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真有其事吗?司马懿为什么害怕诸葛亮?

2024-05-22m.verywind.com
~

“死诸葛走生仲达”一说史书确有记载,《晋书》宣帝纪里就有,而《晋书》的记载来源于《汉晋春秋》,内容如下: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关中西部的五丈原,由于事发突然,蜀军又秘而不发,所以曹魏那边一开始浑然不知。

首先发现蜀军有异样的是五丈原附近的百姓,他们看到大批蜀军离开军营撤走(整军而出),赶紧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这才下令追击。

蜀军早有准备,负责断后的姜维命令蜀军突然反过头来,挥舞旗帜,鸣响战鼓,做出进攻的架式。司马懿吃不准,担心这是诸葛亮施的计,于是退回,不敢再追。

于是百姓中流传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谚语,但司马懿听了并不生气,自我解嘲道:“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过了一天,魏军才占领了蜀汉丢弃的营垒,司马懿亲自过去察看,特意看了看蜀军留下来的营垒以及诸葛亮生前生活的地方。看完,司马懿不禁叹道:“天下奇才也!”

在蜀军营寨里还发现来不及带走或销毁的文书档案,以及大量粮食。当时大家都认为诸葛亮已死,辛毗认为不一定,也许是诸葛亮的一计,司马懿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军事家所看中的是军事文书、兵马粮草,现在这些都不要了,哪里有人肯把五脏拿出来以求生的道理?”

根据《晋书》的记载,司马懿随后下令追击,褒斜道不好走,关中生长着很多蒺藜,司马懿命2000人穿着软木平底的木屐背着蒺藜在前面开道,路不好的地方就把蒺藜铺上,人马再前行。

魏军一直追到赤岸,再往前就要到褒口了,这时传来蜀军内讧的消息,司马懿想乘隙进攻汉中,但魏明帝的诏书传来,让他撤军。

魏明帝为什么要撤军呢?因为他还没有做好全面攻击汉中的准备,当时辽东的公孙渊势力不断坐大,魏明帝派人前去清剿,但吃了败仗,相对于蜀汉,北面的问题也很严重。

快追出褒斜道的司马懿也担心中埋伏,蜀军虽然撤退,但并没有大败,他们的拿手好戏是设伏,其弓弩兵的厉害魏军早就尝过,司马懿不想当第二个张郃,所以就回师了。

对于《晋书》的上述记载,有人认为不太可信,因为《晋书》处处回护司马氏,把司马懿几乎塑造成了一个“高大全”。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一向畏战,有人认为他这是出于自身政治上的考虑,司马懿不希望诸葛亮和蜀汉早早就被消灭掉。

司马懿是曹操的大将军、太尉,是魏军的一号人物,但魏明帝对他并不完全信任,对司马懿来说,蜀汉的继续存在显然对进一步巩固自身势力更为有利。

不过这样去看司马懿有些偏颇, 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不主动出战,并非完全出于一已之私,而是从战略战术层面的慎重考虑,因为这种做法更稳妥。

诸葛亮北伐,最大的问题是后勤补给,最头疼的是运粮,几次北伐失利都出在这个问题上,所以诸葛亮的战略是求速战速决,司马懿看出了这一点,用拖的办法将蜀军拖垮,这是不是怯战,也不是完全出于心机,而是一位成熟统帅的正确选择。

在确认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看到这是一次机会,果断下令追击,但曹魏的辽东方向此时出了问题,魏明帝正指望司马懿去平辽东之乱,所以命他不要再追,《晋书》的相关记载并没有问题。

公元234年9月,司马懿在经历了一番反复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亲自带兵追赶失去了诸葛亮的蜀军。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死是由准备的。先前双方在五丈原对峙了数月,互相派使者,司马懿“问其寝事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临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三国志·诸葛亮传引注魏氏春秋》)所以,魏军对诸葛亮的死做了准备,关键追还是不追,这才是一个问题。这个时候最尴尬的人却是司马懿,因为他有选择,但是无论怎么选都像选了一瓶毒药:追击蜀军吧?在魏军看来这就是送死,前头王双、张郃坟头上的草还没长齐呢!谁还愿意去?不追击蜀军吧?面子上面实在过不去,当我大魏是公共厕所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关键是还挥一挥衣袖带走不少人口!老子兵力国力都是你几倍,被逼得穿女装都不敢作战,人死了都不敢追,怎么咽得下这口恶气。追,老子兵多,一定要追。

