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高尔基《童年》全文 谁能告诉我高尔基《童年》的全文啊!

2024-05-31m.verywind.com
高尔基《童年》全文~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候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
“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么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拓展资料: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
“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重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
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么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5]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小说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所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的苦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
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
1917年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革命出现的混乱、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及各种暴力事件,高尔基与列宁及新政权之间产生了矛盾。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
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童年

高尔基

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三部曲分别是《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我的大学》(1923年)。三部曲描写了“我”的成长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长历程。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我的父亲因为霍乱去世了。年轻的我紧紧依偎在外祖母身边,害怕而又不安地看着母亲哭泣。

真是祸不单行,伤心过度的母亲刚生下的孩子也夭折了。好象再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处理完一切,我跟着外祖母和母亲乘船到尼日尼的外祖父家去。

外祖母是个慈祥而善良的人。她讲起话来又亲切,又快乐,又流利。从见到她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她要好了。在船上,她给我讲故事。声音很低,很神秘,她俯下身子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珠儿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每次听她讲完,我总是要求:“再讲一个!”“好吧,阿辽沙”。她总是痛快的答应了。

外祖父家到了。无论这家的大人还是小孩,我都不喜欢,我觉得自己在他们中间是陌生人。特别使我不喜欢的是外祖父,"我"在他身上立刻闻到敌意。

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的参加一份。外祖父开了染坊,两个舅舅也在染坊干活,并雇了一些长工。母亲的到来,使两个舅舅担心她会分走本属于他们的一份家产,于是便闹着要分家。

我觉得祖父的脾气很坏;他不论和谁讲话,总是嘲笑人,欺负人,摆出挑战的神气,极力惹对方生气。来了不几天,外祖父就逼着我学祈祷。不久,我就挨了外祖父的一顿鞭打。

大人们巧妙地使布料变色,这使我觉得好玩,当我把一块桌布的边缘刚放进染桶时,家中的长工茨冈飞奔过来,阻止我。连外祖母也惊叫一声,甚至哭了起来。我知道闯祸了。

当天晚上,外祖父推开外祖母的阻挡,把我抱到长登上。我在他手里挣扎,拉他的胡子,咬他的手指。这使他更加狂怒,只听得他粗野地叫喊:“绑起来!打死他!……”

我失去了知觉,接着就病了一场,趴在床上躺了几天。生病的那几天,是我一生重大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大概长得很快,并且有了一种特别不同的感觉。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茨冈来看我了,胳膊上满是鞭痕,这是他为了阻止外祖父的树条子而留下的。他不断地安慰我,并告诉我再挨打时减轻痛苦的方法。

小伙子茨冈有一手染布的好技术。两个舅舅都准备自己将来开染访的时候,把茨冈拉过去。他们还怕他不跟,担心外祖父与茨冈开第三个染坊。外祖父看出了他们的诡计,故意逗他们说,他要给获冈买一个免除兵役的免役证,虽然会花很多钱,但他最需要获冈。这不能不使两个舅舅憋了一肚子气。外祖父更没想到他的这句玩笑对茨冈意味着什么。

在雅可甫舅母去世周年那天,舅舅们让茨冈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到坟地去。

当我和家中的老匠人格里高里开心地说话时,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嘈杂。原来舅舅们回来了,茨冈躺在地上,身上的血流得很多。雅可甫舅舅说:“他摔倒了,给压住了,——砸到背脊上。”“是你们把他砸死的,”格里高里闷声地说。“就是的,——怎么样……”这时,外祖父来了,他尖着噪子吼道:“一群豺狼!我知道,他是你们眼中钉……唉!”

……小伙子茨冈无声无息地,被人遗忘地埋掉了。

外祖母经常向上帝祈祷,把家务事从头到尾告诉上帝。我常央求她讲上帝的故事。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得年轻,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

有一天,她正跪着祈祷,外祖父突然进来,嘶哑着嗓子喊道:“失火了!”“你说什么!”外祖母大叫一声,跳起身来,向大厅奔去。

“把圣像摘下来!给小孩子穿上衣裳!”外祖母严厉地、声音坚定的指挥着,而外祖父只是低声地号泣。我望着火光吓坏了,只见外祖母头顶空口袋,身上裹着马被,冲向了大火熊熊的房屋,一边喊叫:“硫酸盐,昏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就在人们的惊愕当中,她浑身冒烟地钻了出来,抱着一桶硫酸盐。

她在院里东奔西跑,哪儿有事就到那里,所有的人都听她指挥,什么事也逃不过她的眼。

火被扑灭了。我刚想入睡,屋里又象失火一样忙乱起来,舅母娜塔莉亚要生孩子了。我从炕上爬下来,刚蹭到舅舅身边,他忽然抓住我的脚,用劲一拉,我摔倒在地板上。“混蛋”,我忍不住骂他。他跳起来,把我揪起来,咆哮道:“摔死你!”

我苏醒过来,知道娜塔莉亚舅母难产死了。我只觉有一块什么东西在我的脑袋里和心中肿胀起来;我在这屋里所看到的,仿佛是冬季大街上的载重车队,慢慢的从我身上走过,把一切都压碎了……

交春的时候,舅舅们分家了:雅可甫留在城里,米哈伊尔搬到河对岸,外祖父又买了一所大宅子。整所宅子住满了房客,外祖父只留楼上一大间给自己住和接待客人,我和外祖母住在顶楼上。

外祖父对我有时也和善起来,虽然是他心情好的时候,打我也是越来越少了。他教我认字,甚至给我讲故事。但他讲的多是他过去的历史,跟外祖母讲的不一样。

但我们的平静很快就被打破了。一天晚上,雅可甫舅舅来了,说米哈伊尔舅舅喝醉了,并说米哈伊儿舅舅声称要“把父亲的胡子拔掉,杀死他!”外祖父的脸扭得吓人,尖声吼道:“我知道是你灌醉了他,是你教他的!您想把家产全拿到手才甘心,是不是?”

