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父母哪些行为曾刺痛孩子的心

2024-06-01m.verywind.com
~

父母哪些行为曾刺痛孩子的心

  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伤害,反思自己的过去种种,那对于孩子们而言是一种帮助,那么父母们,你们有想过哪些行为曾刺痛孩子的心吗?

  

  一、关系是从父母开始的

  关系,最开始,是从你生下来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的。“履霜坚冰至”,原初的关系模式和质量会和以后的关系模式有着莫大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降生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关系模式。

  0-6岁这个阶段,那个时候父母本身的人格健全和成长水平,父母对自己是爱,还是恨,是憎恶还是冷漠,是暴力还是关爱,是强迫强制还是民主尊重,是自己抚养,还是交给他人抚养,有没有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有没有付出精力和时间去陪伴孩子,有没有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身心特点去陪伴孩子成长,还是我期望我想要你怎样,你必须实现我的需要和期望,这些都有很大的关系的,决定了孩子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和相处质量。

  每个人和父母的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爱恨交加的,“爸爸”“妈妈”这两个词所包含的寓意和感受分外深厚和沉重,里面有很多情绪情感性的东西,有些人甚至从某个年龄段开始从来没叫过“爸爸妈妈”这个词,而有的人却很亲切温暖的叫着“爸爸妈妈”。此中到底隐含了什么能量和情绪,每个人的感受不不一样的,好复杂的。

  子女对于父母的情感是复杂的,既爱又恨,既依恋又排斥,潜意识是一个真实的全方位的记录状态,每一件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都会在潜意识里留下痕迹,都会在情绪情感中体会感受到,当伤害达到某种程度时,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就会从爱震荡到恨,但又对自己对父母的恨不能接受,非常的难过,我怎么能恨把我辛辛苦苦养育大的父母呢?会很内疚和自责,但是对于父母的憎恨和怨气却又不会消失,分外的纠结。

  反思起来,觉得有内疚又愧疚,但和父母在一起,又忍不住那种愤怒和怨恨,总是在相处中不时的爆发出来,好像在说,你也受受我当初的感受是什么,你也尝尝那种滋味是什么,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报复当初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事后又会难过愧疚,不停的自责,但是停不下来这个重复的模式。

  二、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伤害的种种表现

  1、对于孩子的降临没有做好准备,有的在怀孕时就想打胎流产,不想把孩子生下来。

  2、觉得孩子是个累赘,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自由,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事业发展,内心里憎恨孩子,又没有办法,带着很强烈的情绪带孩子,有时还会说“要不是因为你,我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3、孩子生下来后,没有母乳喂养,直接把孩子交给父母、保姆或者月嫂带,自己去上班去了,孩子的依恋关系不稳定,建立在他人身上,没有在心灵上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联结,与孩子情感联结薄弱。

  4、夫妻关系恶劣,在家要不天天吵架,要不就是冷战,孩子处在惊恐焦虑的状态中,又无能无力去改变。

  5、将孩子当成情绪的垃圾桶,发泄的渠道,将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打骂孩子,还说都是因为你,有时是无来由的谩骂和殴打

  6、父母好玩,天天出去跟朋友玩,打麻将,将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又不准他出去玩,孩子恐惧孤单,有时还彻夜不归,留着孩子独守空房。

  7、逼着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为了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逼迫孩子去学习钢琴、武术、各种补习班、舞蹈之类的,把假期安排的满满的,孩子没有玩耍的时间。(孩子自己的主动的喜欢除外)

  8、用各种规则强行规范孩子,你要懂礼貌,你要守规矩,你要讲卫生,你要懂事,你要主动叫人,一点都不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和理解去强行要求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感受。

  9、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你看看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你就这个样子,你得学学人家。让孩子无地自容,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还无穷无尽,看不到自己的孩子的优点,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10、否定性的评价和诅咒。你这个样子,跟你爸一样,没有出息。你以后能有什么用,你就是个废物,你总是让人失望透顶,我真后悔生了你。