看着远处掩杀过来的虎豹骑。本该快逃的姜维发布一个惊人的命令:全军调转旗帜、排开战阵,虎步军以长矛、连弩组成战阵与敌骑对战!步兵阵型在一瞬之间由后退转为前进,全军号令一致是需要长时间训练的。三国时代以步兵阵对抗骑兵首先是需要锤炼步兵们的勇气的,面对冲上来的敌人不被吓到,把阵型组织好彼此照应,按照统一的号令前进后退,在得到命令后从容的发射手中的弓弩,姜维麾下的虎步军做到了。司马懿第一波冲上来的骑兵一个冷不防,在长矛手、连弩和弓箭的联合攻击下几乎全灭。

原本准备补刀的司马懿没想到碰到了一个硬茬,思想激烈斗争诸葛亮是不是还活着?他假装死了框我的?好怕怕!于是调转马头就跑了。

姜维还有点不过瘾。啥意思,来了就这样打就走啊?有种你再冲我阵啊!(其实魏军不冲蜀军军阵,蜀军步兵拿魏军骑兵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司马懿那个脸皮有城墙厚,立马回馈:不来不来就不来,捞好处我上……背锅别人去(张郃表示我已经背锅了,下面轮到谁?)但回头一看没一个人愿意上,目光扫到哪位将军那位将军就低头。张虎!你爹张辽当年在合肥800破十万,现在是你立功的时候了,你上啊!乐琳!武皇帝说你爹乐进“奋强突固,无坚不陷”(《三国志·乐进传》),你上啊!大都督您儿子司马师在,他厉害(敢废皇帝)你让他上。爹,我还没生儿子呢!

既然这样,撤吧!当然司马懿给自己找了个好理由“帝以穷寇之不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晋书·宣帝纪》)带着在曹操手下无敌的虎豹骑回了大营。“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 (《晋书·宣帝纪》)过了一天,来到蜀军驻扎过的营垒查看,发现自己着了道,赶忙又带着兵去追。“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晋书·宣帝纪》)司马懿的表现可谓丑态毕现,而且看《晋书·宣帝纪》会发现这人是个话痨,干什么都喜欢找理由说一堆话,婆婆妈妈的,也怪不得诸葛亮要送女装给他。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孙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真有其事吗?司马懿为什么害怕诸葛亮?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确有其事!

据《汉晋春秋》记载:“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单独从这段文字看,司马懿确实害怕诸葛亮,如果结合史料看,不能说是司马懿害怕诸葛亮,恰好是表现司马懿韬光养晦的谋略!

为什么这说呢?

山野老人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回答:

一,司马懿为什么要这样做?

司马懿在追歼姜维途中,遇到姜维掉头进攻,反而后撤,并不是害怕诸葛亮,而是不想消灭蜀汉军队。

司马懿不想趁机消灭蜀汉军队,不是同情蜀汉,也不是宽恕蜀汉,而是为了他司马懿自己,留着蜀汉牵制曹魏,以图自保。

司马懿是谋略家,深谋远虑。

司马懿预测,一旦曹魏消灭蜀汉。曹魏在外部没有了威胁,就会对内部动刀子。

到时司马懿就有可能被曹魏当做功臣,因功高震主而惨遭灭门之祸。

先汉刘邦坐稳江山后,对异姓王大开杀戒,司马懿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说司马懿遇到姜维的反进攻,主动撤退,不是害怕诸葛亮,而是为了自保。

司马懿很高明,先是追击,后遇到姜维的掉头进攻而撤退。

司马懿这里处理得很巧妙,并没有给曹魏皇帝留下任何把柄。

二,司马懿真的不是害怕诸葛亮吗?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死期早有预料。

据《魏氏春秋》记载:诸葛亮的使者来到司马懿这里刺探军情,司马懿并不介意,而是装作关心的样子,询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以及日常事务。

诸葛亮的使者告诉司马懿,诸葛亮每天吃得很少,而事情做得很多,而且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并且很劳累。

诸葛亮使者离开后,司马懿对身边的人说,诸葛亮死期不远了!

