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淝水之战——苻坚耗尽国力却失败的一次战争

2024-05-31m.verywind.com
~         公元382年,一个身形魁梧、身材略显修长,面貌英俊潇洒的男人端坐在龙椅上,环顾四周,趁着满朝公卿不注意 ,故意提高声量说“我要消灭晋国,统一南北,我要完成先辈两代没能完成的壮举,我要成就千古帝业……”一系列类似演讲的语句在朝堂上回荡。他就是苻坚,前秦的第三位皇帝。他觉得自己在皇位上坐得太久了,是时候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大臣们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皇帝的决定感到一震,寂静的朝堂开始嘈嘈切切,继而形成了争吵,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提高。

        苻坚看着底下的大臣争吵的画面,不禁嘴角微微上扬。因为他知道,底下大臣吵得再厉害还是要听他的,因为他是皇帝,是天下之主。虽然现在南边还有一个小朝廷,但是它是早晚要灭亡的,因为大秦铁骑战无不胜。北边燕国号称战无不胜,但是遭到了大秦铁骑瞬间碾压。在那群训练有素、深谙战斗经验的勇士面前,燕国士兵确实显得年轻、幼稚还略带可笑。

        苻坚想到这里越发开心,国家在自己的手里日益走向强大,逐渐统一了北方。百姓安居乐业,战乱威胁不到他们;轻徭薄赋,自己做得很对。藏富于民,才是最重要的政策。因为有了强大军事力量的庇佑保护,边疆贸易得以顺利开展,泛黄河流域因连年兵灾战乱而阻断的交通重新开始,各大商船、货船往来于此,日夜不断。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满朝公卿时常称颂“实明君也”,苻坚总是轻蔑一笑,“才做到这样就是明君了?”。

      在苻坚的字典里其实没有“明君”只有“圣君”,他对于中华文化出于内心的向往和尊重。前秦前两朝君主看轻中原文明,认为这是汉人的“奇技淫巧”,他们只相信弯刀、长枪、弓箭和娴熟的骑技,汉人那一套“仁义礼智”怎么可能抵挡住铁马银枪?但是,苻坚却不同于他的先辈,他始终相信中原人能够缔造出灿烂的帝国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所以,他成为皇帝后在全国推行中原服饰,推行汉族姓氏,沿用汉族官职,重用汉族士人。例如:王猛。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习汉人政权,从中汲取中原政权的营养,将营养液注入自己这片文化贫瘠的国土,开出属于自己民族的灿烂绚丽的文明之花。

        想到这里,苻坚不禁笑出了声音。他忘记了自己正在朝堂上,忘记了满朝文武大臣因为自己的一个想法吵得面红耳赤。他放肆大笑,只留下一群因为意见不同差点挥老拳拼命的大臣在那里目瞪口呆。随着旁边近侍的提醒,苻坚压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开始发问了,“卿等何意?”。

        优秀的政治家要明白自己有多少力量,有多少可以争取的力量,有多少反对的力量。然而,这些力量平时是不会太过于明显,尤其是在帝制盛行的这里。平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掌控着生杀予夺大权,天下人的性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但那只是平时,皇位之下暗藏着的波涛汹涌、腥风血雨、明争暗斗是帝王家所必须接受的。今天还在你脚下匍匐的某个臣子,明天有可能坐上了皇位,那些同属公卿的大臣正在山呼万岁。那个臣子满脸堆笑,说着堂而皇之的话,背地里正在追杀“前朝余孽”。

        秘书监朱彤在刚才没有参加争吵,他在细细思考皇帝的话,并且趁着皇帝和近侍不注意偷看了皇帝几眼。也就是这几眼印证了朱彤的心里所想,皇帝这时应该要顺着来,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朱彤抢先说:“陛下代天赏罚,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晋国君主不选择顺天意,一味对抗必然失败,陛下挥师南下定会成功,成就千秋霸业。”(陛下恭行天罚……此千载一时也)苻坚很高兴,当着百官大肆夸奖了这个小官。(坚喜曰:“是吾志也”)