米哈伊尔舅舅醉醺醺的来了。他进了街旁的一家酒馆。后来,是外祖母和雅可甫舅舅把他从酒馆里拖走的。

米哈伊尔舅舅常常一到晚上就来,甚至带上几个帮手,借酒发疯,拔掉果树,甚至捣毁浴室,外祖父痛苦不堪,面色发黑。

终于矛盾激化了。一次,舅舅持一根粗大的木棒来了。他在台阶上打门,在门后等他的是拿着大根子的外祖父和拿着尖头长棍子的两个房客。外祖母在一边央求着,但外祖父只是对房客说:“照胳脯和腿打,可不要打脑袋……”。

外祖母扑到门边的一个小窗上,叫舅舅快跑。但舅舅红着眼睛照着她的胳膊就是一木棒,外祖母倒下了。“哎呀,老婆子怎么了?”外祖父可怕地嚷叫一声。

门忽然开了,舅舅跳进漆黑的门洞里,但马上就象铲垃圾似的,从台阶上被甩了出来。

外祖母呻吟着。外祖父望着被绑起来的儿子,叹了口气,来到外祖母的床前。“他们要把咱们折磨死,老婆子!”“你把财产都给他们吧……”听得出,他们并不想把给我母亲的那份财产送给舅舅们。

他们谈了很久,外祖母的声音又低沉又可怜,外祖父却大吵大闹,怒气冲冲。

我很早就明白:外祖父有一个上帝,而外祖母另有一个上帝。

几乎每天早上,外祖母都能得到新的赞美的词句,热烈、感动、虔诚地祈祷着。她的祈祷从来都是赞美歌,都是诚恳而率真的颂扬。

她的上帝整天和她在一起,甚至对畜牲也提起上帝。我明白,一切生物--人、物、鸟、蜂、草,都很容易地,顺驯地服从她的上帝;上帝对人间的一切都是同样的慈善,同样的亲切。

一次,酒馆女主人骂外祖母,甚至向她扔胡萝卜。我瞅机会把酒店女主人关在地窖里进行报复。外祖母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作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

外祖父的祷词往往充满了痛苦与无奈。“熄灭我痛苦的火焰吧,我又穷又坏!”“我只对你独自一人犯罪--请你转过脸去不要看我的罪恶吧……”。他对我讲上帝无限力量的时候,总是首先强调这种力量的残酷,他说,人们犯了罪,就得淹死,再犯罪,就得烧死,他们的城市得毁灭;他说,上帝用饥饿与瘟疫惩罚人们,他永远是用宝剑统治人间,用皮鞭对付罪人。

外祖母的上帝是一切生物可爱的朋友。外祖父的上帝使我恐惧与敌视:他不爱任何人,用严厉的目光注视一切,他首先寻找和看见人的坏的、恶的、有罪的一面。

家里的人不要我到街上玩耍,因为街上的孩子老欺负我,更让我难过的是,老工人格里高里已完全瞎了,沿街乞讨。外祖父早已不雇人了。

外祖父把房子卖给酒馆的老板,另买了一所房子。周围住满了人,但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名叫“好事情”的房客。

他的房间几乎被箱子和书藉堆满了,到处是盛着各种颜色的液体的瓶子,一块块的钢铁,成条的铅。从早到晚,他全身涂满了不知什么颜料,头发蓬乱,笨手笨脚地,老在那里熔化铅,焊什么铜的小东西。这人玩的魔术使我好奇万分。

全宅的人都不喜欢这位好事情,认为他是药剂师、巫师和危险人物。但我却对他日益好奇。于是,有一天,我鼓足勇气扣开了他的房门。

从此,我就常与他在一起。院子中普普通通的东西,经他一两句话,就会变得特别有意义。院里跑来一只猫,在明亮的一潭水洼前停住,瞅着自己的影子,抬起自己的爪子,象是要打它,--好事情轻轻地说:“猫儿又骄傲又多疑……”金红色的大公鸡飞到篱笆上,站住,拍了拍翅膀,险些儿摔了下来,它给惹火了,伸长脖子,怒冲冲地咕噜起来。“这位将军好大的架子,但聪明可不怎么的……”有个孩子老欺负我,我打不过他,好事情听了我的遭遇,说:“这是小事情;这种力气算不得力气,真正的力气在于动作的快速;越快越有力--懂不懂?”他的话果然灵验,我果然打败了那个孩子,好事情的话是多么令人感到神奇啊!

很快我对好事情就发生了牢固的情感,不论是在苦痛的受辱日子,还是欢乐的时刻,他都成为我不可缺少的人。

我到房客那儿去,渐渐被外祖父知道了。我每去一次,他就狠狠揍我一顿。后来,好事情终于被外祖父撵走了。

我和无数优秀人物中的第一个人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

小的时候,我想象自己是一个蜂窝,各式各样普通的粗人,全象蜜蜂似的把蜜--生活的知识和思想,送进蜂窝里,他们尽自己所能做到的慷慨大量地丰富我的心灵,这种蜂蜜常常是肮脏而味苦的,但只要是知识,就是蜜。

好事情走后,彼得伯伯和我挺要好。他喜欢说话,看来人倒善良而快乐,但他的眼睛经常充血而且混浊,有时像死人般的停滞不动。

我们那条街上,搬来一位老爷,他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习惯:每逢休息日,就坐在窗口用鸟枪射击狗、猫、鸡和乌鸦,对他不喜欢的行人也射击。

有一次,这位射手打进外祖父腿上几颗霰弹。外祖父气坏了。向法官递了状子,召集街上受害者和证人,但那位老爷忽然不见了。

每听到街上枪响,彼得伯伯就往街上跑。有时他逛半天也没结果,大约那个猎人不承认他是一个值得射击的野禽,过了不久,终于他被打中了。他走到我们面前,心满意足地说:“打着下襟了!”我有点怕,就问:“老爷会打死人吗?”“干吗不会?会。他们彼此也打死。”

他对我很亲热,跟我说话,比跟大人谈话和气些。他请大家吃果酱时,我的面包片上的果酱抹得特别厚。他也给我讲很多故事,但都奇怪地相似: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折磨人、斯负人、压迫人的事情。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结识了奥甫先尼可夫上校院中的三个孩子。我们很友好,玩得也挺开心。但彼得伯伯认为他们是少爷,是毒蛇。这让我感到令人讨厌。那三个孩子在家里也挨打,他们也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地方。

后来,我发现彼得伯伯忧郁呆痴病愈来愈犯得勤了。不再请人吃果子酱,他的脸干枯了,皱纹更深了,走起路来晃晃荡荡的,象病人似的。

一天,警察来了,来找彼得伯伯,但他已经不见了。几天后,彼得伯伯在我家后院中自杀了。

听外祖母的客人讲,彼得伯伯真正的姓名并不知道,他与一件案子有关。他与同伙很早以前就抢劫教堂。

我听了,仿佛觉得所有的人都变得短小,肥胖,可怕……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的母亲坐着马车来到了外祖父家。母亲穿一件宽大的又暖和又柔和的红衣服,一排黑色的大扣子从肩膀斜钉到下襟,我感到母亲漂亮、年轻,比谁都好。