  11、不停的精神折磨和谩骂。你这个蠢猪,你这个背时鬼,你真是烦人,你就是阎王派来折磨我的',我真希望没有生你。

  12、高标准和高要求。一定要孩子考第一名,一定要表现优秀,一定要孩子达到自己的期望,达到了就各种夸奖表扬奖励炫耀,没有达到就各种贬低讽刺打击责骂,孩子心理很苦。

  13、夫妻离婚,因为孩子的抚养权和后续问题争吵不休,甚至拿孩子作为武器和工具去攻击对方,孩子既要承受没有父母的痛苦,又要夹在中间很痛苦。很多人不敢结婚,其实与父母的婚姻榜样有关。

  14、不停的在孩子里面上演家庭战争,将夫妻关系的苦水往孩子身上倒,不停在孩子面前说伴侣的不是,让孩子对婚姻和亲密关系产生恐惧,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性别认同。

  15、父母有不良的嗜好,比如酗酒、吸毒、赌博、打牌打麻将之类的,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有时酒后打人骂人,输钱之后将情绪发在孩子身上。

  16、父母有家庭暴力倾向,将孩子往死里打,很多孩子身上还有童年时被虐待的伤疤。

  17、孩子长大后,不放手,控制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情感、工作、婚姻、育儿强行插手,不给孩子独立成人的机会,什么事情都要插手,什么都要管,导致孩子内心非常的愤怒和反感。

  18、用各种手段去要挟孩子。比如生病、情绪、抱怨、诅咒,一定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

  。。。。

  这种东西太多了,写都写不完,没有提到的大家根据自己的原生家庭情况补充,可以加在后面的评论里,也可以给其他人一个很好的了解机会。

  三、父母老了病了,但不一定变了

  古人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听到最苛刻的一句话是孔子说的:‘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宪问》意思是老而无德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觉知,深刻反思成长,原来的模式一般都不会变,会一直延续到老到死。所以父母老了,只是年龄上的老去,并不等于心灵上的成长,甚至有些人倚老卖老,更加可恶。

  1、人老嘴不老:不停的唠叨抱怨孩子。

  2、人老心不老:对孩子的控制之心不死。

  3、人病要求更多:有的甚至用病要挟孩子,我都病成这样了,你还不快找个媳妇结婚,还不快点生孩子。

  4、对孩子界限的践踏。以父母自居,强行去干涉孩子的生活,婚姻,事业,工作。

  5、不想孩子长大。不把孩子当成人看待,一直想让孩子变成他的孩子的状态。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大了。

  6、年纪大了,脾气和性格没有变化,有时甚至变本加厉。说出来的话更伤人,做出来的事更气人。

  7、想做家庭的太上皇,使用自己的权威和资源去企图去控制孩子。

  。。。

  父母的这种状态,跟子女相处,会导致孩子内在很矛盾的情感状态出来的,有父母,但很难和父母好好相处。

  四、时间过去了,能量没有过去

  精神分析研究表明,潜意识没有时间性。时间是发生在意识层面的,潜意识里过去现在未来是交错凝缩在一起的,没有时间性。

  事情发生了,时间过去了,但能量并没有过去。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有时终其一生,都处于与原生家庭纠葛的状态中,由此我们需要去看到,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到底与父母发生了怎样的纠缠,而让这段情感如此缠绵煎熬又挣扎无法脱离?

  孩子很多时候对父母的怨恨不单单只是指向当下,而是很多过去的伤害是勾连在一起的,凝缩成一个情结,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所有曾经的情绪和感受都会涌上心头,分外的难受。

  在童年时,对于孩子来讲,父母是孩子的天和地,特别是婴幼儿的时候,无法脱离自己的抚养者而生存,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如同钉子一样钉子孩子的心里,这种伤害和能量无法通过道理去化解的。

  一个人承受着父母对孩子的身心伤害,有些父母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会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甚至把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要不是因为你,我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孩子无辜的被动的承受着这些伤害,有时还不能哭泣去表达,因为哭会让父母很烦,导致遭来更大更多的伤害和羞辱,只能一边承受着伤害,一边把眼泪咽到肚子里,心底却是熊熊的怒火在燃烧,默默的在心理诅咒和反抗,希望某一天自己能够长大了,要不就是离开,要不就是毁灭自己,要不就是要你们好看。