        这一夸耀使得百官误以为皇帝要攻打晋国,天下好不容易太平,历年的战乱刚刚平息,各处经济虽在缓缓恢复,但百年的战乱不是区区几年就可以恢复正常的。所以必须要劝谏皇帝。

          第一个反对圣意的是尚书左仆射权翼。“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群臣辑睦,内外同心。以臣观之,未可图也。”这句话可能使苻坚陷入了两难,是进还是退,进则意味“皇上正确”退则意味着“百官正确”,这是一个问题。显然,苻坚并没有像我们历史书上描写的那样傲娇,你不让我干,我偏干,好像皇帝天生就是个和百官作对的二愣子。苻坚肯定不是这样的二愣子,把“我不认可=一定是错的”这是孩子的智商,苻坚肯定不会这样做。《资治通鉴》提到“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这才符合统一北方的苻坚,依旧那么睿智,那么有能力。

        就在苻坚以为大臣们会象征性的支持一下自己的决定时,那些平日里会毫不犹豫执行皇帝命令的人突然变了。他们纷纷站在皇帝的对立面。

        太子左卫率石越“今岁镇守斗,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按兵积谷,以待寻衅。”这就是对于皇帝公开的挑衅,你怎么可以说皇帝“伐之必有天殃”,在中国古代皇帝代表了一切,但是,苻坚没有对这个大臣加以处罚。“吾当内断于心耳!”寥寥数语,苻坚结束了这次的朝会。

        苻坚回到偏殿,正要休息,平复自己的心情。阳平公融(他的弟弟)、慕容垂、最宠爱的张夫人、最宠爱的小儿子都过来劝他不要草率行事。苻坚渐渐感到了孤独,为什么别的人都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灭晋只在一瞬间。晋国偏居一隅,虽然弱小但却是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

        我们现在的历史书一直强调苻坚轻视东晋,认为唾手可得 所以骄兵必败云云。其实苻坚并没有太过于看轻东晋这个小朝廷,从他的准备就可以看出来。

      “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才勇者,皆拜羽林郎。”

        他对于先锋姚长说:“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共勉之!”

        将自己的年号授予臣子,希望可以获得胜利,将全国男丁收集汇编进入军队,形成了近九十万人。这不能说苻坚准备得不够充分。

        “甲子,坚发长安,戍卒六十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运漕万艘。……”从这里看,你也不能说后勤保障不充足,即便战线太长,但自始至终前秦军队并没有因为缺粮而导致失败。所以,后勤问题也考虑到了 。

        这些困难或者说问题都被苻坚考虑周全后,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说服大臣。

        于是在下一次朝会中,他要进行“舌战群儒”,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些家伙一一击溃。他们在“温柔乡”里待得太久,氐族人身体里流淌的带有原始野性的血液已经被高堂大殿消磨太多,是时候将那种在马上的原始冲动调动出来了。

        在经过一番舌战之后,大臣被征服了。苻坚在与一系列汉族读书人交往中锻炼了口才,增长自己的学识,并对汉族中原文明日益向往,那些只知道每天吃喝玩乐的氐族糙汉子怎么说的过他?

        在群臣哑口无言之际,苻坚看到了胜利。在这次“群口相声”中,慕容垂脱颖而出,成为了苻坚的好帮手。当双方僵持不下,慕容垂突然倒向皇帝这里,使“天平”向苻坚这里倾斜,并且获得了胜利。苻坚对于这个奇兵很是重视,不仅赏赐了慕容垂五百匹帛,还提拔他做先锋官统兵二十万。                “坚大喜曰: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

      “坚遣阳平公融都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

        苻坚这时将慕容垂当做了自己的鲁子敬,周公瑾。当年曹操大军南下相与孙权会猎于东吴,江表名士皆请愿孙权递交降表,保全江表生灵。但,子敬与公瑾力荐忠勇之辈,全力缔结孙刘联盟,最终赤壁之战以孙刘联盟的胜利而告终。苻坚相信慕容垂就是老天送给自己的子敬和公瑾,助自己荡平晋国成就千古霸业。

        苻坚对于慕容垂的夸赞也与孙权对于鲁肃相差无几,苻坚和孙权也有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故意抛出自己的观点来试探朝中情况,以此来确定自己办大事的资本有多少?

        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夕召见鲁肃谈论战事,鲁肃的一番话让孙权大为改观。

        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苻坚在朝堂上听到慕容垂所言,也流露出与孙权类似的感慨。

        坚大喜曰:“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

        这是英雄与“英雄”之间的对话,苻坚此时就像是处在事业瓶颈期的公司负责人,公司遇到了强劲对手,面临转型升级、更新换代。于是苻坚召开董事会,几乎所有成员持相反意见。但是,一个成员对自己持相同意见,并且年富力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要大于那些个守旧的老家伙。试问一下,换做是你,你会比苻坚做得好?

