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哪位专家能简介地解释一下国学的基本内涵? 哪位国学专家的课程最受企业家欢迎?

2024-05-31m.verywind.com
对国学研究最透彻的有哪几位专家~

南怀瑾
傅佩荣

乾泉教授,国学与管理学者,投资银行专家、创业导师,担任(人社部、中企联)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与和谐企业文化建设”课题组负责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科学发展大会秘书长、中国企业家投融资俱乐部执行主任,(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报社)中国企业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兼副院长,(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中华国学教育工程秘书长,(文化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华东方文化书院执行主任,(中国社科院)中国市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国学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秘书长,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1、国学与科学发展观实践
2、国学塑造中国企业的高效执行力
3、国学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4、国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5、国学核心价值与企业文化价值创新
6、易经国学与传统风水文化
7、易经中医体质诊别和全息健康养生
8、儒家文化与企业组织变革
9、老子《道德经》与人生智慧
10、《阴符经》、《阴阳五行》与全息管理
11、《鬼谷子》与企业营销创新战略
12、《易经》财富智慧与创业管理:企业家精神、行为与社会责任
13、易经与中国企业创新管理: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14、国学与重塑企业和谐团队文化:如何塑造软实力应对金融危机
15、国学与构建东方管理哲学:如何创立高尚的企业和企业和企业文化
16、东方管理哲学与中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
17、国学与企业家全息战略创新思维
18、 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

中国企业国学院计划暨和谐企业文化建设EDP项目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后经济危及时代的来临,越来越重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对策,从中华国学汲取灵感,重塑企业价值和信仰。很多优秀企业,主张东西管理文化的融合,纷纷在原来商学院课程基础上,积极引入国学东方管理哲学,以塑造企业信仰和价值为核心,以服务企业战略与核心能力为目标,创新企业商学院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以全员终身学习为目标的团队学习培训体系。因此,企业管理培训引入国学教育,逐渐成为中外优秀企业开展员工素质教育和提升团队决策水平、领导力和执行力培训的前沿课程。
《中国企业国学院计划》在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与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基础上,根据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和升级需求,通过缜密、科学、系统的企业国学院课程设计,合理的教学规划,开放的教学模式,及时研究、跟踪和吸收中外管理学、管理哲学和人力资源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满足和适应企业团队在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商业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在人才素质培训方面的战略需求。
《中国企业国学院计划》协助企业,通过认真研究、诊断和总结企业发展历程,积极建立创新学习型组织及其团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积极融入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家战略,塑造企业软实力,使得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积极转型,形成以出口导向为主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全面拓展的新格局,使得企业能够普遍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指导单位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二、发起主办
(国家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国家文化部)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国家人社部)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与企业文化课题组
(中国社科院)中国市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委员会
中国企业科学发展大会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专家委员会
中华国学教育网
三、承办单位
中国商学院联盟企业国学院
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专家委员会
乾泉国学文化书院
四、协办单位
中华东方文化书院
国家博物馆国宝研究院
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
北京中关村软件产业协会
五、学术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思想研究中心
国际易经联合会国际交流中心
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
六、服务宗旨
中国经济的崛起,不足以支撑我们的大国地位;只有中华文化的崛起,中国才能算得上是强国。而这些,是建立在对自己本民族文化认同,和重拾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的。
为配合国家全面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通过在继承国学人文价值和传统智慧的基础上,积极提升企业全员人文素养、创新素质和团队创业能力,增强全员社会责任意识、忠诚度和高效执行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集约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夯实发展质量。
七、主要特色