母亲的到来改变了我野马般的生活,母亲开始教我“世俗体的”文字,又让我学着背诗。从此以后,我们俩彼此都烦恼起来。诗行中的字我经常念错,我心里知道怎么念,可一出口准走样。有时我是故意念错的,其实我很喜欢排列一些无意义的诗行,或者把这些诗行另换一个说法,这或许就是在小时候表现出的创作欲望,可这老惹母亲生气。在吊床上,我说给外祖母听时,她有时哈哈大笑,但通常总是责备我。

我觉得日子不好过,不仅仅是因为母亲教我的功课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懂;更主要是母亲越来越愁眉不展,常常在花园的窗户旁长久地默默无语地坐着,并且整个人也变得不修边幅,也越来越爱生气。

我还看见,外祖父正在准备一件使外祖母、母亲害怕的事。有一天晚上,外祖父和母亲吵过之后,母亲又去房客家了。外祖父却把外祖母狠狠的揍了一顿,几根粗发针深深的扎进了她的头皮,我鼓足勇气给她拔出时,发针都被戳弯了。外祖母央求我别告诉母亲,我答应了,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外祖父的仇恨。我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当的机会报仇。顶楼的箱子里放着外祖父珍爱的十二张圣像,趁他不在意,我抓起几张跑到楼下,拿出剪刀,爬到吊床上动手剪圣人的头,我还未来得及剪第二张,外祖父来了,他准备狠狠揍我一顿时。母亲及时赶到,又从我口中得知外祖母被揍一事,外祖父因此感到很没面子。

为了阻止母亲与房客来往,外祖父把原来的房客撵走了。重新布置了房间,外祖父要请客。雅可甫舅舅也来了,还领来了一个独眼秃顶的钟表匠,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很丑并且古怪,可外祖父要把母亲嫁给他。在一个星期日的白天,钟表匠来了,外祖父强迫母亲去见他,母亲坚决不同意,并把外衣和裙子脱掉以示反抗,外祖父只好妥协了,外祖母很客气地把钟表匠送走了。母亲的抗婚获得了成功。

自从这事发生后,母亲立时坚强起来,腰杆挺直了,成了家中的主人。外祖父却变得不为人注意,他几乎不出门,老是坐在顶楼里读一本神秘的书,他和母亲说话比较温和了,发火也比较少了。

外祖父的箱子里放着许多珍贵的衣服和各种宝石项链,外祖父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了母亲。母亲打扮的越来越漂亮了,她住在前屋的两个房间里,经常有客人出出进进,最常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彼得军官,另一个是耶甫盖尼,母亲后来和他给了婚。

热闹的圣诞节过后,母亲送我和米哈伊尔舅舅的儿子萨沙去上学。一个月后,萨沙开始逃学,把书包细心地埋在雪里。外祖父只得给我们雇了一个护送人。但萨沙终于跑掉了,他想去做强盗,因为继母、父亲,外祖父都不疼他。而我决定要做军官。

我出天花了,被放在后面的顶楼上,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我躺在那里听见家里越来越喧闹,好象有什么事要发生,外祖母经常来看我,却不告诉我。

外祖母经常喝酒了,并且自动给我讲起我父亲的故事。

父亲九岁时成了孤儿,二十岁时已成为一个上好的细木匠,和我母亲偷偷相爱,私定终身。有一次,外祖母和母亲在花园里摘红莓,父亲越墙而过,来求婚。外祖母知道外祖父会坚决反对这桩婚事的,但又可怜这对年青人,决定让他们走,并约定一周后举行婚礼,当外祖父得知这件事并设法阻拦时,这对新人已站在了教堂的走廊上了。外祖父发誓从此不愿再见到父亲、母亲。

在我快要降生的时候,外祖父原谅了他们,父亲母亲搬来住在外祖父家。父亲是个活泼聪明的人,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两个舅舅非常仇恨父亲。在一天晚上,他们把父亲骗到一个冰窟里,差点要了父亲的命。第二年开春,父亲、母亲坐第一次通航的轮船走了。

夜里我睡不着的时候,臆造出一些悲惨的故事,父亲总是独自一人,手里拿着棍子向什么地方走去。后面跟着一只长毛狗

母亲难得来看我,来了也是匆匆忙忙,在她身上有我不知道的新的变化。

有一天傍晚,我睡着了,当醒来时,我觉得两腿也苏醒了。我知道,我不久又可以走路了,这太好了。

母亲与马克辛莫夫结婚了。然后,他们就去莫斯科,把我留在外祖父家。

我与外祖父在花园里忙来忙去,外祖父休息的时候就对我说:“要学着能够独立工作,不要听别人摆布!要老老实实,稳稳当当地生活,可是要倔强的生活!谁的话都可以听,可是你以为怎么好就怎么做……”。

秋天,外祖父把房子卖了,并和外祖母分了家。不久,母亲与后父回来了,说家里失火,烧得一无所有,外祖父闷了一会儿,忽然对后父大声地说:“有风声传到我耳朵眼里,阁下,并没闹过什么火灾,是你打牌输光了……”。

我跟母亲住在一起,开始变野了。我每一次上街准被街上的孩子打得遍体伤痕。--打架是我唯一喜爱的娱乐,成为癖好。母亲用皮带抽我,但惩罚更激怒了我,下一次,我和小孩子打得更狂热,--母亲把我惩罚得也更利害。在我的心中常常地爆发那种对一切都怨恨的带炭气味的青色火苗,那股沉重的不满的感情,那种在这灰色的死气沉沉的无聊气氛中孤独的感觉,死灰似的在心中冒烟。

后父对我很严厉,不理睬我母亲,而且愈来愈常常和母亲吵架。

母亲生了一个小弟弟,叫萨沙,身体不好,在母亲第二个孩子生后不久就突然死了。

我已经上学了,一切都令我反感,只是后来的一个主教让我感到很亲切,很快乐。为了买童话书,我拿了家里的一卢布。虽然我并不想隐瞒拿钱,但还是被母亲打了一顿。学校的学生说我是小偷,于是,我不想再到学校去了。

一次,父亲打我母亲。他用腿踢她的胸口。争吵中,我知道父亲不知到什么女人家去了。我拿起一把刀子,向后父的腰全力刺去。母亲见了,惊叫一声,把后父推开了,仅刺伤了他的一点皮肉。他按着腰跑了。