司马懿早就料到诸葛亮会劳累而死,而且死期不远。

由此,司马懿有必要害怕诸葛亮吗?

三,有什么证据证明司马懿是韬光养晦。

我们可以看看司马懿是如何忽悠曹操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司马懿韬光养晦谋略的高深莫测。

曹睿临死之前,指定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

曹爽倚仗家族权势,权倾魏国,司马懿担心自己的安危,装病告假回家。

曹爽怀疑司马懿是装病,就派遣即将去河南上任的李胜前去刺探真假。

李胜与司马懿见面,司马懿装痴卖傻,糊弄李胜。

李胜信以为真,回来对曹爽说:“司马大人成了一具僵尸,神志不清,不值得忧虑了!”

曹爽自此之后,就放弃了对司马懿的提防。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奉郭太后之令在洛阳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歼灭了曹爽家族势力,然后又利用郭太后,控制了整个曹魏。

综上所述:“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并不是司马懿害怕诸葛亮,而是司马懿利用这一事件,韬光养晦,欺骗曹魏,以图自保!

死诸葛吓死活仲达这个事情不仅仅是三国演义才有的剧情,在正史上面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记载晋书司马懿传里的。

【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 死诸葛走生仲达 。"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晋书-司马懿传

【汉晋春秋曰: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 死诸葛走生仲达 。"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诸葛亮死之后,杨仪率军回归,有些人就告诉司马懿说诸葛亮死了,大军要撤回去了。司马懿一听就赶紧跟上去,姜维让人举旗呜鼓攻击司马军,司马懿赶紧撤退,蜀军就安然的撤退了,入谷之后才正式发丧。司马懿一退,老百姓都说 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有的人告诉司马懿,司马懿说,我只能知道他活着,却猜不到他死了。

后来,司马懿去看蜀军的营寨,都不禁感叹到: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确实不敢跟诸葛亮野战,只能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记载。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厉害,所以不敢出战,下面的将领都说司马懿畏蜀如虎,天下耻笑,勉强出战,最后魏军大败,张合还战死。

【汉晋春秋曰: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晋书

诸葛亮一直向司马懿挑战,还给司马懿送了女人的首饰来嘲笑司马懿 ,司马懿就是不肯出战,最后没办法只能和曹睿演了一场戏,派人持节命令司马懿不得出战。

司马懿的军事能力确实比不过诸葛亮。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不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记载了这件事,并且在民间也有流传。年少时读三国,每读到这里都会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心中隐隐有司马懿智慧不如诸葛亮,进而害怕诸葛亮的想法。

曾记否,老不读三国,何也?

细读、细思之后,便觉得其中缘由极恐啊!在诸葛和世人面前,怕字当头的司马懿却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反观神话一样存在的诸葛亮却能来能去的最后被耗死于五丈原。何也?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是真事。但高明的不是诸葛亮啊!真正的高人恰恰是司马懿啊!戏演的以假乱真。我们大家都被这老狐狸给骗了。养寇自重啊!

说司马懿怕诸葛亮,对啊,是老狐狸在演戏给大家看。司马懿在巧妙的利用诸葛亮才是事情的真相啊!

司马懿太了解诸葛亮了。太了解蜀魏的差距了。同时,司马懿也清楚的知道没有诸葛亮的来寇,他自身的处境是多么的危险。

没有诸葛亮的来寇,就没有司马懿的执掌兵权,也就没有司马懿的一切。司马懿心知肚明啊!

一个怕怕当头的司马懿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一个神一样存在的诸葛亮却被拖死在五丈原。

不知就里的亲们,还沉浸在诸葛亮的神话梦中。

司马懿哈哈!

苍穹孤鹰也哈哈啊!