中国商学院联盟、中国企业国学院和中华国学教育工程,倡导在传统企业商学院理念的基础上,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为框架,积极主张国学教育现代化,从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和现代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中,积极吸取其各自的优秀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互动参与、主动学习,知行合一,体验学习,快乐学习;做到一下八大结合,为企业商学院和企业国学院管理培训,提供系列专家顾问咨询服务:
7.1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爱国教育、人格教育、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企业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7.2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职业能力教育、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7.3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企业提升员工素质、管理水平提升和人力资源资本化战略相结合;
7.4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企业有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与岗位责任管理和企业团队建设相结合;
7.5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和培育企业团队忠诚度、高效执行力相结合;
7.6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中外企业管理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创新管理实践需要相结合;
7.7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管理升级对人才素质、职业能力的需求相结合;
7.8 将企业员工国学教育培训与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品牌创新相结合。
八、合作方式
8.1 按要求提供企业管理干部和骨干员工内训课程;
8.2 提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系统战略咨询;
8.3 帮助企业(商学院)设立“企业国学院”,并培训相应的师资团队;
8.4 接受企业派员参加集中培训或轮训;
8.5 结合企业团队需要,对原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进行诊断咨询,提供HR管理升级服务。
九、基础课程
01模块:《周易》、《内经》等经典导读
02模块:易经国学流变与中国管理哲学
03模块:《道德经》、《阴符经》、《庄子》等经典导读
04模块:老庄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05模块:《金刚经》、《心经》、《坛经》、《墨子》经典导读
06模块:佛学、禅修、墨学与团队企业文化
07模块:《韩非子》、《商君书》法家经典导读
08模块:法家权变思想与组织制度设计
09模块:《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兵家经典导读
10模块:兵家思想与现代运营战略
11模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导读
12模块:《 诗经 》《 尚书 》《 礼记 》《春秋左传》经典导读
13模块:儒家文化精神、儒商与组织变革创新
14模块:《鬼谷子》、《战国策》、《史记》经典导读
15模块:纵横家思想与中国企业市场创新
16模块:《公孙龙子》、王阳明《传习录》、顾炎武《日知录》导读
17模块:名家、心学、实学思想与企业价值再造
18模块:《管子》、《吕氏春秋》、《山海经》、《淮南子》导读
19模块:农家、杂家思想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
20模块:武术:太极、吐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形意拳
21模块:国学与中医养生、风水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22模块:企业家人文修养(上):琴棋书画剑诗香茶酒花文化
23模块:企业家人文修养(下):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与收藏
24模块、国学驻颜与养生等专题研讨
十、核心课程大纲
10.1.易学文明与中国管理哲学的起源
伏羲、黄帝、大禹、文王的智慧
易经哲学----结构能力法则
中国哲学方法与人生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与人文修养......
成功职业素质与个人能力结构模型......
自然哲学思维与社会伦理的自觉进化......
管理素质与团队能力结构模型
全息思维与和谐企业文化建构方略
10.2.道家思想与企业战略管理文化
道家的历史人物与思想体系
道家自然哲学与阴阳五行的秘密
时空的昭示----目标战略法则
我们要向何处去
我们该选择怎样的生存之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成功职业生涯规划方略
和谐企业团队的目标与文化基因
全息生命组织的基因与变革战略
企业团队有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
10.3. 佛墨哲学与和谐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墨子的思想价值体系
佛学人物及其思想价值体系
江河的昭示----情感伦理法则
如何创造我们的世界
墨子的兼爱非攻、尚同思维与尚贤智慧
佛学的慈悲大爱、因果逻辑与人文关怀
禅宗与如何净化我们的心灵
和谐团队的价值认同与情商管理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10.4. 法家权变思想与重建和谐文化制度体系
法家的历史人物与思想体系
阳光的昭示----激励权变法则
法、术、势与权变思想
法家思想与企业和谐制度文化建设
激励是生命的本能
我们追求自由与平等
如何赋予制度以尊严
和谐企业文化下的管理机制与制度控制
企业和谐激励文化与创新管理机制
毅力、意志力、自由意志与人生激励
10.5. 兵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谋略
兵家的历史人物与思想体系
谋定而后动的兵家思想与经营谋略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企业商业智慧
雷电的昭示----效率模式法则
时间是生命的指针与坐标
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
行为决定我们的价值成就与效率
成功商业模式变革与创新
企业和谐效率文化与商业模式创新
10.6. 儒家文化、儒商精神与企业组织创新
孔子、孟子、荀子的智慧与儒学的核心价值
中国历史上的商帮与儒商文化传统
风云的昭示----组织秩序法则
仁义礼智信的组织伦理价值
有秩序的组织团队是成功的基础
性善礼乐的教化修炼使团队更有力量
儒家思想与团队管理
企业组织文化创新与目标绩效管理
人格、气质、胸怀与个人魅力......