后来,我对母亲说,我杀死后父,也杀死自己。我想,我会做到这一点的,不管怎样,我会试着这样做的。直到现在我还看见那只下贱的长腿,在空中来回摇摆,用脚尖踢女人的胸口。

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外祖父和外祖母完全各过各的,样样都是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买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个人的,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

看着外祖父的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我也开始挣钱。每逢休息日,我就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

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捡破烂,到木材厂偷劈柴和木板,在这个村里,偷窃已经形成一种风气,不算是罪恶,而且对于半饱半饥的小市民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手段。

后父被解雇了,不知去向。母亲沉默而干瘦,小弟弟生病,身体弱得连大声哭都不能。

母亲越来越瘦。她那细长的身子,活象一棵折光了枝子的枞树。她完全变成哑巴了。有时,整整一天都是沉默地躺在角落里,渐渐地死去。她正在死去——这我当然是感觉到的,也是知道的。

母亲是在八月里一个星期五中午时分死的,后父刚回来,他在一个地方找到了事情,外祖母和小弟弟已搬到他那里。

当人们向母亲的棺材撒干沙土的时候,外祖母象瞎子似的向乱坟堆走去,她碰到十字架上 ,磕破了脸……

埋了母亲几天后.外祖父对我说:“ 喂,听我说,你不是一枚奖章,我脖子上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问混饭吃去吧……”
于是我就到人间去了

