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推荐不计前嫌立谁为相国

2024-05-23m.verywind.com
你怎样评价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

鲍叔牙: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的品质。
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管仲: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原文: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白话释义: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
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 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此文出自《国语·齐语》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齐桓公小白原想命鲍叔牙为相,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但管仲人在鲁国,齐桓公就以向鲁国讨要罪人为由, 向鲁国要回管仲。鲁国的施伯了解管仲是有才之人, 想杀掉管仲, 幸亏齐国使者向鲁庄公请求活捉管仲回国并得到应允, 管仲方能安全回到齐国。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
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256年周被秦消灭为止,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56年叫做战国。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一天天丧失了权势和威力,称霸的诸侯国的权力大于天子。到后来周天子的国土只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了。
  春秋初期,齐(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是个大诸侯。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齐桓(huán)公在位。齐桓公即位七年后就开始称霸。他得力于管仲,管仲又叫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治理国家的本事很大。齐桓公任命他为国相以后,齐国一天比一天强大。可是以前管仲却是齐桓公的死敌。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不能不归功于鲍叔牙了。
  原先,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齐襄公残暴荒唐,连他的两个兄弟都逃到别国去了。这两个兄弟是两个母亲生的。一个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姥姥家。一个叫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逃到了莒(jǔ)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的姥姥家。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分别在当纠、小白公子的师傅以前,合伙做过买卖。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少。赚了钱呢,管仲倒多拿一份。伙计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我乐意。他们俩也一块儿打过仗。冲锋时,管仲排在鲍叔牙后头,退兵时 ,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人家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分辩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他的母亲老了,多病,不能不奉养母亲。还说:他的勇敢天下少有。管仲听了这些话就对人说: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就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走。走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管仲一看,小白死了,急急忙忙带着人马逃跑。他想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稳坐了。
  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又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鲁国。不料齐国的追兵追上门来打。鲁庄公没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鲍叔牙关照齐国的使者对鲁庄公说:管仲射过齐桓公,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了他。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鲍叔牙的主意。原来鲍叔牙要举荐管仲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怕鲁国先杀管仲。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即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七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不久齐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他尊称管仲为仲父。鲍叔牙则一心为齐国着想,甘居管仲之下,历史上传为美谈。

管仲啊!一代名相!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前644年)(或说生约公元前716年),别名鲍叔、鲍子,姒姓之后,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管鲍之交,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
死亦荫庇
由于鲍叔牙政治嗅觉之敏锐,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从而使得本为阶下囚的管仲一飞冲天,不但当了齐相,还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投桃报李,对鲍叔牙及其后人也颇为知恩图报。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一叶知秋,鲍叔牙慧眼识人,推荐了管仲;推而广之,他对其他人如何?史料没有记载,然而单从史书说他后世十余世都享受封邑,时常有高官贤臣出自其中,就能够说明问题。
因此,鲍叔牙死后,仍能荫庇他的子孙后代,自不待言。

