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慢性肾炎饮食应注意些什么? 慢性肾炎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2024-05-29m.verywind.com
慢性肾炎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避免哪些食物~

一、肾炎患者不宜吃蛋
肾炎病人不宜吃蛋。因发病期间肾脏功能和新陈代谢作用都明显下降,尿量减少,体内有的毒素也不能全部排出体外。此时如果再吃蛋,必然会增加蛋的代谢产物――尿素,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尿素积聚在体内,使病情加重。因此,肾炎患者在病情恶化时应禁忌吃蛋,在稳定阶段可少吃些。
二、肾炎患者不宜吃松花蛋
松花蛋(皮蛋)吃起来味不咸,但它的钠含量并不低,需低盐饮食的肾炎患者,偶尔吃一点还无大碍;如较长时间食用,则会增加体内钠的含量,失去低盐饮食的作用,不利于身体康复。因此,肾炎患者不宜吃松花蛋。
三、肾炎患者不宜吃香焦
一般人认为,香蕉营养丰富,香甜可口,人人都可吃,没有什么禁忌。但是,患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和肾功能不佳的人却不能吃香蕉,因为香蕉含有比较多的钠盐,而肾炎患者的浮肿、高血压都必须限制摄入钠盐。
如果肾炎患者经常吃香蕉,就等于摄入了大量的钠盐,致使肾负担加重,浮肿、高血压等症状也会随之加重。此外,消化不良和腹泻病人吃后亦会使病情加重。
四、肾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
像辣椒这一类含刺激性成分的食品和各种辛辣调味品(如葱、姜、蒜、咖喱、芥末、胡椒)以及各种香料和含挥发油多的蔬菜(如韭菜、茴香、芹菜、小萝卜等),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其辛辣成分常常要通过肾脏排泄,而这些辛辣成分对肾脏实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影响到肾脏功能。

慢性肾炎系由多种慢性肾小球疾病所致。临床表现为病程长,多有不同程度的蛋析尿、水肿及高血压,但大多数患者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其饮食应注意:
1.主食:米、面为主,但因其和杂粮、豆类及其制品含非必需氨基酸较高,应配合含有优质蛋白质量较高、能提供必需氨基酸的肉、蛋、鱼、禽等食品。
要求多吃淀粉类易消化食品,如已经脱除蛋白质的麦淀粉、米粉、粉丝、粉皮、薯类及饼干、糖果等。
麦淀粉的家庭制作方法:将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手捏10分钟,以不粘手为度;室温中放置1~2小时,洗去面筋(植物蛋白),加水约等于面粉重的4倍,用手反复轻捏,将淀粉洗入水中,至淀粉浆浓为止。如是重复操作2次,淀粉浆水静置沉淀,盛入布袋沥去水分,放太阳光下晒干,即得麦淀粉。食用时用开水烫面,如粘性不够,可略加些面粉。平时可用藕粉调食用点心。
2.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量,需视病人有无贫血、蛋白尿及血中尿素氮的变化而定。一般情况下每日每公斤体重蛋白质1克。若尿内排出大量蛋白质,并有明显贫血及水肿,且血中尿素氮接近正常值,此时蛋白质的供给量应增加至每日每公斤体重10.5~20.0克,全日蛋白质总量100克左右。
而且要采用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质,如牛奶、各种奶制品、鸡蛋(每个鸡蛋约含蛋白质5克)、鲜鱼、瘦肉等,少吃粮食类主食及豆类食品。有人按正常人需要量加上患者24小时尿内丢失的蛋白质量来计算,但一般应多补充些。
3.水分:在有浮肿或高血压情况时,水分量应严格控制,每日摄入水分不得超过1000毫升,简单计算方法即头一天尿量加500毫升。
4.食盐:慢性肾炎常常伴有肾脏功能的障碍,特别是对钠的调节能力明显不良时,为防水和钠的潴留,不使水肿加重,忌盐是十分必要的。当病人尿量少于每天500毫升时,就更应严格忌盐。在出现水肿后,中医多主张忌盐百日。在水肿消退,血压不高、尿量正常情况下可不必忌盐。低盐饮食时,每日用盐1~3克,并不吃盐腌及含碱多的食物,小儿每日用盐不超过1克。
每100克常用食物含钠量在100毫克以下的有:牛肉、猪肉、鸡肉、大白菜、菜花、莴笋、冬瓜、西瓜、南瓜、丝瓜、西红柿、芋头、荸荠、苋菜、蒜黄、大葱、韭菜、豆类、桔子、苹果、梨等;含钠量在200毫克以下者有:油饼、豆腐、蘑菇、紫菜、榨菜、茴香、芝麻酱、川冬菜、雪里蕻、虾米、酱等。
在忌盐过程中,病人往往买无盐酱油吃,这种酱油含钾而不含钠,对肾功能正常、尿量并不少、血钾不高的病人可以用。但若病人的肾功能较差,尿量较少时最好不用,因为钾是随尿液排出的,如果尿少钾排出少,则有可能出现高血钾,危及心脏,甚至抑制心脏跳动而发生意外。有的病人在忌盐阶段加服中药秋石。秋石分淡秋石、咸秋石两种。淡秋石主要含尿酸钙、磷酸钙,不含钠,可以服用;咸秋石含氯化钠,故不应选用。
5.铁质:慢性肾炎者因肾生血素的缺少、低蛋白血尿症等因素的影响,常伴有难治性贫血,这时补充铁、维生素B12、叶酸等同样重要,食品有油菜、木耳、红枣、桂圆、赤小豆、小白菜等。
6.钾盐:病人每日尿量在1000毫升以上时,可不控制钾的摄入;尿量在1000毫升以下或有高血钾时,应选低钾食物。每1000克常用食物含钾量在100毫克以下的有:蛋类、猪肠、猪血、猪皮、海参、面筋、藕粉、凉粉、粉皮、菱、南瓜、菜瓜等;含钾量在300毫克以上者有:肉类、内脏、鸡、鱼、虾米、海蟹、鳝鱼、花生、豆类、土豆、红薯、油菜、菠菜、水芹、菜花、榨菜、蘑菇、海带、大枣、柿饼等。
7.维生素类: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冬瓜、金针菜、鲜藕、萝卜、西红柿、蜜桃、梨、桔子、西瓜等,可补充维生素C、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