  1、第三章原文
  我身体好了以后,慢慢地看出来,茨冈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地位颇为特殊。
  姥爷骂他不如骂两个舅舅多,在私下里,姥爷还常常夸他:
  “伊凡是个好手,这小子有出息!”
  两个舅舅对他算和善,从来不像对格里高里那样,搞什么恶作剧。
  对格里高里的恶作剧几乎每天都要搞一次。有时是用火把他的剪子烧烫,有时则是在他的椅子上安一个头儿朝上的钉子,或者把两种颜色不同的布料放在这个几乎成了瞎子的老工匠的手边,等他缝成了不同颜色的布匹,就会遭到姥爷的痛骂:
  有一回,他在厨房的吊床上睡午觉,不知道是哪个坏蛋,在他脸上涂满了红颜料。
  这种颜很难洗下去,好长一段时间,格里高里就有了这么一张好笑又可怕的脸。
  这帮人折磨他的花样层出不穷,格里高里似乎一点也不当回事儿,什么话也不说。
  他在拿剪子、顶针儿、钳子、熨斗之类的东西之前,总要先在手上吐上唾沫,试探着拿。
  这已形成了习惯。在拿刀叉吃饭以前,他也会把指头弄湿,孩子们看见了大笑不止。
  挨了烫,他的脸立刻就会扭曲出很多皱纹来,眉毛高高抬起,直至消失于光秃秃的头顶之上。
  我不记得姥爷对他儿子们的恶作剧的态度了,每次,姥姥都会挥起拳头喊他们:
  “臭不要脸的魔鬼!”
  不过,舅舅们在私下里还是常常咒骂茨冈,说他这儿不好、那儿不好,是个小偷,是个懒汉。
  我问姥姥,这是怎么回事儿。
  她耐心地给我解释:
  “这你就不知道了,他们将来要分家自己开染坊,都想要凡纽希加,所以嘛,他们俩僦都在对方面前吗他!
  “说他不会干活!是个笨蛋。”
  “他们怕跟你姥爷一起开另一家染坊,那对你的舅舅们十分不利。”
  “他们的那点阴谋诡计早就让你姥爷看出来了。他故意给他们俩说,‘啊,我要给伊凡买一个免役征,我太需要他了,他不用去当兵了!’”
  “这下可把你的舅舅们气得不轻!”
  姥姥说到这儿,无声地笑了。
  我现在又和姥姥坐在一起了,像坐轮船来的时候一样,她每天临睡以前都来给我讲故事,讲她自己像故事一样的生活。
  很有意思,提到分家之类的事时,姥姥完全是以一个外人的口气说的,仿佛她离这一切十分遥远。
  她讲到茨冈,我才知道他是个被遗弃的孩子。
  有一年的春天,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夜里,从门口捡到的。
  “唉,他都冻僵了,用一块破围裙裹着!”
  “是谁扔的?为什么要扔了他?”
  “他妈妈没有奶水,听说哪一家刚生了孩子就夭亡了,她就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这儿来了。”
  一阵沉默。
  “唉,亲爱的阿辽沙,都是因为穷啊!”
  “当然,社会上还有一种规矩,没出嫁的姑娘是不准养孩子的!”
  你姥爷想把凡纽希加送到警察局去我拦住了他,自己养吧,这是上帝的意思。
  “我生了18个孩子,都活着的话能站满一条街!”
  “我14岁结婚,15岁开始生孩子,可上帝看中了我的孩子,都拿去当天使了!
  我又心疼又高兴!”
  她眼里泪光一闪,却低声笑了起来。
  她坐在床沿上,黑发披身,身高体大,毛发蓬松,特别像前一阵子一个大胡子牵到院子里的大熊。
  “好孩子都让上帝给拿走了,剩下的都是坏的!”
  “我喜欢小东西,伊凡卡就这样留下了,洗礼以后,他越长越水灵!”
  “开始,我叫他’甲壳虫‘,因为他满屋子爬的那个样子太像个甲壳虫了!”
  “你可以放心地去爱他,他是个纯洁的人!
  伊凡常常有惊人之举,我越来越爱他了。
  每逢周六,姥爷都要惩罚一下本周以来儿犯过错误的孩子,然后他就去做晚祷了!
  厨房就成了我们的天地。
  茨冈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几只黑色的蟑螂。他又用纸作了一套马脸,剪了一个雪橇,啊,太棒了!
  四匹黑马拉着雪橇在黄色的桌面上奔驰起来,伊凡用一根小棍赶着它们,大叫:
  “哈,赶着车去请大主教喽!”
  他又剪了一片纸贴在了一个蟑螂身上,赶着去追雪橇:
  “它们忘了带口袋,这是个和尚,还追呢!”
  他又用一条线系住了一只蟑螂的腿,这只蟑螂一边爬,头一边不断地点地,伊凡大笑:
  “助祭从洒馆里出来要去做晚祷了!”
  他还有一只小老鼠,把它藏在怀里,嘴对嘴地喂它糖、接吻,他十分自信地说:
  “老鼠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家神就特别喜欢它!”
  “谁养了小老鼠,家神爷爷也就会喜欢谁!”
  伊凡还会用纸牌或铜钱变戏法,而且变戏法的时候,他比哪个孩子都叫喊得厉害,和我们没什么区别。
  有一回玩牌,他一连当了几次“大傻瓜”,可把他气坏了,噘了,他们肯定在桌子底下换牌了!
  “哼,骗人的把戏谁不会!”
  他那年19岁,可比我们4个人的年龄加起来还要大。
  每逢节日之夜,茨冈更是个活跃人物。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姥爷和米哈伊尔舅舅都会出门去作客。雅可夫舅舅拿着六弦琴来到厨房。
  姥姥刚摆好了一桌子丰盛的菜点和一瓶伏特加酒。酒瓶子是绿色的,瓶底上雕着精美的红花儿。
  茨冈穿着节日的盛装,忙得团团转。
  格里高里轻轻地走了进来,眼镜片闪着光。
  保姆叶鞭格妮娅的麻子脸更红了,她胖得像个坛子,眼睛很古怪,嗓音则像喇叭。
  个别时候,乌斯平尼耶教堂的长发助祭,还有些梭鱼般滑溜的人,也来。
  人们足吃海喝,孩子们人人手里有糖果,还有一杯甜洒!
  狂欢的场面越来越热烈了!
  雅可夫舅舅小心地调好了他的六弦琴,照例要问一句:
  “各们,怎么样,我要开始了!”
  然后,一摆他的卷头发,好像似地伸长脖子,眯着朦朦胧的眼睛,轻轻地拨着琴弦,弹起了让人每一块肌肉都忍不住要动起来的曲子。
  这曲子像一条急急的小河,自远方的高山而来,从墙缝里冲进来,冲激着人们,让人顿感忧伤却又不无激越!
  这曲子让你生出了对世界的怜悯,也加深了对自己的反省,大人成了孩子,孩子成了大人,大家端坐凝听,无语沉思。
  空气都凝固了。
  米哈伊尔家的萨沙张着嘴,向他叔叔探着身子,口水不停地往下流!
  他出神入画,手脚部不听使唤了,从椅子上滑到了地板上。他以手撑地,就那样听了下去,再起来了。
  所有的人都听得入了迷,偶有茶炊的低叫,反而更加深了这意境的哀情。
  两个黑洞洞的小窗户瞪着外面的夜空,摇曳的灯影使它们变幻着眼神。
  雅可夫舅舅全身都僵住了,只有两只手,好像是在别人的安排下弹动:右手指在黑色的琴弦上面肉眼难以看清地抖动着,如一只快乐的小鸟在飞速地舞动翅膀;左手指则飞快地在弦上跑,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他喝了洒以后,经常边谈边唱:
  雅可夫如果是一条狗,
  他就要从早到晚叫个不停。
  嗷嗷,我闷啊!
  嗷嗷,我愁!
  一个尼姑沿街走;
  一只老鸦墙上立。
  嗷嗷,我闷啊!
  蛐蛐儿在墙缝里叫,
  蟑螂嫌它吵得慌。
  嗷嗷,我闷啊!
  一个乞丐晒着裹脚布,
  又一个乞丐跑来偷!
  嗷嗷,我闷啊!
  嗷嗷,我闷啊!
  我听这支歌从来听不完,他一唱到乞丐,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悲痛就会使我大哭。
  茨冈也和大家一样听舅舅唱歌,他把手插进自己的黑头发里,低着头,喘息着。
  他会突然感叹道:
  “唉,我要是有个好嗓子就好了,我也会唱个痛快的!”
  姥姥说:
  “行啦,雅沙,别折磨人了!”
  “来吧,让凡纽希加给咱们跳个舞吧!”
  大家并不是每次都立刻同意她的要求,不过雅可夫舅舅常常用手按琴,攥紧拳头,一甩手,好像从身上甩掉了一种什么东西,猛喊一声:
  “好啦,忧愁烦恼都去吧!”
  “瓦尼加,你上场!”
  茨冈拉拉衣服,整整头发,小心地走到厨房中间,脸膛红红的,微微一笑:
  “弹得快一点,雅可夫·瓦西里奇!”
  吉他疯狂地响了起来,随着这暴风骤雨般的节奏,茨冈的靴子踏着细碎的步子,震得桌子上的碟子碗儿乱颤。
  茨冈像一团火在燃烧;两臂张开,鹞鹰般舞动着,脚步快得让人分辨不出来!
  他突然尖叫一声,往地上一蹲,像一只金色的燕子在大雨来临之前飞来窜去,衬衫抖动着,好像在燃烧,发出灿烂的光辉。
  茨冈放纵地舞着,如果打开门,他能跳到大街上去,跳遍全城!
  “横着来一趟!”雅可夫舅舅用脚在地板上踏着拍子,喊道。
  茨冈高声怪叫出一句俏皮的顺口溜:
  哎嗨!
  舍不得我这双破草鞋呀,否则我早就远走高飞喽,丢下我的老婆舍不得我这双破草鞋呀,否则我早就远走高飞喽,丢下我的老婆丢下我的孩子。
  人们不由自主地跟着他颤着,好像脚下有火,不时地还跟着他喊上几声。
  格里高里拍着自己的秃头,快乐地念叨着什么,他弯腰对我说话,柔软的大胡子盖住了我的肩膀:
  “噢,阿列克塞·马克辛莫维奇,如果你父亲还活着的话,他也会跳得像一团火!”
  “他可是个讨人嘉欢的快乐人儿啊!”
  “你还记得他吗?”
  “不记得了。”
  “噢,不记得了!”
  “以前,他和你姥姥跳起舞来,嘿,你等等!”
  他说着站了起来。他个子很高,人又瘦,好像是圣像一般。
  他向姥姥一鞠躬,以一种平常很难听到的粗嗓子说道:
  “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请赏脸,出场来跳上一圈儿吧!”
  “就像以前和马克辛·伊凡内奇,你怎么啦?让我跳舞,这不是开玩笑吧?”
  她往后缩着身子。
  可是大家一致要她出来跳。
  忽然,她下定了决心。
  利索地站了起来,整一整衣裙,挺直身子,昂起头,兴高采烈地舞了起来,她叫道:
  “你们尽管笑吧,尽情地笑吧!”
  “雅沙,换个曲子!”
  舅舅应声而止,身子稍前挺,立刻弹起了一支较慢的曲子。
