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的地位??

2024-06-02m.verywind.com
~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代孟子的言论汇编。

体裁与《论语》大致相似。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每篇分上下,以开头数字作篇名。

司马迁认为《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学生共同编纂而成的。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11篇,除 7篇之外,尚有外书 4篇。

东汉经学家赵岐(约108~201)认为“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敬而托之者也”,现存的《孟子外书》又非《汉书》所载,更是伪中之伪,不可靠。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一书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以推行仁政的事迹。

《孟子》在 《汉书·艺文志》中列于诸子略。

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均列于子部,地位在经书之下。

韩愈把孟子看作儒家“道统”的真正继承者,说“道统”因“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孟子》的地位才开始提高。

北宋时,《孟子》上升为经,被列于《九经》。

但《孟子》的地位并不巩固。

李觏等的《常语》、司马光的《疑孟》都批判孟子,直到南宋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并称《四书》、《孟子》的经典地位才真正确立。

元、明、清三代,定《四书》为科举考试的科目,成了学者必读之书。

《孟子》的注释,主要有赵岐的《孟子注》,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和清人焦循(1763~1820)的《孟子正义》。

《十三经注疏》采用赵岐注,其疏则旧本题宋孙奭 (962~1033)撰。

朱熹认为疏乃邵武士人假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了进一步考订,认为“其不出于奭手,确然可信”。

朱熹的《孟子集注》偏重义理,反映了宋代理学对《孟子》的看法。

清人焦循的《孟子正义》仍用赵岐注,其疏则总结了清代学者研究《孟子》的成果,考释详博,是一部较好的参考书。

近人杨伯峻著有《孟子译注》,可供参考。



  • 孟子在历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 答:孟子去世后,他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东汉著名的经学家赵岐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元文宗皇帝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尊封为“亚圣”,从此,孟子便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 孟子历史地位
  • 答:孟子历史地位: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 孟子的历史地位
  • 答: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亚圣。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

  • 孟子在儒家学上的地位
  • 答:在中国儒家的圣殿里,孟子踞于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席位上,但如此显赫的地位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被逐渐抬高起来的。《史记》以孟、荀合传,《汉书•艺文志》把《孟子》置于诸子略;由此可见,秦汉学者只是把孟子当作有影响的大儒,视《孟子》为子书,而绝非以圣人圣典的眼光来仰视孟子其人其书。唐代韩愈始崇信孟子,他...

  • 孟子的评价或地位是什么
  • 答:孟子约在公元前371年出生在疆上很小的邹①国,即现在的中国山东省。他出生的年代恰逢周王朝的最后阶段,人称“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中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孟子虽然在孔子传统的熏陶下长大成人,并一直是孔子学说和理想的强大支持者·但是终于作为一名卓有建树的学者和哲学家而赢得了尊敬。加冠后孟子花...

  • 孟子一书的地位如何?
  • 答:《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孟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写成于战国中期。《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11篇,现存7篇。南宋朱熹把《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合编为“四书”。《孟子》中的《告子章句》分上下两篇,这里节选的是上篇。《孟子》注释本主要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

  • 孟子历史地位
  • 答: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孟子》一书,在汉代就被认为是辅翼“经书”的“传”...

  • 孟子 孙武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 答:孟子的历史地位: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孙武的历史地位: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 孟子的地位??
  • 答:《孟子》在 《汉书·艺文志》中列于诸子略。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均列于子部,地位在经书之下。韩愈把孟子看作儒家“道统”的真正继承者,说“道统”因“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孟子》的地位才开始提高。北宋时,《孟子》上升为经,被列于《九经》。

  • 战国时期孟子的地位
  • 答:孟子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对儒家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儒家思想文化有着其特殊性,因其为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提供思想基础而显得与其他学术流派格外不同。探究儒文化的历史,其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经过孔子的正式开端,孟子荀子的继承发展,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