10.7. 鬼谷子、中国企业市场创新与营销战略
纵横家的历史人物与思想体系
纵横捭阖与上善若水
鬼谷子的纵横智慧与商业联盟
弱水的昭示--竞争生存法则
纵横捭合的参五不失之道
环境是决定事物生存发展的前提
能否适应环境是生存竞争的根本
市场目标定位与营销战略定位
市场创新文化与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义利和谐与市场营销竞争战略......
10.8. 名家、实学思想与企业品牌创新
惠施和公孙龙等名家人物与思想体系
大山的昭示----理性价值法则
名家思想与姓名文化的时代价值
名实相符是科学与理性的基础
西游记、三国演义与企业人本管理
真理是不断地反思与塑造个性价值
品牌法则与企业的技术、质量、细节
技术创新文化与知识管理
学习型组织建构与全员创新
学习创新、知识创新与价值创新
10.9. 企业核心能力、资本运营与资源禀赋
管子、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与杂家思想
大地的昭示----资源禀赋法则
农杂、能力与道德的博弈
资源不在于占有而在于如何支配
资本化水平与其结构、运营决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能力的大小与结构优劣取决于道德禀赋的修为
资本运营创新与塑造企业核心能力
股东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
牝马利贞与人的奉献精神......
中国企业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与能力资本化战略.
十一、国学重塑领导力与高效团队课程
11.1 国学与科学发展观实践
11.2 国学塑造企业团队高效执行力
11.3 国学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11.4 国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1.5 国学核心价值与企业文化创新
11.6 易经国学与传统风水文化
11.7 易经中医体质诊别和全息健康养生
11.8 儒家文化与企业组织变革
11.9 老子《道德经》与人生智慧
11.10 《阴符经》、《阴阳五行》与全息管理
11.11 《鬼谷子》与企业营销创新战略
11.12 《易经》智慧与创业管理和企业家精神
11.13 易经与中国企业创新管理
11.14 国学与重塑企业和谐团队文化价值
11.15 国学与构建创立高尚企业精神
11.16 东方管理哲学与中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
11.17 国学与企业家全息战略创新思维
11.18 学国学重塑领导力和职业能力
11.19 《弟子规》解析与企业团队再造
11.20 西游记、三国演义与团队管理
十二、国学养生课程
国学中医是国学的结晶。大医医国,上医养心,中医治未病,小医驻颜养生。国学中医文化历经数千年,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驻颜、健康养生智慧,系统研修学习国学养生知识,有利于愉悦身心,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加强健康管理,摆脱亚健康,自然减肥,抗皱养颜,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为满足全国企事业单位开展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配合企业员工的健康教育培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注重企业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培育我们与有关权威机构合作,精心组织权威专家,经过数年努力,专门研究开发了相关主题的国学养生系列特色课程。
12.1 易经国学养生
12.2 阴阳五行养生
12.3 中医驻颜养生
12.4 中医体质养生
12.5 黄帝内经养生
12.6 经络驻颜养生
12.7 刮痧按摩养生
12.8 针灸按摩养生
12.9 道教文化养生
12.10 太极武术养生
12.11 女性内丹养生
12.12 药膳食疗养生
12.13 佛学禅修养生
12.14 藏秘医学养生
12.15 传统音乐养生
12.16 书法绘画养生
12.17 驻颜塑身养生
12.18 民族保健养生

中国古代“国学”概念简考

摘 要:“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出现于《周礼》,承载着乐师礼乐教化之职。在后世发展中,其含义也在逐渐演变。首先,基于对《汉书·食货志》的记载,可推测时之国学为地方诸侯贵族把持之学,承担向中央输送地方精英的过渡作用。其后,国学逐渐成为国家官学体制的一部分,并在授课对象、授课内容、规制方面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系,从而确立了国学最高官学的地位。
关键词:国学;礼乐教育;官学;古代教育
中图分类:K20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于近代肇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然而“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其含义也经历了发展演变。随着国学在近代背景中走进学术视野,各家争论不休,关于其含义探讨也往往集中于新意涵的挖掘和赋予。当翻阅古代典籍,重新寻找国学踪影时会发现,千百年来国学与中国古代教育密不可分,特别是作为国家官学中重要组成,国学显然成为贵族之学或国家最高学的代表。目前学界研究往往集中于国学在近代舞台上的争辩和国学的现实功用,而对古代国学概念缺乏详尽梳理,本文将以此为突破口,梳议中国古代国学概念,所囊史料和个人学识有限,不当之处,敬候方家指正。