  五、对父母攻击的矛盾两面性感受

  当一个人对父母攻击时,同时也会自我攻击,因为你在攻击你最重要的人,如同攻击自己,而且会因为对父母的攻击而自责罪疚。

  特别是涌现出恨父母,父母去死的念头时,会分外的有罪疚感,更加的难过,仿佛自己是个罪人,是个没有良心的人,我还是人吗?但内心的这种想法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而且父母是你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一,养育自己长大,在恩、爱、恨中无法平衡,也无法面对这样的自己。有些人甚至想,我要是傻傻的不要想什么,忘记过去,该有多好?

  每个人都是妈生的,但每个妈都不一样,每个家庭都不一样。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但真的就对孩子好吗?

  为了你好,就等于不会伤害孩子,不会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那可未必。因为童年时,父母从身体和心理层面都是强大的,孩子是弱者,有些父母会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到孩子头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要出人头地,你要给父母争气,你不要让我们丢脸,你要成绩好,你要品行好,你不要贪玩,要好好学习,你要比别人优秀,你要在外人面前有礼貌。

  对孩子的要求每个家庭不一而足,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各种要求,比较过分的会用暴力和精神威胁去控制孩子,强迫孩子去做父母想要的事情,而不是孩子本身的意愿,孩子因为无力反抗,只能压着愤怒去做着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希望以后能够脱离这种控制。

  在父母期盼的压力下,有些孩子实现了父母的期望,成为父母口中的好孩子乖孩子,逢人就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样,自己培养的好,当初就是因为自己做了什么,孩子现在这么优秀,但是谁能体会孩子真实的感受,真是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能说。

  有些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失败了,各种指责批评否定就会随之而来,让你觉得你很没用,你很丢脸,你没有价值,还不如再生一个,你可以换掉。孩子如果体会到这种能量,心理是何种感受,大家可以体会下。

  父母有时很健忘的,记得的大部分都是对孩子的好,自己的牺牲付出,过去岁月中父母对孩子的伤害父母往往会忘掉。有时孩子提起时,父母会纳闷的说:我当初还这样对待过你,不可能,我不是那种人!或者转移话题:你真是忘恩负义,你看看我们为了你,付出了多少,你竟然只记得这些对你不好的事情,真是白养你了!

  很少看到父母会真的正视自己对孩子曾经的伤害,真诚的对孩子说声对不起!

  如果有父母能够正视自己曾经对孩子的伤害,而真诚的道歉的,这样的父母会很了不起。

  六、如何去处理和父母的关系:一切到此为止,一切从我开始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容易,需要经历很多。方法有很多,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人士,阿苏是如此建议的,如果你觉得可以,可以参考一下。

  1、首先需要正视对父母的真实情感。

  爱就是爱,恨就是恨,爱恨并不矛盾,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对于同一个人的感情是本来就是一个复杂多元的感受状态,学会对自己温柔,每一种情绪都是潜意识底层能量的表达,正视和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以这种感受去作为线索,去还原原生家庭的真相。

  2、学习心理学。

  特别是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理论,发展心理理论,了解掌握精神分析潜意识的相关理论和自我分析的技巧,在潜意识里去面对和看到那些曾经被压抑的创伤,去面对自己的血淋淋的成长史,去面对那些自己曾经不愿意的真相。(相关链接:阿苏:心理咨询师成长必读书目推荐)

  3、找一个咨询师陪伴自己成长。

  寻找一个有精神分析背景和功底的咨询师陪伴自己成长,在长程咨询中,一点点去修复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创伤。(相关链接:阿苏:心理咨询须知)

  4、一切从我开始。

  经历成长后,学会自己做自己的父母,做子女的本分,与父母的关系回归到天然的人伦关系,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到自己做夫妻的本分,经营好自己的核心家庭的关系,和谐夫妻关系,有了孩子之后,做父母的本分,用心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让爱与新的模式从我开始,不再将旧的模式和伤害施加到孩子身上。

;

  • 父母的哪些行为容易让孩子心理受到伤害?
  • 答:1,父母一碗水端不平会让孩子产生厚此薄彼偏心的印象。当父母一碗水端不平,对孩子区别对待的时候,给孩子带来的最直接印象就是厚此薄彼、偏心。……这样一种感受会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产生影响,感觉受到忽视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会逐渐疏远,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因此父母应该尽量避...