        即便是没有人赞同,苻坚依旧会坚持自己的做法。因为作为前秦这个公司的掌舵人,他太清楚这家公司了。或许他知道慕容垂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这个苻坚眼中所谓的英雄不过是个投机倒把碌碌无为的小人。慕容垂在前秦朝廷里可有可无,做官十余年没有太突出的政绩。如果不是支持皇帝,可能很难在先秦满朝公卿面前抛头露面,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就是消灭东晋朝廷,因为苻坚知道这个朝廷虽然偏安一隅却时刻蠢蠢欲动,他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件事,他要让自己的子孙统治这片土地。

        他的弟弟苻融(阳平公融)对苻坚说:“哥,我不认为我们会赢,从古至今喜好战争的人没有好下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不是汉人正统。东晋朝廷表面看起来文文弱弱的,人家才是汉人正统,振臂一呼,天下都会相应。”(阳平公融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且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

        苻坚对弟弟能够这样说非常欣慰,他知道这个从小跟着自己骑马、射箭、读书、识字的弟弟成长了。变得可以分析大形势,但是弟弟不是自己,他没有做到这个位置,或许弟弟真的不适合做这个位置。他不能了解整个国家的内部,“汝所以不如吾者,正并此不达变通耳!”

        公元383年(太元八年),苻坚终于摆脱了一系列困难,在秋季七月,攻打晋朝。

        初期,战争的天平倾向于北方。冬十月,秦军攻打寿阳。这个被东晋苦苦经营若干年的军事重镇仅仅存在了18天,东晋朝廷上下惊慌。不到一月,淮南、郧城、硖石接连告破,没过几天洛涧也被秦军铁骑攻破。东晋的人前期抵抗看似以卵击石。一封一封捷报从前线传出来,苻坚看到自己排除险阻,将全国军民调动起来的成果。他脸上露出了自开战以来少有的笑容,此时的他在梦中甚至会幻想明天坐在司马氏的龙椅上,把谢安、桓冲之辈踩在脚下。这段时间是苻坚最累也是他多年戎马生涯最清醒的时刻,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南人的战斗力超乎苻坚的想象。中原文化在东晋士兵的身上体现出来,兵将的凝聚力一次又一次在城破之际被激发出来。这些南人背靠着背,用仅有的短剑和木棍对抗自己优秀战士 和铁骑,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拼尽全力抵抗。

        苻坚听到战报后在梦中笑醒,他醒后不顾江南冬季湿冷的天气,把自己的身体袒露在外面。他看着自己的肌肉依旧那么紧实、饱满,头上还未生华发。一切最晚在明年春初会结束,不,或许会在元宵节之前结束。自己很有可能会在建康城里看花灯、吃元宵。不知不觉,天色渐明。苻坚不知道这将是自己一生中军事生涯的最高峰,这之后带来的是兵败如山倒。

        就在苻坚以为自己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一个大的阴谋在自己的军中酝酿。

        东晋方面得到消息后,朝廷震恐。前线战争消息传来,人们都惊讶秦为什么如此迅速,东晋几十年搭建起来的防线在北方铁骑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豆腐渣”工程经不起铁锤的连续敲打。东晋朝廷的颓势日复一日凸显出来,连桓冲都感叹“吾其左衽也!”。

      故土难离,怀乡远去,自朱序被俘虏四年里,他每天生不如死。这四年,朱序无时无刻不痛恨苻坚,他没有让自己成为一个英雄。在这个国家忠臣不事二主,一女不嫁二夫。个人也关系到家族的名声,所以即使个人“不要脸”也要关系到家族的名声。

