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民国一完人:他和国父孙中山同葬中山陵,书法和美食并称第一?

2024-06-01m.verywind.com
~ 他是民国初期的传奇人物,12岁就被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称为「 ”非常之才”,其一目十行的能力为人称道。 他曾任国民 *** 主席、中华民国首任行政院长,还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民国第一大美食家。 平步青云的他,最为时人称颂的,是他的人格特质。于右任评价他是「 ”民国一完人”。 谭延闿 谭延闿,字组庵(祖庵、祖安),号无畏,1880年1月25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家乡为湖南茶陵。《路史》记载,神农氏「 ”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 谭延闿天资聪颖,7岁入私塾念书,26岁时考中会试第一名「 ”会元”,成为满清二百多年来湖南出的第一位会元;后来他应殿试列二甲第35名,赐进士出身;在安排官职前的朝考中,他又名列第一,考取朝元。 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也为进士出身,他虽为朝廷高官,却持躬清慎、廉介有节,家中产业仅住宅一所、田地少许。谭钟麟为官五十年,在陕甘、闽浙、四川、广东等地历任多职。跟随父亲,谭延闿不仅读万卷书,也行了万里路。 谭钟麟 手札 有着广博视野的谭延闿,在民国建立后,先后担任湖南都督、湖南省长、内务部长、北伐联军总司令,于讨袁、护法、讨曹、北伐等役均有战功。1928年,谭延闿升任南京国民 *** 主席及行政院长,可说是平步青云。 谭延闿拥有一目十行的能力,为时人称道。据陈立夫先生回忆: 「 ”我先将一件公事看得非常仔细,谭先生来了。他拿起公事,正面一看,就翻到反面看看,只看到很快地翻了几下,他就将公事放下了。我立刻向他提出问题,谭先生都回答得清清楚楚,对公事的内容很熟悉。这时我才相信,谭先生真有一目十行的本领。” 有容乃大的「 ”民国一完人” 「 ”民国一完人。”这是民国时期监察院长于右任先生对谭延闿的评价。 于右任 谭延闿休休有容,具有宰辅之气度,性格可以用「 ”平和中正”四字来形容。民国首任立法院长胡汉民曾说,他自己与谭延闿相处十余年,「 ”从未见其疾言厉色,有时有人为什么问题互相争持,谭先生一来,往往令人意消”。 谭延闿善于「 ”和”事,但又不是毫无原则的「 ”和事佬”,而是基于大局、求彼此同心,为社会、国家谋取福祉。「 ”遇到难以解决的事,一经谭先生区处,也就十分妥贴了,所以有人视谭先生为药中甘草。”胡汉民还说,「 ”谭先生虽然和平,但在紧要关头,却又大节凛然,从没有丝毫苟且。兄弟以为古人‘通而有节’之说,也正是谭先生绝好的评语。” 幕僚谢庵则这样评述谭延闿:「 ”出身科第,而无富贵娇人之习,身为贵公子,而无轻裘肥马之狂,是名士而无白眼看人之习。” 谭延闿 书法 谭延闿在任国府主席的时候,有个名叫杨熙绩的湘籍人士,很有骨气,富有才华,对时政有所不满。他上书谭延闿,直言极指其过错,措辞激切。没想到谭延闿不但不愠怒,还召见杨熙绩,对其慰勉有加,并且委任以国府秘书之职。谭延闿去世后, *** 明令褒扬,杨熙绩奉命撰文,禁不住流涕执笔。 谭延闿任湖南都督时,有次为人写寿屏,侍卫周桂生不小心失手,将墨水泼在已经写好的寿屏上。谭延闿毫无怒色,说:「 ”不要紧,赶快去纸店补划两张格子联来写。”当时周桂生以为闯了大祸,吓得面无人色,谭延闿却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 谭延闿的书法在民国初期驰誉一时。民国书法界有真草隶篆四大家之谓:谭延闿「 ”真”、于右任「 ”草”、吴稚晖「 ”篆”、胡汉民「 ”隶”。四大书家中,谭延闿居于首位。他师法颜真卿、钱南园、翁同龢等,用笔锋藏力透,雄浑凝练,书体结构宽薄,貌丰骨劲,有从容气势。 翁同龢 翁同龢对谭延闿早年的字很赞许,他在写给谭父的手札中说,「 ”三令郎伟气也,其笔力殆可扛鼎。入泮可喜,行即腾骧。”言谭延闿一上学即显书法天分,笔力雄强,气势宏大。 亲得谭延闿先生指授的一代书法大师朱玖莹曾说:「 ”中华民国开国人豪,如胡展堂、戴季陶、于右任诸氏,都擅长书法,但都俯首推谭组庵先生为第一人。” 