  • 父母的哪些言行会伤了孩子的心?
  • 答:3、夫妻关系不佳。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紧张,势必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生活在不良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纯洁活泼的天性会受到压抑,饮食、睡眠、学习和游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身心受到伤害。4、父母有不良习惯。父母的不良习惯不是小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懒惰、困倦、不卫生,...

  • 父母的哪些行为让你觉得心寒呢?
  • 答:4. 偏见和歧视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性别、肤色、身体特征等原因而对其带有偏见或歧视。这种言行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尊重他人的能力,也会导致孩子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疏远,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5. 控制和干涉有些父母可能会试图通过过度控制和干涉孩子的行为、思想和生活,以达到对孩子的保护...

  • 父母哪些行为曾刺痛孩子的心
  • 答:13、夫妻离婚,因为孩子的抚养权和后续问题争吵不休,甚至拿孩子作为武器和工具去攻击对方,孩子既要承受没有父母的痛苦,又要夹在中间很痛苦。很多人不敢结婚,其实与父母的婚姻榜样有关。 14、不停的在孩子里面上演家庭战争,将夫妻关系的苦水往孩子身上倒,不停在孩子面前说伴侣的不是,让孩子对婚姻和亲密关系产生恐惧...

  • 家长平时的什么行为会扼杀孩子的责任心?
  • 答:一、过度溺爱我们经常在各类影视剧中可以看到许多父母溺爱孩子,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一定不能过度溺爱。过度溺爱会让孩子形成利己主义的性格,缺乏责任心。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肩负责任。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少对孩子...

  • 哪些行为,全是孩子的心头刺?
  • 答:父母很喜欢拿别人来跟孩子做比较,实际上有可能他也在拿你与其他父母来做比较,你知道也会不开心吧。因此不能老是拿他与其他孩子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身的缺点也是有优点,作为父母需看获得他的优势,纠正他的缺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希望所有的父母都需要修改自身心直口...

  • 家长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的行为有哪些?
  • 答:1、在孩子面前诋毁自己的爱人。生活中难免会有分歧和矛盾,有很多的夫妻,习惯做对方的差评师,在产生矛盾的时候,往往会口不择言,从正常的分歧,变成了互相的诋毁和攻击,导致矛盾不断的升级,最终把孩子也牵扯了进来,父母在争吵时的激动情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叫孩子...

  •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让子女感觉到心理上的厌恶?
  • 答:1. 暴力行为 父母的暴力行为是让子女感到心理上厌恶的主要原因之一。暴力行为包括体罚、辱骂、打骂等,这些行为会让孩子感到恐惧、无助和自卑,从而对父母产生厌恶情绪。2. 过度干涉 父母的过度干涉也会让子女感到心理上的厌恶。过度干涉包括过度监管、过度保护、过度干预等,这些行为会让孩子感到束缚、无法...

  • 父母的哪些行为最伤孩子的自尊心?
  • 答:1、过分打 压否定孩子的父母 绝大多数有自卑心态的孩子,往往身边都有一个喜欢打 压和否定自 己的父母,在父母的身上孩子很难获得积极肯定的正向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 己本身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深深的怀疑,看不见孩子身上优点、不懂得欣赏孩子的父母,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自卑的心理。2、经常对...

  •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让子女感到心寒?
  • 答:我妈一来打电话我就知道什么事儿,大概就是我弟弟这个事儿,我爸我妈现在又一直管不了我弟弟,然后他想把这个东西扔给我,我感觉我也管不了。其实我感觉我妈其实并不想让我弟弟出去工作,我感觉他们可能就是表面上老说我弟弟懒,不出去工作,我说那很好办,就不给他零花钱就行了,但我爸妈做不...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