        危素在元朝末年让朱元璋吃尽苦头,可以说没有危素朱元璋要早很长时间统一。在大都城破之际,危素被生擒。他破口大骂朱元璋,只求一死,但朱元璋对于这个对手很尊敬。也是出于维护明初社会稳定的原因,朱元璋选择了留下危素,并被朱元璋放到了核心决策层。但,朱元璋很久之后就后悔了。“贰臣”是古代帝王最忌讳、最讨厌的一类人,何况是朱元璋这样患有严重迫害妄想症的病人。于是,朱元璋将危素踢出了内阁。一日,危素受朱元璋召见,到达皇宫内后,朱元璋猥琐一笑,问到“来者是谁”,危素回答“老臣危素”,朱元璋冷笑一声“哼,危素,我还以为是文天祥呢!”危素汗如雨下,回家不久就病了。

        事情还没有完,北元进贡来的大象要在朝会表演,不料,大象对于新环境不适应。不肯表演,朱元璋一怒之下令人杀了大象。大象死后,朱元璋又觉得大象是忠于旧主,令人厚葬大象,并立碑,上书四字“危不如象”,这之后朱老板把危素流放到边疆,危素郁郁而终。

        当然,危素不能等同于朱序,朱元璋也不能等同于苻坚。但苻坚也一直提倡忠君爱国,忠臣不仕二主。朱序的家族名列“顾、陆、朱、张”,恐怕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一家老小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序此时就像是被夹在两堵墙里,只有招架之力,勉强呼吸。

        就在朱序艰难生存的时候,苻坚给了一个天大的机会。朱序感到上天赐给他一个金元宝,他要抓住这个金元宝,这是他重返家园的“路费”。战争给了他想法,一个平时连做梦都不敢梦到的想法出现了。朱序一直以为是个梦,直到苻坚派遣他去说降谢石,朱序知道梦成真了。他甚至掐了掐自己的胳膊,打了打脸。时不我待,朱序生怕苻坚改变主意,他收拾行囊快速出发了。他回到了故土,如果没有这次战争可能毕生没有机会踏上南国故土。当见到谢石等人时,朱序眼里泛着泪花,多年前他曾与谢石等人的父辈同朝为官。但现在,军营里换了新鲜的面孔,增添了活力。

        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之为敌。今趁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部,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朱序对谢石等人说:“如果秦百万大军全部抵达,实在难以对抗。不如现在趁着秦军没有集结完毕,应该快速打击;如果打败前头部队,就可以打击秦军锐气,可以击败他了。”

        谢石等人选择相信朱序原因有二:一个是大军在外,确实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击败秦军,只能拼命一搏;第二个是朱序出身大族,曾经也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并且在投降前秦的四年里,朱序没有贡献一计,没有帮助前秦攻下一城。所以,苻坚让朱序做文官。这并不是苻坚不想重用朱序 ,从姚长就可以看出来苻坚很喜欢重用有能力的人。但朱序一言不发,苻坚只能放弃这枚棋子。

        事实证明朱序没有说谎,他的想法得到了印证。“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永”秦军先头部队崩溃了。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布阵严整,  又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为弱也!”怃然使有惧色。

        苻坚此时才感到可怕,多年的戎马生涯他从未像今天这样恐惧,他感觉自己的大臣劝说的是对的。战马踏入江南时他已经有所预感,江南的冬天依旧湿润,士兵和战马不适应南方空气。盔甲和兵器因为时间太长而锈迹斑斑,出征前要花大量时间打磨方可使用。以前他总以为只要快速解决战斗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从未想过战争会打成这个样子。双方对峙不利于自己,苻坚在找突破口。

          一日巡夜,苻坚看到自己的士兵在向北望,并在小声地啜泣。这坚定了苻坚想要决战的想法。于是,他召开会议,寻求众将意见。

        就在这时,南方使者带来了消息。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 ,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谢玄这招可谓狠毒至极,既抓住了苻坚的弱点,又给了朱序另一个机会。

        众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苻坚这时仍然相信自己的铁骑,他不知道连日征战骑兵早已人困马乏,再加上江南潮湿天气,骑兵失去了在开阔地带的风采。另外,军队绵延百里,一旦后撤会增加士兵的心里恐惧,是用兵大忌。

        结果不出所料,前秦败了,悬在苻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落下,它狠狠地砸向了苻坚,把这位昔日英明的君主砸伤,并且葬送了他的生命,这位君主和杨广有相似的出身、经历,连死亡都如此的相似。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苻坚被姚长杀死。他们都曾是皇帝最器重的大臣。