一、礼乐教育:国学之溯的一种推测
今人追溯“国学”往往自《周礼》始,即《周礼·春官宗伯·乐师》所载:“乐师掌国学之政。”[1]50 基于此之论述和后世著作引申,针对国学早期所指,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论断,一种将国学作为周代官学总称,并将其代指小学和大学,如清末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视国学为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第二种观点断定国学意指乐师主授礼乐课程或为传艺之所;第三种观点认为国学就是国家教育,具体指国家高级机构或学校,主要以贵族子弟为教授对象,其中以持此说为多。这些观点或以周代教育出发,或站在古代教育的总体高度,却少聚焦《周礼》所载本身。因此本文首先将以《周礼》记载为挖掘对象,以国学源之所出探寻,作如下分析。
首先,国学所指最初可能是国家礼乐体系的一部分。在周代众官职中,乐师一职隶属春官系统,春官为“礼官之属”,主掌礼乐,在高度重视礼制的周代,春官之重可想而知。国学既然出现在春官系统中乐师一职,与礼乐必脱不了关系,礼乐之责甚至重于教化。第二虽然周朝有诸多官职担当“教国子舞”,但是在《周礼》对各官所职的记载中,似乎只有乐师之责明确提到了“国学”二字,因此国学早期意涵很有可能只是礼乐中的小型乐舞。第三,乐师“掌国学之政”具有教化色彩和教育职能。周代职官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官教合一”,诸多职能政教并担,乐师所掌国学可能是国家官学体系的一部分,必然具有教化的职能和色彩。第四,国学不太可能是国家的高级官学。地官“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是为“教官之属”,而春官的教化职能相比较弱,所属春官的乐师之教育作用似乎不为主职。以此而论,笔者推测国学之溯源为:作为乐师职责之一的国学是隶属周代国家礼乐体系的小型乐舞,具有教育职能,但并不是国家高级官学。
二、地方诸侯把持之学:以《汉书·食货志》记载为例探讨
春秋战国以后,国学一词的出现渐有增多,其含义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上古时期礼乐教化的含义不再明显,而是逐渐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最初可能只是诸侯辖内之学,成为国家中央官学已是后话。此处以《汉书·食货志》对教育的记述为例探讨国学初步演变。
《汉书》载:“是月,余子亦在于序室。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庭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2]291此段叙述出现在记录汉代社会经济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状况的《食货志》中,开头出现的“是月”指冬日农闲时节。此段文字描述了平民子弟的求学历程,所谓“序室”为蒙童所就之学,“小学”和“大学”此处指平民子弟逐层升学等级,因后文称“秀异者”才有权被推荐,所以“小学”和“大学”这里指平民子弟就学的地方学校,区别于中央贵族的“大学”和“小学”,因此后半部分出现的乡学和庠序、国学和少学可能是相较高一等级的地方官学或地方诸侯贵族之学。
依照《食货志》前文所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常,五常为州,五州为乡”、“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礼而视化焉” [2]291可解读“序”为里一级学校,“庠”即乡一级的学校,那么庠序在此大约是级别较低有官方或贵族掌管的地方学校。依照清人黄生所释“乡学,庠序之总名也。国学,少学之异名也” [3]196,那么庠序即乡学,国学即少学。地方小学、大学优秀生源可升至乡学(庠序)中学习,乡学优异者可往国学(少学)受教,国学中优秀者可由诸侯推荐到天子直属最高学府大学,因此国学是由地方诸侯贵族直接把持的地方官学。
通过上述分析,经历了诸子争鸣的春秋战国,民间私学涌现,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推荐机制也逐步健全起来。在科举制度尚未成型,民间非贵族人才主要以推荐为主的年代,国学成为由诸侯贵族把持的地方高级官学,是连接民间和中央教育的过渡桥梁,也是由地方向中央输送学业精英的关键步骤。而在后世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科举制度确立、地方贵族的人才推荐职能弱化后,国学更多出现在中央国家机构的设置中,成为中央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家最高官学:多角度的古代国学解
随着历朝历代国家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国学的含义逐渐扩展成为“国家之学”或“一国之学”,同时也被渐渐赋予了国家高级教育机构的默认,在后续演化过程中,国学成为最高官学的代表。当国学出现在中央官学体系之后,对于国学的解读便与贵族教育和人才培养联系起来,国学也成为高级贵族学校和国家至高学问策源地。这样的国学已经脱离了早期礼乐色彩,并形成了系统健全的规范体制,以下将从国学与国子学、太学关系,国学的授课对象,国学的授课内容,国学的规制四个方面粗略考察作为国家最高官学的国学概念。
(一)国学与国子学、太学