我认为这话更像一种事后总结,也不符合实际。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手虽落下风,却也谈不上怕。

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当时司马懿也进行了追击,还派2000人穿着软木屐开道——因为地上有蒺藜。没追到底是因为没必要,蜀军撤退不是兵败,会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不是追上了就能灭。而且撤退有时间差,追入斜谷甚至汉中无异于南征,会面临诸葛亮北伐一样的被动——曹魏也不具备一鼓作气灭了蜀汉的实力。作为防御方,蜀军撤了就是胜利,见好就收跟怕不怕的没关系。

其实呢,诸葛亮被过多的美化,司马懿被过度的贬低,这都是一部《三国演义》带给读者的错觉。单从军事才能来说,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是很有限的,相比政治才能,他更是一个治国理政的好料。刘备对他也深有了解,所以在刘备行军打仗时,基本上没有带过诸葛亮,而带在身边的常常是法正。司马懿的整体军事才能大大高于诸葛亮,其实战水平更是高于诸葛亮。但一部三国演义,颠覆了整个 历史 史实,给人以诸葛亮无所不能的印象。其实司马懿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治理国家的水平,都不在诸葛亮之下,甚至某些方面还高于诸葛亮。但他的东家是曹操,不是 社会 的主流,所以被无端的贬低。而后来司马懿的子孙又通过禅让的形式,顺利的实现了篡权夺位,更令人不齿,所以司马懿在 历史 上的评价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就被边缘和贬低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确实是真有其事,很多人总是把这段话说是演义里面的,因为演义里面也有这一段。那么很多人翻遍《三国志》都没有发现这一段,出自哪里呢?

《三国志》里面写的非常的简略,看过《三国志》的朋友都会发现,陈寿在写诸葛亮传北伐时,写的非常简略,跟司马懿过招更是一笔带过,所以在《三国志》根本找不到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过程。所以很多根本也不知道司马懿被诸葛亮打的大败的事情,然而在另外两本《汉晋春秋》《晋书》是跟《三国志》同时代的两本书,却记载了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的过程,这也充分证明了陈寿也是知道司马懿被诸葛亮打败,败的很惨,但是为了保命,有意提高司马懿,而贬低诸葛亮,特别是陈寿在诸葛亮传结尾时,说的哪些恭维皇帝的话,臣陈寿,恐慌献上诸葛亮资料,我大晋大慈保留诸葛亮资料等等,看着都能显示出陈寿对皇帝的恐惧,这种说话语气只有诸葛亮传有。

那么“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具体出自哪里呢?《汉晋春秋》和《晋书》均有记载,原话如下:亮卒於郭氏坞,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宣王者,宣王不敢逼。於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文化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也。”《汉晋春秋》

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晋书.帝纪第一》

可见司马懿在 历史 上是真的怕诸葛亮,不然也不会出现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一事,因为诸葛亮都已经死了,按理说司马懿没有什么害怕的了。应该消灭蜀国大军,然而死诸葛还能吓我司马懿,可见司马懿对诸葛亮畏惧到什么地步, 历史 上也从来没有军事家畏惧对手到这种地步。

首先给一个回答,死诸葛亮吓走活司马懿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司马懿害怕诸葛亮。

关于此事,罗贯中老师的《三国演义》大致是这么写的 : 说诸葛亮死之前做出了很详细的退军安排,杨仪等人按照诸葛亮的计策来进行退兵。司马懿果然率领军队来追击,突然间,蜀军呐喊着扬起诸葛亮的大旗,中军数十员将领护卫着坐在四轮车上用木人做的诸葛亮。

魏军被吓死的人不计其数,司马懿吓得用手摸摸头,确认自己的头颅还在,之后司马懿仓皇撤退,故当时人说 : 死诸葛能走活仲达。


显然演义中的故事性很浓,那史书上关于此事又是怎么记载的呢?

据《汉晋春秋》记载,当时杨仪掉转旗帜,擂起战鼓,好像要对司马懿发起进攻,司马懿后退,不敢进军,杨仪方能平安退去,到了安全区域后才为诸葛亮发丧。

再根据《晋书》的记载 : 蜀军撤走后,司马懿登上五丈原,看了看蜀军的排兵布阵,发出了天下奇才的感叹来表扬诸葛亮。随后司马懿派兵追杀,蜀军早有防备,沿途布下了无数的蒺藜,以此来阻碍魏军的追击。


综合两处史书的记载,可知道死诸葛能走活仲达是真的,相信退军的部属也是诸葛亮策划的。不过蜀军用了木人做的诸葛亮,吓死了很多的魏国士兵,还吓得司马懿摸摸头估计都是不真实的。

那既然确有其事,司马懿就是害怕诸葛亮咯?