  茨冈停了一下,跑到姥姥身前,蹲下来,绕着她跳开了。
  姥姥两手舒展,眉毛上挑,双目遥视,好像漂在空中一般在地板上滑行。
  我沉得特别有意思,笑出了声儿,格里高里伸出一个指头点了我一下,所有的人都责备地看了我一眼。
  “伊凡,别闹了!”
  茨冈顺从了格里高里的指挥,坐到了门槛上,叶芙格妮娅提起了嗓子,唱道:
  周一到周六啊,
  姑娘织花边儿。
  累得要死人哟,
  只剩半口气儿。
  姥姥简直不是在跳舞,而是在讲故事。
  她若有所思,遥视远方,巨大的身躯靠两只显得很小的脚支撑着,摸索前进。
  她突然停止了前进,前面有什么东西使她惊讶,令她颤抖!
  马上,她又容光焕发了,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
  她闪向一旁,垂头屏气,谛听着,笑容可掬!
  突然,她旋了起来,她好像高大了许多,力量和青春一下子回到了她身上,每个人的目光都被吸住了,她奇变般地表现出了一种怒放的鲜花般的美丽。
  保姆叶芙格妮娅又唱了起来:
  周日的午祷才完毕,
  一直舞到夜半时。
  她最后才回那家门,
  可异良宵苦短又周一。
  姥姥跳完了,坐回了她原来的位置。
  大家一个劲儿地夸她,她整理着头发,说:
  “算啦!你们也许还没有见过真正的舞蹈吧。”
  “从前,我们巴拉赫纳有位姑娘,她的名字我记不住了,可她的舞姿我永远也忘不了!简直快活得让你流泪!”
  “只要看上她一眼,你就会幸福得昏过去我太羡慕她了!”
  “歌手和舞蹈家里世界上第一流的人物!”叶芙格妮娅严肃地说,她又开始唱国王达维德。
  雅可夫舅舅搂住茨冈说:
  “你太应该去酒馆了,去那儿跳舞,把人们都跳狂!”
  “唉,我只是希望有一副好嗓子,只要让我唱上10年,以后哪怕让我出家作和尚也可以!”
  大家开始喝伏特加,格里高里喝得特别多。许多人向他敬酒。姥姥说了话:
  “小心点儿,格里沙,这么喝下去你会乇底成为瞎子!”
  格里高里很严肃地说:
  “瞎吧,我要眼睛没什么用,我什么都见过了!”
  他越喝越多,好像还没醉,只是话多了,见了我总要提起我的父亲:
  “他可是有一颗伟大的仁慈的心啊,我的小老弟,马克辛·萨瓦杰依奇……”
  姥姥叹一口气,说:
  “是啊,他是上帝的儿子。”
  每一句话,每一件事,人们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吸引着我,一种甜蜜的忧愁之情充满了我的心头。
  欢乐和忧愁永远是相依相随的,它们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雅可夫舅舅醉得可能并不特别厉害,他撕扯着自己的衬衫,揪着自己的头发和浅色的胡顺:
  “这算是什么日子,为什么要这样活?”
  他捶胸顿足,泪流满面:
  “我是个流氓,下流坯子,丧家犬!”
  格里高里突然吼道:
  “没错儿,你就是!”
  姥姥也醉了,拉着儿子的手:
  “得了,雅沙,你是什么样儿的人,上帝最清楚!”
  姥姥现在显得特别漂亮,一对含笑的黑眼睛向每个人挥洒着温暖的爱意。
  她用头巾扇着红红的脸儿,如唱如诉般地说:
  “主啊,主啊,一切都是这么美好!太美好了!”
  这是她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叹。
  我对于一赂无忧无虑的雅可夫舅勇的表现十分吃惊。我姥姥,他为什么要哭?
  还打自己骂自己?
  “你并不是现在就要知道这世界上的一切!迟早你会明白的。”
  姥姥一反常态,没有回答我。
  这就更令我的好奇心不能满足了。我去染房问伊凡,他老是笑,也不回答,斜着眼看格里高里。
  最后他急了,一把把我推了出去:
  “滚!再缠着我,我把你扔进染锅里,也给你上个色儿!”
  格里高里此时正站在炉子前,炉台又宽又矮,上面有三口大锅,他用一根长木棍在锅里搅和着,不断地拎出棍子来,看一看顺着棍子头上往下滴的染料场。
  火烧得很猛,他那花花绿绿的皮围裙的下摆映着火光。
  水在锅里咕嘟咕嘟直响,蒸汽雾似地向门口涌去,院子里涌起一阵升腾的云。
  他抬起充血的眼睛,从眼镜下边儿看了看我,粗声粗气地对伊凡说:
  “快点,拿劈柴去,长眼睛干什么用的?”
  茨冈出去了。
  格里高里坐到了盛颜料的口袋上,招呼我过去:
  “来!”
  他把我抱到他的膝盖上,大胡子盖住了我的半个脸:
  “你舅舅犯浑,把他老婆给打死了!现在,他受到了自己良心的谴责,懂了吧?”
  “你可小心点哟,什么都想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
  与格里高里在一起,我感到特别自然,跟与姥姥在一起一样,不同的是,他总让我有点怕,尤其是他从眼镜片儿底下看人时,好像那目光能洞穿一切。
  “那,是怎么打的?”
  “晚上两个人睡觉得时候,他用被子把她连头带脚兜住,然后打死的。”
  “为什么要打?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吧?”
  伊凡这时抱了柴火回来了,蹲在炉子前烤着手。
  格里高里没在意,继续说:
  “也许是因为她比他好,他嫉妒她!”
  “他们这一家子人,都不喜欢好人,容不下好人!”
  “你去问一问你姥姥,就会知道,他们是怎样想弄死你的父亲了!你姥姥什么话都会对你讲的,她不说谎。尽管她也喜欢喝酒,闻鼻烟,可她却是个圣人。”
  “她还有点傻气,你可得靠紧她啊!”
  说完,他推了我一下,我就到了院子里。
  我心里非常沉重。
  凡纽希加追上来,捧住我的头,低声说:
  “不用怕他,他可是个好人!”
  “你以后要直盯着他的眼睛看,他喜欢那样!”
  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到不安。
  我记得我的父母不是这么生活的。他们干什么都是在一起的,肩并肩地依偎着。
  夜里,他们常常谈笑很久,坐在窗子旁边大声地唱歌,弄得街上的行人都来围观。
  那些仰起头来往上看的面孔,让我想起了饭后的脏碟子。
  可是在这儿人们少有笑容,偶尔有人笑,你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吵闹、威胁、窃窃私语是这里的说话方式。
  孩子们谁也不敢大声地玩耍,他们无人搭理,无人照顾,尘土一般微不足道。
  在这儿我感到自己是个外人,总感到如坐针毡。
  我凝心重重地注视着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姥姥成天忙里忙外,很多时候也顾不上我。于是我就跟着茨冈的屁股转,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
  每次姥爷打我,他都会用胳膊去挡,尔后再把那打肿了的地方伸给我看:
  “唉,没什么用!你还是挨那么多的打,而我被打得一点也不比你轻,算了,以后我不管了!”
  可是,下次照旧,他还会管的。
  “你不是不管了吗?”
  “唉,谁知道到时候,我的手又不自觉地伸了过去……”
  后来,我又了解到了他一个秘密,这更增添了我对他的兴趣。
  每星期五,茨冈都要把那匹枣红马沙拉普套到雪橇上,去赶集东西。
  沙拉普是姥姥的宝贝,它脾气很坏,专吃好东西。
  茨冈穿上到膝盖处的皮大衣,戴上大帽子,系上一条绿色的腰带就出发了。
  有时候,他很晚还没有回来。家里人都十分焦急,跑到窗户前,用哈汽融掉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儿,向外张望。
  “还没回来?”
  “没有!”
  姥姥比谁都急。她对舅舅和姥爷说:
  “这下好了,连人带马全让你们给毁了!”
  “不要脸的东西蠢猪!
  上帝会惩罚你们的!”
  姥爷嘟囔着:
  “行啦,行啦!”
  终于,茨冈回来了!
  姥爷和舅舅们赶紧跑到院子里,姥姥拚命地吸着鼻烟,像大狗熊似地跟在后面,一到这种时候,她就变得笨手笨脚的。
  孩子们也跑出去了,大家兴高采烈地从雪橇上往下卸东西。
  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让你买的都买了?”
  姥爷锐利的眼睛瞟了瞟雪橇上的东西,问。
  “都买了。”
  茨冈在院子里蹦着取暖,啪啪地拍打着手套。
  姥爷严厉地斥责道:
  “别把手套拍坏了,那可是拿钱买的!”
  “找回来零钱没有?”
  “没有。”
  姥爷围着雪橇转了一圈儿:
  “我看,你弄回来的东西又多了,好像有的不是买的吧?”
  “我可不希望这样。”
  他一皱眉头,走了。
  两个舅舅兴致勃勃地向雪橇冲去,拿下来鱼、鹅肝、小牛腿、大肉块,他们吹着口哨,掂着份量:
  “好小伙子,买的都是好东西!”
  米哈伊尔舅舅身上像装了弹簧,跳来跳去,闻闻这儿,嗅嗅那儿,眯着眼睛,咋着舌。
  他和姥爷一样,很瘦,个子略高一点儿,黑头发。
  他抄着手问茨冈:
  “我侈给你多少钱?”
  “5个卢布。”
  “我看这些东西值15个卢布!你花了多少?”
  “4卢布零10戈比。”
  “好啊,90戈比进了你自己的腰包。”
  “雅可夫,你看看这小子多会攒钱。”
  雅可夫在酷冷的空气中打着颤,眨了眨眼睛,一笑:
  “瓦尼加,请我们喝点儿伏特加她吧。”
  姥姥卸着马套,跟马说着话:
  “哎呀,我的小乖乖,怎么啦?小猫儿,调皮啦?”
  高大健壮的沙拉普抖了抖鬃毛,用雪白的牙齿蹭着姥姥的肩膀,快乐地盯着姥姥的衣服,低声地嘶叫着。
  “来点儿面包吧?”
  姥姥把一大块面包塞进了它的嘴里,又兜起围裙在马头下面接着面包渣儿。
  看着它吃东西,姥姥好像也陷入了沉思。
  茨冈走了过来:
  “老奶奶,这马可是真聪明啊!”
  “滚,别在这儿摇尾巴!”
  姥姥后来给我解释,说茨冈买的东西没偷的东西多。