慧眼识人
鲍叔牙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的慧眼识人。第一个是管仲,第二个是齐桓公。
宽待管仲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初,鲍叔牙在南阳,与管仲认识。通过彼此往来,鲍叔牙很快就认识到,管仲或许是个人才。
这个时候的管仲,家境贫困,为人显得志大才疏,在别人眼中,不见得是什么好苗子。管仲跟着鲍叔牙干起来买卖,总会在钱财利润上面,要求分子及多一点。鲍叔牙不以为意。有人劝他,说这样太吃亏了。他说管仲家里困难,这也是能够理解的。即便管仲做生意赔了钱,鲍叔牙还说错不在管仲,只不过是时机不成熟的缘故。
经商不行,管仲从军。结果多次当了逃兵。有人告诉鲍叔牙,并且讽刺管仲为人怯懦,不是汉子。鲍叔牙反而很能理解,说管仲上有老母需要奉养,自然惜命。凡事孝为先,能够理解。
从军不力,管仲当官。结果多次被国君驱逐。有人认为管仲不是当官的料,干不好那些贵人的事。鲍叔牙反而宽慰管仲,说这不过是他才能尚未发挥出来罢了,无须在意。
鲍叔牙处处宽待管仲,或者是他慧眼识人,或者是他本身与人为善,无论如何,这些体谅,或多或少对管仲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在管仲多次落魄,显得很差劲的时候,别人都说他不行的时候,鲍叔牙也说他不行,那么他还能够东山再起,最终成就齐国霸业吗?历史不允许假设,然而合理地设想一下,也不失为一种以史为镜的好方法。
追随小白
鲍叔牙和管仲弃商从政,在齐国做了大夫。
当时正是齐僖公在位,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名诸儿,被立为太子;次子名纠,任命大夫召忽、管仲为其师傅;三子名小白,而命鲍叔牙为其师傅。
鲍叔牙与管仲各为其主,管仲选的是公子纠,而鲍叔牙选的是公子小白。在当时的情况下,似乎还不能说明谁的选择是对的,毕竟太子既不是纠,也不是小白,而是公子诸儿。然而历史证明,鲍叔牙棋高一着,选对了主人。
公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在位时(公元前697—前688),荒淫无道,随意诛杀,人人自危,纷逃国外。
公子纠由管仲、召忽二人辅佐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往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十二年)大臣连称、管至父,联合公孙无知发动政变,杀死齐襄公。公孙无知被拥立为国君。但第二年,公孙无知在出游雍林时,被雍林的蕖丘大夫杀死,齐国陷入混乱之中。
这时,流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回国争当齐国国君。鲍叔牙十分着急,力劝小白快速回国,并亲自为小白驾车,日夜兼程赶往齐国边界。逃往国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率兵回国争位。两方相遇,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诈死,骗过了管仲,麻痹了鲁军,兼程直入临淄,赖高傒等重臣的拥戴,得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这时,鲁庄公方率鲁军护送公子纠行至乾时(今临淄区西境)地方,齐桓公亲自率军迎战,大败鲁军,并尽夺鲁国汶阳之地。
避位让贤
齐桓公打败公子纠,稳定局面,开始治理齐国。这个时候他想任用一直追随自己的师傅鲍叔牙为齐相。对此,鲍叔牙做了两件事,一为管仲从鲁国手里救出来;二是婉拒齐相之位,反而推荐当年差点要了齐桓公性命的管仲为齐相。
鲍叔牙深怕鲁国因向齐国谢罪而杀害管仲,便暗地送信给鲁国说:“管仲是齐国国君的死仇,齐国国君必要亲手杀死他。”鲁国新败,只得囚送管仲回齐国。小白做了国君,念念不忘一箭之仇,日夜想杀管仲。鲍叔牙先去见桓公贺喜说:“管仲天下奇才,齐国得到他,岂不可贺。”桓公切齿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叔牙正色劝说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桓公点点头说:“好吧,我暂且听你的话,先不杀他”。
齐桓公欲拜叔牙为相,鲍叔牙诚恳地辞谢说:“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如想建树王霸天下的不世功业,那非用管仲不可!”
齐桓公问:“为什么一定要用他做宰相呢?”鲍叔牙说:“以我与管仲相比,我有五点是不如他的: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这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结于诸侯,我不如他;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士勇气倍增,我更不如他。管仲有了这五个强项,所以要是他当宰相的话,一定可以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桓公沉吟说:“那我得先试探一下他的学问再说。”叔牙摇摇头,进言说:“非常的人,必须以非常的礼节相待才行,天下的人知道主公尊贤礼士,不计私怨,会有更多的人来齐国效忠尽智!”齐桓公恍然大喜,即命人择定吉日良辰,用“郊迎”的大礼,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桓公与管仲一连谈论三日三夜,句句投机,即拜管仲为相国,且尊称为“仲父”,言听计从,专任不疑,常嘱左右:“国家大政,先禀仲父;有所裁决,任凭仲父。”近臣易牙,竖刁想内外用事,单怕管仲。
从此,在鲍叔牙的协助下,管仲出谋划策,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对内实行一系列整顿改革,使百姓仓廪充实,而后进行教化,让百姓明礼仪、知荣辱。对外,在处理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上,则采取了恩威并施的外交策略,力戒恃强而骄,处处表现出讲信义、重礼让、有节制的大国风度。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从公元前681年开始,齐桓公在这一旗帜下向外发展,取得了极大成功,雄霸中原三十多年。
明辨是非
管仲病重后,齐桓公考虑他不久于人世,问他是否可以让鲍叔牙接替他为相。管仲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以善待善尚可,以恶对恶谁能忍受得了?“他是位君子,但不可以委以国政。”当有人管仲这些话告诉了奸臣易牙,易牙以为这正是离间管仲与鲍叔牙的好机会,遂到鲍叔牙面前挑拨离间。没想到鲍叔牙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昏“这正是我推荐仲父(管仲)为相的原因。仲父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若让我为相,哪里还有你们这些小人容身的地方?”一番话说得易牙面红耳赤,连忙狼狈而退。
公元前645年,管仲、显朋等人相继死去,桓公不听管仲遗言,又起用佞臣易牙、竖刁、开方。公元前643年,桓公病重,三人乘机作乱,自己也被断食饿死。诸子争位,内乱发生,尸体停放六十七天始得收敛,齐国也由此中衰,失去了霸主地位。