我的回答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旗鼓相当,并不存在谁害怕谁的说法,两人是敌是友。


五丈原,是司马懿和诸葛亮最后一次交锋,这一次诸葛亮是做好了长久相持的准备,在渭水河边种植粮食,因为前几次北伐蜀军被粮食羁绊了。有了粮食,意味着蜀军可以和魏军长时间对峙,寻找战机。

可司马懿也聪明呀,你诸葛亮有了粮食,腰杆子硬了,我不能轻易和你交战。诸葛亮下战书,送去女人的衣服,想激怒司马懿,如果是一般的将领,女人的衣服可是真性情人忍受不了的,可司马懿是谁,隐忍高手。

两者对峙了几个月,蜀军的粮食还在,没料到主帅诸葛亮身子骨撑不住了。

故司马懿不轻易出战主要是一种战略,其目的就是要消耗蜀军。当然和诸葛亮交战会有些许的没把握,之前交战有胜有败。


在这里多啰嗦几句,由于《三国演义》吹诸葛亮太过分,导致有些人黑诸葛亮过分,说他政治能力强,军事能力一无是处。显然,这评价是不客观的。

诸葛亮以弱打强,还遇上的是司马懿这样的高手,有胜有败,并没有让蜀军丧失严重。况且他的对手司马懿都说他治军奇才。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难得一遇的人才,能看到他们相争数年,应该是一种享受哈。



  • 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历史上确有其事吗
  • 答: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历史上确有其事,有是史书明确记载。《汉晋春秋》:亮卒於郭氏坞,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宣王者,宣王不敢逼。於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也。”...

  • 死诸葛惊走了生仲达。这是怎么回事?
  • 答: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但是三...

  • 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 是真的吗
  • 答:是真的,诸葛亮心机太深了,司马懿完全猜不透他,怕他调虎离山所以吓走了他。(望采纳)

  • 死诸葛吓退生仲达,历史上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 答:死诸葛吓退生仲达这件事我认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都看过电视剧当中的《三国演义》,在其中诸葛亮真可谓是神乎其神,识天文晓地理,兵法权术无一不精,就是这么一个人甚至在死后还能吓退司马懿,他的威力真可谓是无边无际了,电视剧中演的是,诸葛亮在死后,他的遗体被装在灵车上的一个盒子...

  •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是真实的吗?
  • 答:三国演义把诸葛神化了,但也有漏洞,比如说,诸葛那么厉害,为什么几出祁山都无功而返?再比如,诸葛其实没有司马聪明,你想啊,他们各自处的政治环境,蜀国,诸葛有那些政敌?几乎都是他一人说了算,而魏呢,跟司马做对的可不止一两人,而在那样的环境下,不说应对自如,起码笑到最后了,对吧。

  • 死诸葛惊走生仲达,是真的吗
  • 答:是真的,三国演义里面写了,诸葛亮死后,告诉别人,刻一个他的雕像,之后再撤退,司马懿就是害怕诸葛亮,来追赶的时候,看见了雕像,就被吓走了。

  •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是真的吗?
  • 答: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将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各地就传开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话,九城网页游戏热血无双详细...

  • 死诸葛走生仲达,在历史上也存在吗?
  • 答:“死诸葛亮走生仲达”这事在《三国志》并没有记录,但在《晋书》及《汉晋春秋》之中有明确的提到,故而我认为在历史之中是有发生过这么一件事的,只不过没有《三国演义》那么夸张。死诸葛亮吓走生仲达都说故事要精彩,就要真真假假,而就在《三国演义》之中,第104回中,诸葛亮在五丈...

  •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真有其事吗?司马懿为什么害怕诸葛亮?
  • 答:“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确有其事! 据《汉晋春秋》记载:“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单独从这段文字看,司...

  •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诸葛亮是真死的时候吓走的还是假装死的时候吓走的...
  • 答:司马懿停下来急问:“我的脑袋还在吗?”知道蜀兵已远去,他才放心了。司马懿到处探听蜀军的去向,而蜀军早已不见踪影。后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确实死了,蜀军已全部退回汉中。司马懿遇见的诸葛亮仅仅是木像而已,他这才后悔不迭。由此,蜀地便流行了一条谚语:“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