  “你姥爷给了他5个卢布,他只买了3个卢布的东西,剩下那10多个卢布的东西都是他偷来的!”
  “他就是喜欢偷东西。
  闹着玩儿似的,大家夸他能干,他就尝到了甜头,谁知道就此养成了偷东西的习惯!”
  还有你姥爷,从小就爱苦,现在就非常贪心,钱比什么都重要,看见东西白白地跑到自己家来,自然是乐不可支。
  “还有米哈伊尔和雅可夫……”
  她说到这儿,挥了一下手,闻了闻鼻烟儿,又说起来了:
  “辽尼亚,人间的事儿啊,就像花边儿。而织花边儿的又是个瞎老婆子,你就知道织出来的是什么东西了!”
  “人家抓住小偷儿,可是要打死的!”
  一阵沉默她又说:
  “唉,真理何在啊!”
  第二天我找到茨冈:
  “人家会不会打死你啊?”
  “抓住我?可没那么容易!”
  “我眼明手快,马也跑得快!”
  说完了他一笑。可马上又皱起了眉头:
  “我知道偷东西不好,而且很危险,可我只是想开开心、解解闷啊!”
  “我也不想攒什么钱,不出几天你的舅舅们就把我手里的钱都弄走了。”
  “弄走就弄走吧,反正我也吃饱了,钱也没什么用。”
  他抓住我的手,说:
  “啊,你很瘦,骨头很硬,长大以后力气肯定特别大!”
  “你听我的话,学吉他吧,让雅可夫舅舅教你,你还小,学起来一定不困难!”
  “你人虽小,脾气倒挺大。你是不是不喜欢你姥爷?”
  “我也不知道。”
  “除了老太太,他们一家子我谁也不喜欢,让魔鬼喜欢他们吧!”
  “那,你喜欢我吗?”
  “你不姓卡什林,你姓彼什柯夫,你是另一个家族的人!”
  他突然搂住我,低低地说:
  “唉,如果我有一副好嗓子,我就能把人们的心都燃烧起来,那会多好啊!”
  “好啦,你走吧,小弟弟,我得干活儿了!”
  他把我放到地板上,往嘴里塞了一把小钉子,把一块湿湿的黑布绷得紧紧地,钉在了一块大个儿的四方木板上。
  这是我最后一次和他谈话。过了不久,他就死了。
  事情是这样的。
  院子里有一个橡木的大个儿十字架,靠着围墙,已经放了很长时间了。我刚来时,它就放在那儿了。
  那会儿它还挺新的,黄黄的。可过了秋天,雨水把它淋黑了。散发着一股橡木的苦味儿,在拥挤而肮脏的院子里,更显得添乱了。
  这个十字架是雅可夫舅舅买的,他许下愿,要在妻子死去一周年的祭日,亲自把它背到坟上。
  那是刚入冬的一天,风雪严寒的大冷天。
  姥姥姥爷一大早就带着3个孙子到坟地去了,我犯了错误,被关在了家里。
  两个舅舅穿着黑色的皮大衣,把十字架从墙上扶了起来。
  格里高里和另外一个人把十字架放到了茨冈的肩膀上。
  茨冈一个踉啮叉开腿站住了。
  “怎么样,挺得住吗?”
  格里高里问。
  “说不清,很沉!”
  米哈伊尔舅舅大叫:
  “快开门,瞎鬼!”
  雅可夫舅舅说:
  “瓦尼卡,你不嫌害臊,我们俩加起来也不如你有劲儿!”
  格里高里开开门,嘱咐伊凡:
  “小心点儿,千万别累坏了!”
  “秃驴!”
  2、《童年》简介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3、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候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通过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展现了一个普通俄国孩子的成长故事。小说以真诚的语气,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童年时的点点滴滴。
回答内容从多个角度展开。书中描写了作者在贫困环境中的成长过程。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病重无法工作,母亲辛勤劳作养家。作者小时候面临着生活的种种困难,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和绝望。相反,他通过努力学习和与同伴们玩耍,在童年时光中寻找到快乐和希望。
书中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农村生活中,作者与大自然密切接触。他喜欢追逐蝴蝶、钓鱼、探索森林等,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奇妙。他对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偷偷地去看过一场戏剧演出,对其中的表演和音乐深感着迷。这些美好的经历和热爱让他在困苦中找到了一份美丽的期待。
书中还展示了作者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作者与母亲之间有着无话不谈的关系,他们共同面对着生活的挑战,相互扶持着度过困难。作者还有一群忠实的朋友,在一起玩耍、学习、梦想未来。这些亲情和友情在作者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给予他力量和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童年》是一部真诚而温暖的作品,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点滴经历,展现了普通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追求美好的心态。读完这本书,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也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勇气。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境况,都应该像高尔基一样坚持并寻找自己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高尔基的《童年》是一部回忆童年时光的散文作品,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真实地描绘了他在贫苦农村度过的童年岁月。这本书里充满了温暖和纯真,读起来就像是在看一个关于童年的精彩故事。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本书如此可爱呢?
值得一提的是高尔基对细节的描写非常出色。他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在书中展现了他眼中的世界。当我们读到他描述自己捉蚂蚱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时,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那份纯真和喜悦。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方式让人不禁陷入回忆中,回想起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快乐时光。
在《童年》中,高尔基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孩子们在农村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失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他们用纯真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童真的心灵感受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感到无比可爱,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了一份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高尔基在《童年》中还反映了农村社会的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和教育状况等多个方面。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深入浅出地描述了那个时代农村儿童的成长环境。从这个角度看,《童年》不仅是一本纯粹的回忆录,更是一幅展示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生活状态的画卷。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那个时代,也能够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高尔基的《童年》是一本温暖而可爱的作品。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自己身临其境的童年生活,并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纯真和喜悦的世界。这本书不仅给人以欢乐和感动,更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童年时光的珍贵和美好。因此,强烈推荐大家阅读《童年》,感受作者带来的温暖与鼓舞。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回答问题所用,请勿在实际应用中出现)