所谓字如其人,书法家吴万谷这样评价谭延闿的字:「 ”天骨开张,气象阔大……使人一见心旷神怡。又如遇见伟人,峨冠博带,神采四照,令人肃然起敬。” 除了「 ”宰辅之气”,谭延闿的字还有「 ”正气”,吴万谷说,「 ”看了他的字,可使猥琐偏狭之徒,精神器局为之一振”。 陆润庠、盛宣怀、经元善、孙雄等作品 谭延闿虽历经满清衰亡、军阀割据、日军侵华等变局,书体却始终不失祥和之气,著名诗家刘太希教授评价:「 ”有人认为畏公之字,代表一种太平盛世的气概。” 谭延闿在世时,湖南人效法他的字体风靡一时,中上人家莫不以挂上一幅谭延闿的字幅为荣。许多对书法用过功的湖南人都深受谭延闿影响,写出来的字都很像样。 今天,在国父孙中山先生长眠处——南京中山陵碑亭里的巨石碑上,还可以看到谭延闿的题签;黄埔军校校门口的「 ”陆军军官学校”六字,亦为谭延闿所书。 民国第一美食家 除了「 ”民国书法第一人”,谭延闿还被誉为「 ”民国第一美食家”,如《民国时期官府菜探讨——以谭延闿与谭祖任为例》一文所说,「 ”谭延闿一生仕途可说是平步青云,但后人对谭的美食心得,远比对他的政治功绩来得印象深刻。” 官府菜,黄金捞饭 喜好美食的谭延闿常和朋友四处上餐馆聚会,每到一处皆会记于日记中。他在友人家吃到好菜,回家则大多会请家厨曹荩臣亲自操作一番。友人传授烹调秘诀,谭延闿一字一句皆详细记载。 说到谭延闿,就得提到官府菜。 民国时期官府菜有孔府菜、东坡菜、随园菜等等,承袭明清精致的饮食风气,以往主要流传于富商巨贾之间。官府菜以「 ”南北双谭” 为代表,「 ”双谭”即是指湖南的谭延闿(谭府菜)与北京谭祖任(谭家菜),两大美食家共同交织出中国官府菜历史灿烂耀目的一页。 由于「 ”双谭”的关系,官府菜得以从私人宅第扩及到市场经营,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资产。 官府菜 官府菜的核定很严格,要具备以下条件:来自官宦权贵家庭;聘请名厨为家厨;创制者需具备对饮馔的热爱,并研究或亲自创作、指导家厨,还需备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菜品需精选珍贵食材,烹调精致,做工费时,从菜名、器具、环境等都要典雅趣致,自成一派规矩排场。 可见官府菜门槛极高,并非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就堪以创出。主人翁还得具备一定学识,把饮食当成一门艺术,愿花心血钻研,才能成为代表性菜系。 谭延闿诸多美食想法的执行者,主要为家厨曹荩臣。曹荩臣是「 ”长沙四大名厨”之一,「 ”左宗棠鸡”创始人彭长贵12岁时进入谭延闿家中,跟随曹荩臣学习厨艺,成其得意的入门弟子。 左宗棠鸡 1973年彭长贵前往美国纽约曼哈顿东44街开设彭园餐厅,使「 ”左宗棠鸡”成为美国人最爱的中华料理菜色之一。 受托斡旋,促成蒋宋婚事 蒋介石能与宋美龄结婚,与谭延闿也有着重要关系。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反对蒋宋联姻,宋美龄遂请谭延闿从中斡旋,帮忙促成此段婚事。 此事记载在谭延闿1927年9月5日的日记里: 「 ”方欲回车,忽传延入。至客座,则子文妹独在,云有事相商,则为介石结婚事,子文反对,欲吾斡旋。此等事非外人所能与,然吾与介石、子文皆相识者,乃许以设法疏通而出。” 蒋、宋 逃不过的命运 民国时期有位相学大师名叫卢毅安,为民国各界名人推重。卢毅安是康有为的弟子,早年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留学,在胡适、唐君毅的日记中等,都记有其相术奇验之事。 谭延闿在1923年4月28日的日记中写了卢毅安为他看相的事情: 「 ”其言吾过去事八九合,云五十一二有风波,过此则大佳。” 胡适 1930年,年近51岁的谭延闿因脑溢血与世长辞,当时他任行政院长还不到两年。吴佩孚曾叹说: 「 ” *** 中,毕竟以谭组庵最达,而读书亦最多。谭死,党中失一协调重心……天下难免多事。” 民国 *** 为谭延闿举行了国葬,将他与国父孙中山先生同葬于南京中山陵。 谭延闿墓位于灵谷寺东北,原设计融入汉白玉华表、石狮、牌楼、九福花纹等传统元素,还有圆明园遗物。墓碑由蒋中正题书「 ”中国 *** 中央执行委员前国民 *** 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阎之墓”。 文案编辑:陈安、霞客 文案审核:霞客工作室