晋武帝始立国子学,国学逐渐成为后代各朝国子学或国子监的简称。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至隋文帝大一统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各朝文献记载中较多的提到了“立国学”之举,一种合理的解释是西晋所设国子学以“国学”为简称,在随后南北朝分裂状态下,各小朝廷多用之。例如梁武帝“天监四年,乃诏开五馆,建立国学” [4]1730、齐明帝建元二年“国学久废”、“逡之先上表立学” [4]666。到元朝,国学与国子监所指相同,忽必烈初年“设国子监,立国学监官”[5]296,值得注意的是元朝还分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当然也包含着民族等级森严的色彩。自国学(即国子学)设立后便成为凌驾于太学等学之上的国家最高官学,南齐曹思文曾上书称:“据臣所见,今之国学,即古之太学。……太学之与国学,斯是晋世殊其士庶,异其贵贱耳。”[6]83此外,《新唐书》中记载:“高祖始受命……国学始置生七十二员,取三品以上子、弟若孙为之;太学百四十员,取五品以上;四门学百三十员,取七品以上。”[7]5635 此处亦明显可见所立国学其等级、入学条件的严苛程度明显高于太学、四门学等学。
(二)国学的接收对象
从“国学”接收对象上来看,最初“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一句中出现“国学”二字,明显是针对贵族官宦子弟的教育。在后世演变发展过程中,各代最高官学机构,大多以“国子”命名,比如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甚至简化为以“国学”相称,郑玄注“国子”即“卿大夫之子弟也”。但并不是所有的官员子弟均可入学,只有官员品级达到相应标准,其子弟才能入学。如唐“国子学,生三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7]1159。宋代之后,其招收对象已经渐为放宽,至于明朝则扩展到普通平民,“凡国学生员,一品至九品文武官员子孙弟侄,年一十二岁以上者充补,以一百名为额。民间俊秀年一十五岁以上,能通四书大义,愿入国学者中书省闻奏入学,以五十名额” [8]253。“国学生源”、“ 入国学者”,逐渐成为代指能够接受国家最高级别教育的学子,即“公卿子弟,并入国学” [9]365。严格的身份限制和较高的评选标准表明了入国学门槛之高和国学的尊贵。不仅如此,唐朝盛世时“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 [10]303,体现了国学对外来留学生的开放性。
(三)国学授课内容或研究内容
首先是尊孔,自汉武独以董仲舒所推儒学为官方哲学后,儒之至尊地位延续千年,国家最高官学尊从孔子也顺其自然。提出尊儒的鼻祖董仲舒本人也曾为太学博士多年,竭力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后汉书》曾记载东汉官员朱浮上奏:“以国学既兴”,“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使孔圣之言传而不绝”[11]316,亦可见国学之尊孔风尚。此外,在文献中关于在国学中祭孔或立孔庙的记载也多为见得,如唐“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 [12]252、元朝“至元二十四年,既立国学,以故孔子庙为京学,而提举学事者,仍以国子祭酒系衔” [5]2301、明洪武年间“丁未,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 [13] 20,此外,朱元璋受封孔子后裔孔讷时,“命礼官以教坊乐导送至国学,学官率诸生二千余人迎于成贤街[13] 7297,都是历代国学重孔尊孔的鲜明表现。
第二,延续了上古时期的礼仪之教,入国学有复杂规范的礼制,并接受贵族官僚贤人观礼。虽然唐初曾一度以周公为先圣,但周公亦被尊为重礼之人,而孔子对周公推崇有加,其本人也具有深厚的礼乐思想,唐太宗时国学复以孔子为尊,既尊孔必重礼,作为国家最高学的国学必然以身作则,国学重礼的传统异常深厚。正如元儒博士虞集所言:“国学,礼义之所出也” [6] 4175。贵族官宦子弟入国学时,行齿胄礼或释奠之礼,亦有皇族、官员观礼。唐代令狐峘、滕珦均有《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诗作流传后世,“太学时观礼,东方晓色分。威仪何棣棣,环佩又纷纷”、 [14] 2849“肃肃先师庙,依依胄子群。满庭陈旧礼,开户拜清芬”、“ 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 [15] 2850,用以颂扬国学之礼。
第三,国学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其他各派学术。梁武帝时“建国学,总以五经教授,唯国学乃经,经各置助教云” [16]433,唐睿宗太极元年“皇太子国学亲释奠,令无量讲《孝经》、《礼记》”[17]3167。大多皇朝贵族官宦子弟达到规定年龄即入国学学习,皇帝也多次亲临请教儒家典章。。除此之外,国学的研究对象不仅集中于儒学经典一类,而是博观经史,兼及百家诸学,例如在唐朝初年伴随儒释道三教交流碰撞,国学也受此风潮影响,唐高祖李渊就曾“释奠于国学召名儒僧道论义” [18]160。
(四)国学的规制
包括生源和任职官员在内,国学在国力强盛时可达数千人,学舍千百余间,规制宏大,令人惊叹。国学不仅汇集了当时一大批学术精英,而且培养了众多学术后继者,中国历来重文教化由此可见一斑。特别是在唐太宗时期,不仅国立壮大、文化繁荣、对外交往频仍,国学的发展也甚为壮观。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的国学“增筑学舍至千二百间”、“国学之内八千余人” [10] 302。到元朝时,虽为蒙古族统治,其仍在重儒上不敢怠慢半分,汉族官员韩元善曾向上进言“历代国学皆盛,独本朝国学生仅四百员” [5]786,说明学生四百人已是少数。当然也有人数更少的时候,如南朝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建元四年正月,诏立国学,置学生百五十人” [6]82,但那毕竟算是独居一隅的“小朝廷”。