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初中文言文课pt

2024-06-02m.verywind.com
~

1. 初中文言文课文目录

苏教版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目录

(序号为排列的次序,不是课文的编号)

七年级上册8

1《郑人买履》

2《刻舟求剑》

3《幼时记趣》

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6

9《赵普》

10《黄鹤楼》

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5

15《晏子使楚》

16《人琴俱亡》

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

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7

20《马说》

21《陋室铭》

22《活板》

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

九年级上册7

27《陈涉世家》

28《桃花源记》

29《与朱元思书》

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

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下册8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

36《鱼我所欲也》

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2. 初中文言文中对课什么意思

对课(对课)

1.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如:老师说“雨”,学生对“风”;老师说“桃红”,学生对“柳

绿”。

2. 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那时方会得对课,你道他对的课是怎么样妙的? 李先生 道:‘一双征雁向南飞。’ 赵雄 对道:‘两只烧鹅朝北走。’”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要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来对他,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对课是旧时私塾常见的乃至必开的课程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课即为对对子,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又称联语、楹贴等等。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楹联是与中国传统建筑格式有关,古代时称一间为一楹。楹:指的是厅堂前的柱子,将联语悬挂或贴在柱子上就叫楹联。对子是民间对对联的习惯称谓。联语又与律诗有关,律诗讲求对偶,其中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类似两副对联。因此,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汉语言文学中的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关于对联的产生年代,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最早的对联始于五代,认为后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对子又叫对联、联语,贴在楹柱上的称楹联。

3. 初中课外文言文求翻译

曹操南征刘表,等到刘表死后,刘表的儿子刘琮代替了他的职位,刘琮派遣使节向曹操请降。

先主刘备屯兵于樊城,不知道曹操的军队突然到来,等到曹操的军队到了宛城才听到这个消息,于是带领着手下人离开了“我不忍心啊”于是停下马呼唤刘琮(希望可以通话)刘琮害怕的站不起来,不能答话。刘琮身边的人和许多荆州人都跟随刘备(一起走了),等到了当阳县,百姓有十多万,辎重车辆几千辆,每天只能走十几里路,只好派遣关羽乘船去江陵求救兵。

(这时)有人对先主刘备说:“应该(舍弃百姓)快速行军保护江陵,现在虽然有很多人,但是披甲的军士少,如果曹操的兵到了,那什么抵抗呢?”先主刘备说:"要想干大事必须的以百姓为本,现在百姓归顺我,我怎么能忍心丢弃他们自己逃走呢?“。

4. 如何让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充满趣味

一、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力度:

在学文言文前,先明确预习的要求,我通常要求他们一读、二查、一质疑。一读指:读顺课文,疏通大意,品味佳句;二查指: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三质疑指:学生在自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上质疑。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课上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一改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沉闷。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学生易学、乐学。在教学中,教师切忌精讲深析,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如在教《刻舟求剑》一文时,我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几幅图画并附上文字说明,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重点的把握。如教《郑人买履》,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来理解故事的寓意;《愚公移山》可以让学生通过辩论来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熟读背诵,也要讲究趣味性

《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文言文的要求是:“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熟读背诵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巩固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是其他任何教学活动所不能取代的一种训练。学生只有熟读背诵,加深了理解,积累了知识,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做到熟读背诵,也要注意从趣字上做文章。如教《活板》时,让学生利用简单的道具来模拟活板的制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这篇文章的背诵要点,课文也就能轻松的背出来。如教《桃花源记》时,我采用让学生表演的形式,分别扮成渔人、村中人、太守和刘子骥,模仿他们各自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就把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感非常清晰的再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就水到渠成。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用趣味化作一缕春风,让贫瘠枯燥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5.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 要求两篇文章均出自课内

(一)《核舟记》与《口技》选段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将甲段中空缺的文字补充完整。

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B、东坡现右足现:表现。

C、其两膝相比者比:挨着。D、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很。

3、下面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B、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屠自后断其股(蒲松龄《狼》)

C、不能名其一处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在(甲)文中找出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个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子突出他什么特点。

(1)佛印独特神态的句子是:

(2)译文:

(3)上面这个句子突出他的特点。

5、(乙)段从、和心理三方面描写了听众的强烈反应,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

6、选文中提到的口技和微雕都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选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6. 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文翻译.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 初中文言文课pt
  • 答:”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对课是旧时私塾常见的乃至必开的课程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课即为对对子,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

  • 课外文言文pt
  • 答: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2分)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13题。(15分)(2002年太原市中考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4在(甲)段...

  • 求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只要课文!
  • 答: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

  • 课什么意思文言文
  • 答:——《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divinate]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2. 古文中“课”字有哪些意思 ◎ 课课 kè〈动〉(1) (...

  • 初中文言文阅读app
  • 答:四、文霸 文霸是一款利用多类语文知识点为学生解决学习盲区、打通枯燥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APP。 通过背诵模s块,学生可以记住课本中所需要背诵的所有句子和课纲要求背诵的所有诗词,除此外,还能选背名人名句,典籍经典。 五、初中文言文大全 初中文言文大全,提供常见错别字、常识、必背古诗文、...

  • 求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只要课文!
  • 答:初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新东方)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 课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 答:1. “课”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课kè 〈动〉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examine]课,试也。——《说文》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

  • 初中的文言文有哪些课文
  • 答: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1、《童趣》沈复。2、《论语》十则。3、《山市》蒲松龄。4、《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5、《咏雪》。6、《陈太丘与友期》。7、《寓言四则》。8、《智子疑邻》。9、《塞翁失马》。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1、《伤仲永》王安石。2、《孙权劝学》、《资治通鉴》。3、...

  • 初三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 答:”2. 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10篇 1.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驾车的人)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妻观其出,志念(志向)深矣,常有自以为下者。今子长八尺,乃...

  • 初中文言文有哪课文
  • 答:1. 初中课本的文言文一共都有哪些 第一册 《论语》十则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狼 蒲松龄 短文两篇 两小儿辩日 《列子》 乐羊子妻 范晔 诗五首 归田园居 陶渊明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游山西村 陆游 为学 彭端淑 木兰诗 卖油翁 欧阳修 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