古义:在国内; 今义:进入.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古义:在国外; 今义:出去. (8)曾益其所不能【不能】古义:不具备的才能; 今义:不可以苏教版《鱼我所欲也》古今异义  1.可以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2.是 古:这 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 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钟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 5.加 古:增加,指带来好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上。



  • 九年级下册 (孟子两章) 翻译
  • 答:2011-02-09 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孟子两章》翻译 367 2016-02-15 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翻译第一课和第二课 2013-01-31 孟子两章的原文及翻译 2207 2013-09-24 孟子两章翻译 42 2013-12-18 孟子两章的原文加翻译, 16 2012-01-28 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孟子两章》翻译 17 2011-11-26 孟子...

  • 九年级文言文孟子
  • 答:8. 九年级下 文言文《孟子》两章 的一词多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 九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这个词。 (1)公输盘不说 ( )通( )(2)子墨子之守圉( )通( )(3)子墨子九距之( )通( )(4)公输盘诎 ()通( )(5)亲戚畔之 ( )通( )(6)曾益其所不能( )通...

  • 孟子两章的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的异同点
  • 答:·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用的是演绎推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用的是归纳推理。不同之处 提出论点...

  • 孟子高中语文文言文
  • 答:《孟子两章》重点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全面概括了本课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重点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等部分,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出现的机率比较大。如果您对即将要来的语文考试没有把握,且不知道从何复习时,初中语文知识点总将是您不二的选择。 6. 求高中文言文《齐恒晋文之事》全文翻译 齐宣王问...

  • 孟子两章作者简介
  • 答:《孟子》两章是指出自孟子的文言文作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

  •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整理
  • 答:.:<孟子两章>:拂(fu)违背 例如:行拂乱其所为。.拂(bi)同“弼”,辅佐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发 (fa) 起,被任用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fa) 表现 例如:征于色,发于声。域民不以(凭)封疆之界 以(用)天下之所顺 三里 之(的) 城 环而攻 之(代词,它) ...

  • 关于文言文的知识:地利的利什么意思 管夷吾举于市的于与子墨子之,起...
  • 答:回答如下:1、“地利”的“利”是“有利”的意思。既然限定是文言文知识,这个词应该是出自《孟子两章》中的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2、“管夷吾举于市”与“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两句中的“于”字,意思基本相同,都是介词,表示方位处所,这里最好都翻译作“从”。这两句中的前一句...

  • 初三考过那几篇文言文
  • 答:文言文:《孟子两章》1.鱼我所欲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公输》(这个老师说不用背,其他全部都背..然后默写..签字..)《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唐诗两首》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观刈(yi,四声)麦 诗词诵读:《龟虽寿》《浣溪沙》《江汉临眺》《山居秋暝》《雁门太守行》...

  • 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答: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 《孟子》两章教学反思5篇
  • 答:《孟子》两章教学反思3 对于文言文教学怎样预设才会使课堂卓有成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初中学生从文言文的微言大义里面得到属于自己的信息?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让孟子的思想精髓深深植根于学生的思维之中,唤起学生走进孟子散文,亲近孟子的热情,同时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与展示学习成效的平台,让学生习得方法...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