病情分析:饮食上低盐低蛋白,就是尽量少吃盐,少吃肉,并且要吃精肉。避免食用海鲜、豆制品。血压不知道高不高,如果高要严密控制,最好控制在125-80以下。
指导意见:多休息多喝水,保持小便畅通,避免劳累。戒烟酒,尤其是啤酒葡萄酒。目前没有特效药,如果没有治疗过,建议到正规医院住院治疗。定期复查肾功能。

  • 肾炎患者在饮食方面,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 答:食物不能吃什么?1,高脂食品 大多数肾炎伴有贫血和高血压,因此避免高脂肪食品。因为脂肪可以抑制血液功能并添加动脉硬化。然而,疾病本身将使身体变得薄弱。它仍然需要注意饮食中的平衡,因此可以用来取代动物油,如向日葵油,花生油和油菜籽油,但每日油不能超过60克。2,高盐食品 高盐饮食是导致慢性...

  • 慢性肾炎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 答:慢性肾炎系由多种慢性肾小球疾病所致。临床表现为病程长,多有不同程度的蛋析尿、水肿及高血压,但大多数患者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其饮食应注意:1.主食:米、面为主,但因其和杂粮、豆类及其制品含非必需氨基酸较高,应配合含有优质蛋白质量较高、能提供必需氨基酸的肉、蛋、鱼、禽等食品...

  • 想要控制慢性肾炎的病情,除了治疗外,还要注意这5个饮食要点
  • 答:慢性肾炎患者经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的问题,出现了这个问题,特别影响营养的吸收,会让患者出现营养缺乏的情况。所以在日常饮食当中不要经常吃单一的食物,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可以照顾患者在饮食上的喜好,如果这些食物不影响患者的病情,就可以多安排这些食物的出现。不过不能因为患者食欲不好,就给患者吃一些...

  • 慢性肾病适合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 答:合理的膳食:饮食方面应根据每种疾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具体的饮食指导。 vjr疾病库,疾病资料库,健康资讯平台,您健康的朋友!(1) 急性肾炎应低盐、高维生素饮食,限制水的摄入。 vjr疾病库,疾病资料库,健康资讯平台,您健康的朋友!(2)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应低盐、低脂、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 肾炎的日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 答:肾炎患者日常生活中选择的食物,从而要注意以清淡为主,低蛋白,还应该避免大鱼大肉,因为很多时候高尿酸食物:比如说动物内脏,海鲜,或者是小鱼干,豆类等,患者选择的水果:要注意绝不可食用杨桃,芭乐,香瓜,或者是哈密瓜,柳橙,香蕉,葡萄柚等,对于一些高钾食物:比如说低钠盐,无盐酱油,或者是一些...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日常饮食原则是什么?
  • 答:(4)足量维生素 维生素应供应充分,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等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肝、绿叶蔬菜等。(5)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饮食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时,按急性肾炎饮食治疗原则处理。大量排蛋白尿时,应按肾病综合征的饮食原则处理。总之,慢性肾炎应密切结合病情变化,修订饮食配方,以利于...

  • 得了慢性肾病,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答:注意饮食的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荤素搭配均匀,选择优质的高蛋白食物,要少吃豆类,尽量选择低脂低盐的食物。肾病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 控制无机盐。钾钠磷等都属于无机盐,摄入的无机盐越多,肾脏代谢压力就越大。本身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钾和磷,易造成高磷血症...

  • 慢性肾炎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 答:7--0.8克。应该用优质蛋白食品如奶蛋瘦肉等,最好是占每天摄入总量的一半以上。根据浮肿程度和高血压的状况调整钠盐的摄入量,但是原则是以清淡饮食为主。含钾高的蔬菜水果对于血钾高的患者要谨慎。高脂血症的患者的饮食要少油低胆固醇。慢性肾炎患者要忌用酒类饮料以及刺激行较大的食品。

  • 肾炎病人饮食要注意哪些?
  • 答:最后,就是对于肾炎患者们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好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要知道维生素对于我们身体的帮助可以说是非常的大,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能够适量的补充一些维生素,就能够使得肾炎患者们的病情得到很大的改善。总之对于肾炎患者们来说,如果想要通过饮食来改善自己的病情,那么就一定要在日常...

  • 得了慢性肾炎,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
  • 答:减少肾脏负担有用的-- 可以枸杞泡水喝,薏仁米粥,玉米须泡水,可以利尿降压。素菜不要吃隔夜的,新鲜的绿叶菜很好--- 菜可以稍微淡一些,超市调味品柜台有低钠盐,是适合肾病人吃的---3.5元/500g。假如夏天出汗多,盐可以多方一些。天冷不出汗,盐就少放一些,也不需要可别精确的控制。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