作为国家的最高学术机构,特别是还肩负着培养皇子贵胄、网罗天下顶尖优秀学子重任的国学,不仅为皇帝智囊团储存后备力量,更是国家人文重镇,其建制之庞大是保存国家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延续儒学至尊、保障皇权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礼[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黄生撰,黄承吉合按.字诂义府合按[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6]萧子显.南齐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7]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大明令[A].怀效锋校.大明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9]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范晔.后汉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
[12]吴兢.贞观政要[M].长沙:岳麓书院,1991.
[13]张廷玉,等.明史[A].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令狐峘.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A].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5]滕珦.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A].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6]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17]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8]念常.佛祖历代通载[A].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估计本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经济一体化、信息高速化和文化多样互补的新时代。在新的时空语境下,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这一重大命题作出新的阐释,重新认识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学一词,较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这里国学是指教育机构,或指教乐舞的机构,其教育课程主要是《五经》(《尚书》、《诗经》、《礼》、《周易》、《春秋》)和《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元典文本经后来学者不断诠释,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不仅绵延生生,而且强盛壮大。而国学在现代是指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与时偕行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总和。中国近现代国学不是古代国学的断裂,而是在学术意蕴上的传承。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汇聚和凝炼了各民族、各地域和各国文化,形成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而屹立于世界。其间有两次外来文化大规模的传入,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学”由于章太炎的倡导而成为当时流行的学术话语。1906年,章太炎出狱东渡日本,接任《民报》主编,8月成立国学讲习会、国学振兴社,并为上海国学保存会主办的《国粹学报》撰文。他在《国学讲习会序》中强调,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根基和源泉,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国立,国学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他认为:“真新学者,未有不能与国学相契合者也。”国学与新学并不冲突,而相契合。“五四”运动后,国学衰微,便引起国人的忧虑,要振兴国学,沟通新旧之学、中西之学,是当时国人的祈求。20世纪初,国学之所以得以重新提倡,是一批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的知识精英们,在“欧风东渐、兢尚西学”的忧患中,深惧国学之衰微,为救国图存而奔走呼号,为文脉延传而大声疾呼。尽管西风劲吹,德赛显威,然文明道统,唯变所适,生生不息。现代国学,在国内外新形势、新环境、新格局下,要有全球的新视野、变通的新理念、用新的价值观、新的思想方法,对国学作出新诠释。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立文教授认为:当前国学研究要以世界的视野、全球的意识来观照国学。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着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间的五大冲突,并带来生态、人文、道德、精神、价值的危机。如何化解这五大冲突和危机,是人类能否永续发展的问题。