  • 高尔基《童年》全文
  • 答:高尔基《童年》全文: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

  • 高尔基 《童年》全文
  • 答:1、《童年》主人公阿廖沙(“我”的名字)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在这方面,周围的人给他很大的影响。在他的一些朋友帮助下,阿廖沙了解到人间还存在着“真、善、美”,这些东西就在他身边。 2、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

  • 高尔基 《童年》全文
  • 答:一个男孩扮演成老头儿模样,背着一个大箩筐,步履蹒跚地边走边唱:“白胡子的老爷爷,背着一个大箩筐,走一步来看一看,不知他在找什么?找什么?找什么?他说他在找‘童年’。”童年是多么美好啊,可高尔基的童年呢,真可谓“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可怜的阿廖沙三...

  • 童年全文高尔基的,急需要
  • 答:我感到莫大的污辱,因为每次去学校前我都会换上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 上完了3年级,学校奖给我一本福音书、一本克雷洛夫的寓言诗,还有一本《法达·莫尔加那》,还有一张奖状。 姥爷见到这些奖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奋,他要把书锁到他自己的箱子里。 当时,姥姥已经病倒好几天了,她没钱,几乎也没吃的了,可...

  • 《童年》全文
  • 答:《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

  • 童年 高尔基 全文、
  • 答:父亲哈哈哈地笑起来,用膝盖夹住我,大声说:“别怕,没事儿!”想到这儿,我突然看见母亲费力地从地板上站起来,可没站稳,仰面倒了下去,头发散在了地板上。她双目紧闭,面孔铁青,也像父亲似地一咧嘴:“滚出去,阿列克塞!关上门。”姥姥一下跑到了角落里的一只箱子后面,母亲在地上打着滚儿,痛苦地呻吟着,把牙咬得山...

  • 高尔基的童年全文
  • 答:上完了3年级,学校奖给我一本福音书、一本克雷洛夫的寓言诗,还有一本《法达·莫尔加那》,还有一张奖状。 姥爷见到这些奖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奋,他要把书锁到他自己的箱子里。 当时,姥姥已经病倒好几天了,她没钱,几乎也没吃的了,可姥爷还在无休无止地埋怨: “你们把我喝光吃净了,一点也不给我剩…...

  • 高尔基《童年》全文
  • 答:《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

  • 高尔基《童年》全文
  • 答:alyusha的童年是酸的,苦的,辣的,有点甜,但是他的母亲把她的儿子带到坟墓。当他读完三年级的时候,他离开了他心爱的学校教室,不久就去了世界谋生。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

  • 高尔基《童年》全文
  • 答:《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它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比如,他始终记得父亲下葬时被活活埋入墓穴的一只小蛤蟆;他喜欢在雪地上观察小鸟,喜欢在花园里营造自己的一角;他常常在夏夜的星空下沉思和阅读《安徒生童话》,并由此不时...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