管仲
管仲(公元前719-[1] 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2] “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为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是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如《牧民》、《形势》等篇讲霸政法术;《侈靡》、《治国》等篇论经济生产,此亦为《管子》精华,可谓齐国称霸的经济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枢言》等篇谈哲学及阴阳五行等;其余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职》、《封禅》等为杂说。《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3]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4-5]

  • 不计前嫌的典故
  • 答: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了内乱,国君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护送下,返回齐国,当了国君,及齐桓公.齐桓公在回国途中,曾遭到护送公子纠回国强夺王位的管仲的暗杀.这次暗杀没有得逞,公子纠和管仲只好躲到鲁国去了.后来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要求鲁国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否则不退兵.鲁国只好...

  • 不计前嫌,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是怎样的?
  • 答: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较以前的恩怨,决定让管仲当宰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推荐不计前嫌立谁为相国
  • 答:由于鲍叔牙政治嗅觉之敏锐,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从而使得本为阶下囚的管仲一飞冲天,不但当了齐相,还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投桃报李,对鲍叔牙及其后人也颇为知恩图报。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一叶知秋,鲍叔牙慧眼识人,推荐了管仲;推而广之,他对...

  • 齐桓公求管仲文言文鲍叔牙举贤荐能
  • 答:齐桓公任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自知好友管仲更有才能,便向齐桓公举荐,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想要得到管仲,故施计迎回管仲。原文桓公自莒反于齐②,使鲍叔为宰③,辞④曰:臣,君之庸⑤臣也,君加惠⑥于臣,使不冻馁⑦,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⑧管夷吾乎。

  • 齐桓公任用谁执掌国政?
  • 答:管仲。齐桓公即位之后,想要杀了管仲。不过,在鲍叔牙的劝谏下,齐桓公还是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齐国的相国。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

  • 齐恒公管仲的故事
  • 答:小白本想重罚管仲,但鲍叔牙却认为管仲是因为对公子纠忠心才射杀小白,便推荐他为丞相。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刻任命管仲为相,二人一起让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齐桓公简介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春秋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

  • 中国历史上用人不计前嫌的名人故事
  • 答:管仲、魏征,当然这里主要说是管仲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曾经在齐桓公还没有即位之时射伤了他,但齐桓公最后还是邀请管仲来辅佐他成就了霸业,对他们来说,能成大者都有博大的胸怀,知人善用,对待有才之人能够不计前嫌。而管仲作为臣子,即使去辅佐之前的敌人,在其位谋其事,也尽心尽力,成就了齐桓公...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反例 反例!!!反例!
  • 答:齐桓公。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而管仲是公子纠的家臣,也曾派人射杀齐桓公,虽未成功,却也伤了他。齐桓公上位后,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但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牙的推荐,不计前嫌任管仲为相。

  • 不计前嫌的经典例子是什么?
  • 答: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2、石勒与李阳 西晋末年,石勒与李阳是邻居,每年常争抢沤麻的池子,互相殴打。到石勒称赵王后,对家乡父老说:“李阳是个壮士,他为什么不来?沤麻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