  • 民国一完人:他和国父孙中山同葬中山陵,书法和美食并称第一?
  • 答:今天,在国父孙中山先生长眠处——南京中山陵碑亭里的巨石碑上,还可以看到谭延闿的题签;黄埔军校校门口的「 ”陆军军官学校”六字,亦为谭延闿所书。 民国第一美食家 除了「 ”民国书法第一人”,谭延闿还被誉为「 ”民国第一美食家”,如《民国时期官府菜探讨——以谭延闿与谭祖任为例》一文所说,「 ”谭...

  • 孙中山到底葬在哪里?
  • 答:孙中山生前留下贵遗愿:归葬南京紫金山。

  • 孙中山的陵墓在哪?
  • 答:孙中山的陵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

  • 孙中山哪年葬于此?
  • 答: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十四年,也就是1925年的时候因为肝癌在北京去世,在去世之前孙中山签署了《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等三个文件。其中在国事遗嘱当中,他总结了自己四十年的革命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必须要唤起民众,联合全世界,以平等来对待中国,共同奋斗。并且发出了革命尚未...

  • 拒娶女儿同学, “民国第一完人”最后结局如何?
  • 答:民国时期,社会本就动乱不安,能够谋得一口饭吃就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在政界打拼了,所以谭延闿的政途并不好走。因为政变、军阀还有袁世凯,他一共当了三次湖南都督,起起伏伏最后只能移居到上海,投身于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中。谭延闿在孙中山多次遇到危难的时候鼎力相助,率领自己的军队打垮叛军...

  • 孙中山的坟墓到底在那里?
  • 答:并要求葬于南京。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平运往南京,当时就在如今的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制的紫铜棺。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平运抵首都南京。三天公祭后,于6月1日开始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1929年6月1日国民政府举行了奉安大典,将孙中山的遗体迁葬于南京钟山。

  • 孙中山遗体几经炮火,终因先生崇高威望,无人敢妄动
  • 答:孙中山先生是我国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首次举起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终结了两千年以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被尊为“中华民国国父”。 不过,虽然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还成功推翻了帝制,但他知道,革命仍然没有成功,因为他在革命斗争中已经开始意识到,要争取中国的富强和独立,就要推翻帝国主义,于是,孙...

  • 孙中山是什么时候逝世的?他活了多少年?
  • 答: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去世,活了59年。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在广东省香山县出生,孙中山年轻的时候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非常向往太平天国的反清事业,常常说自己是第二个洪秀全。到了1905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在当天晚上起义推翻...

  • 孙中山不是帝王,为什么他的墓地被称为“陵”?
  • 答:所以后代为了纪念他,将他的墓地称为“陵”,同时也表达了后世对他的肯定和敬仰。抗日烈士的陵墓也称为“烈士陵园”,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国国父”,也是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创者,所以尊称其墓地为“陵”并不为过分。第二个方面,对孙中山陵墓的定位是国家宗庙。孙中山先生在世时,毕生致力于推行“...

  • 孙中山哪年逝世的
  • 答:6月1日,安葬在紫金山。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翠亨村。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有志反清。1894年赴檀香山组织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领导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纲;提出“三民...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