        在决战期间,朱序在军队后面大喊“秦兵败矣!”朱序再一次发挥了他的作用,战争结束后,他也如愿以偿回到了故乡。

        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东晋,举国欢庆,这次的胜利使这个偏安一隅的国家再次苟延残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我们想着去揭开它神秘面纱时却惊奇的发现,原来还是在重复的原地打转。

       

       

       

       

       

       

       

         

       

   

  • 淝水之战——苻坚耗尽国力却失败的一次战争
  • 答:苻坚在与一系列汉族读书人交往中锻炼了口才,增长自己的学识,并对汉族中原文明日益向往,那些只知道每天吃喝玩乐的氐族糙汉子怎么说的过他? 在群臣哑口无言之际,苻坚看到了胜利。在这次“群口相声”中,慕容垂脱颖而出,成为了苻坚的好帮手。当双方僵持不下,慕容垂突然倒向皇帝这里,使“天平”向苻坚这里倾斜,并且获得...

  • 苻坚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为何他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
  • 答:首先 前秦内部统治不稳定 淝水之战之时前秦统一中国北方已经8年了。但是这个时候前秦内部统治不稳,更没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苻坚连年征战,致使人民厌战,军队的士气不高,缺乏群众基础。这个时候前秦最应该做的就是继续恢复、发展北方经济,让人民休养生息,积蓄更多的力量,做好更充分的战争准备,...

  • 淝水之战中苻坚怎么失败的?
  • 答:第二,苻坚用人不择贤愚,赏罚失明,又是其在淝水之战中遭到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苻坚宠信投降前秦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忠奸并蓄,而对于一心忠于他的汉族官员却存有戒心,不加重用。即使是王猛,虽然符坚说他们的关系是“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但也是对之存有戒心的。王猛死后,苻坚自以为是英主,更加...

  • 淝水之战,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 答:淝水之战,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剑拔弩张之际最为惊心动魂。我们先看一看战争双方的备战情况。苻坚与群臣商讨南下灭晋、统一全国的计划时,争议中已把他失败的必然性显露出来了。赞成他攻晋的人少,而且理由简单。 朱彤说攻打东晋一定是“攻无不克”,晋主不是衔璧投降于军门,就是逃亡于江海之上,慕容垂吹捧苻坚“虎...

  •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
  • 答: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决定性战役。 被打败的是前秦的君主苻坚。 在“淝水之战”中战败的君主是 苻坚战役背景 前秦统一北方后,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年前秦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而进攻淮南的...

  • 苻坚:拥有比肩千古一帝的政绩,却终究不是一位完美的君王
  • 答:一、 淝水之战的失败者 东晋武帝太元八年(383),一支庞大的军队雄赳赳气昂昂地挥师南下。军队来自前秦,由前秦皇帝苻坚亲自率领。这并不是前秦第一次南下,却是前秦吞并南方之野心要化为现实的关键一步。因而对于这场战争,做足了准备的苻坚可谓自信满满。命运真会青睐苻坚吗?自然不。淝水之战成为中国...

  • 历史上,苻坚在肥水之战中惨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 答:01淝水之战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的双方代表是前秦的天王苻坚,以及东晋的实际领袖谢安。在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以后,北方胡人便进入到了中原地区。在这危难之际,琅琊王司马睿在长江以南地区建立了东晋王朝。不过此刻只剩下了半壁江山,长江以北的地区,成了胡人们的势力范围。这可真的...

  • 宣召帝苻坚那么厉害,为什么却会输掉淝水之战?
  • 答: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三;第一、苻坚的士兵虽然多,但是军心很不稳定;第二、苻坚在用人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第三、苻坚太过自负,所以并未在战争中作相对客观冷静的分析,而是急不可耐地开战,所以才会连连受挫。1、苻坚的军心很不稳定 据史料记载,淝水之战时,东晋仅仅用了八万的精兵便打败...

  • 解析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败仗淝水之战失败原因
  • 答:苻坚淝水之战的战役过程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

  • 淝水之战苻坚败于一草一木
  • 答:因此,秦晋日益尖锐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淝水之战。让苻坚的军事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勤勤恳恳攻打江南,统一南北。东太原七年四月,苻坚任命其弟为南征将军。八月,谏官裴元被任命为巴西、梓潼两县知府,积极管理船司,企图从水路下游攻建康。到了10月,苻坚认为攻晋的战略准备已经基本就绪,打算亲自出兵南下,一举攻灭东晋。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