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轼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2024-06-01m.verywind.com
~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诗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生都在学习的天才

作为一名文学家和艺术家,苏东坡是一个天才,这个大家都不否认。苏东坡在文学和艺术的各个领域都登峰造极。古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诗,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他是“北宋四大家”之一。

苏东坡的成功既在于他的天分,也在于他的踏实勤奋。苏东坡跟他的弟子说过一段话,他说:我年轻时候读书是这样读的,每读一部经典一定从头到尾抄一遍,每次抄书用不同的字体,这次用楷书抄,下次用行书抄,一边抄原文,一边练书法。所以他从小是下苦功的。

苏东坡中年在黄州时,已经是闻名天下了,但是他仍在下苦功。在黄州当地有一名负责教育的官员,有一天他到苏东坡家访问,书童进去通报,过了很久苏东坡都没有出来,这在古代是失礼的,又过了很久,苏东坡才匆匆忙忙出来,出来以后就抱歉地说对不起,解释说他刚才在里面做功课,今天的功课没有做完。这个官员听了很不相信,他是名闻天下的苏东坡啊,怎么还要做功课?于是问他:你做什么功课呢?他说:我在抄《汉书》。官员又不相信了,《汉书》他可能都倒背如流了啊。苏东坡说:我已经是第三遍抄《汉书》了。《汉书》全文几十万字,他抄了三遍,所以他是下苦功的。

除了下苦功,苏东坡一生都在勤奋地思考,在接受新知识,他从不自满,而是一直都在补充自己。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一直在给自己充电,在接受新的知识,他学习的门类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艺术。

我们今天了解的苏东坡是文学家、艺术家,实际上,他在自然科学方面、在工程技术方面都非常努力。我们现在看《苏东坡全集》中有很多文章不是谈文学艺术,他有一篇文章专门谈怎么嫁接果树,他说把果树的两个枝条连在一起,涂上一种四川产的野生芋头的汁,这样嫁接的地方最容易存活,他还写过文章推广当时的新农具、当时的新稻种等等。

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渴望入世报国 建功立业,但却报国无门,在山水之中表达一种豁达,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王国维先生对他的评价有这样以下几点:一,清旷雄奇之境;二,广阔渺茫之境;三,静夜深院之境;四,梦幻别离之境;五,独处清凄之境;六,宴饮聚散之境;七,歌舞音乐之境。



  • 苏轼的人生态度(豁达洒脱)
  • 答:二、苏轼的人生态度 1.乐观积极的心态 苏轼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总是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曾经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他相信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所以他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2.无所畏惧的勇气 苏轼在面对...

  • 苏轼为什么会成为旷达乐观的文人典范?
  • 答:患和经常保持乐观的非常人所及的能力。(二)坦荡达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沉浮,他经历过巨大的 政治风浪。在被贬黄州之时,他在《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的词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流露出词人内心那种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情 怀。此外在《寒食雨...

  • 苏轼的人生态度
  • 答:人生态度:1、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2、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

  • 苏轼的人生态度
  • 答: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才气过人、悟性过人,所以年轻时难免自负。由于苏东坡酷爱读书,所以他就自撰了一副对联写在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虽然苏东坡酷爱读书、也读了很多书,但联中“识遍”与“读尽”,未免口气太大。有一天来了一个老者,一边拿出几本书,一边...

  • 苏轼的人生态度及现代意义
  • 答:豁达的人生态度 寄情山水,力求超越 虽遭贬谪,苏轼并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他常常登山临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美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在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苏轼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黄州,坎坷的经历,艰难的处境,让他在“幽人独往来”的日子里,感到苦闷和矛盾...

  • 苏轼的人生态度
  • 答:苏轼早在出仕之初就把人生视为一个不定的和漫长的持续过程。为了减轻人因生命有限、宇宙无穷的强烈反差而产生的悲观绝望和心理失衡,他主张把人的有尽的个体生命纳入人类生命延续的无穷过程,实现新的心理平衡;人的得失沉浮组成了人生起伏不定的漫长过程,主观意志不能完全左右,他主张只有采取随缘自适、...

  • 苏轼的人生态度
  • 答:苏轼的人生态度【篇一】 民以食为天,苏轼以食为精神良药。他官宦生涯颠沛流离,屡遭下放,远至海南。那时去海南几乎是九死一生之局,可苏轼愣是拿出大无畏热情,喝椰汁、吃牡蛎,悠哉逍遥,并言道:“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的甘甜化解...

  • 苏轼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 答:苏轼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随遇而安且坚持自我。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不仅以其卓越的诗文才华闻名于世,更以其独特的人生态度赢得了后人的敬仰。他一生历经风雨,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将生活中的困苦视为磨练自己性格的机会。在黄州时,他写下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 苏轼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 答: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

  • 苏轼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 答:豁达的人生态度,寄情山水,力求超越。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