在中华国学中蕴涵着化解人类五大冲突和危机的独特的资源和智慧。以变通的新理念,超越中西体用、道器重轻的思维模式。我们应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通思维,以适合时代的需求,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国学专家刘兆祐、江弘毅所著《国学的名义及其内涵》一文说:谈到“国学”的内涵,通常都用历代史书艺文志(或经籍志)的分类及类目为依据。自从《隋书·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后,后世多沿用之,因此,有人以为国学的内涵,就是经、史、子、集四部图书的研究。这种看法,固然有其道理,但是经、史、子、集四部,基本上是图书的分类,而不是学科的分类,所以,经、史、子、集四部,只是国学典籍的内涵,并不完全等于国学的内涵。“国学”的内涵,就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内容。民国十八年(1929)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间,国立北平图书馆出版《国学论文索引》(初编)(二编)(三编)(四编),收录清代光绪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间的国学方面的论文。这四编目录索引,相当能反映国学的内涵,兹将其分类列举如下:1、总论;2、群经;3、语言文字学;4、考古学;5、史学;6、地学;7、诸子学;8、文学;9、科学;10、政治法律学;11、经济学;12、社会学;13、教育学;14、宗教学;15音乐;16艺术;17图书目录学。这17种学科,大致能反映国学的内涵。不过,这些学科的内涵,仅限于根据古籍从事对古代事物的研究,例如《唐代考试制度的研究》,是根据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史实,是属于国学范畴的研究,但同样是研究考试制度,而《民国以来考试制度的研究》,所根据的文献是近代的,就不属于国学的范围了。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学的内涵的看法不一,争论较多。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国学”就是我国固有的学术,它是相对于西学而言,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 哪位专家能简介地解释一下国学的基本内涵?
  • 答:一种将国学作为周代官学总称,并将其代指小学和大学,如清末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视国学为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第二种观点断定国学意指乐师主授礼乐课程或为传艺之所;第三种观点认为国学就是国家教育,具体指国家高级机构或学校,主要以贵族子弟为教授对象,其中以持此说为多。

  • 哪位专家能简介地解释一下国学的基本内涵?
  • 答:在新的时空语境下,有必要对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这一重大命题作出新的阐释,重新认识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学一词,较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这里国学是指教育机构,或指教乐舞的机构,其教育课程主要是《五经》(《尚书》、《诗经》、《礼》、《周易》、《春...

  • 谁能给我讲一下国学,简洁易懂型,谢谢
  • 答: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由此来看,“庐山...

  • 请详解国士、国学?
  • 答:章太炎则于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到清末民国时期,西...

  • 什么是国学?我国有哪些国学大师
  • 答: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季羡林,(1911年─2009年7月11日),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 【开心学国学】什么为“国学”?
  • 答:“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以上文章摘录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 国学教育 至于大学里设立国...

  • 国学大师翟鸿_简介翟鸿_简介
  • 答:1、翟鸿_,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实践应用专家,经济与文化学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大学客座教授。2、翟鸿_长期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学精髓的传播。他主讲主办的《国学应用智慧》、《企业家十大修炼》、《道德经的智慧》、《七日禅修功德班》、《国学...

  • 国学原典与国学经典的区别
  • 答:由此可见,近代学者对“国学”一词的理解,不管称之为“国粹”,还是称之为“国故”,其基本上都认同“国学”的内涵是指中国固有的学术。中国历史悠久,学术内涵丰富,要确切地给“国学”下定义,实属不易。20世纪90年代,张岱年在《国学丛书》序言中指出:“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学术包括哲学、...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