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齐宣王时期的事件列表 齐宣王,那个时候是什么时期?

2024-06-01m.verywind.com
齐宣王的生平事迹~

齐宣王(约前350年-前301年,约50岁),本名田辟疆,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他乘机发兵干涉,几乎灭亡了燕国。齐宣王向孟子请教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因势利导,游说宣王弃霸道而行王道。齐宣王爱听吹竽,要三百合奏,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混进竽乐队里,一直到宣王去世,都没被拆穿;齐愍王立后,喜欢单独演奏,处士赶紧逃亡,这是成语滥竽充数的典故由来。
相传齐宣王的王后钟无艳是一位样貌奇丑的女子。

齐宣王(约前350年-前301年,约50岁),妫姓、田氏,名辟疆,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其王后是历史上著名丑女钟无艳,齐宣王爱听吹竽,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混进竽乐队里,一直到齐宣王去世,都没被拆穿;齐愍王立后,喜欢单独演奏,处士赶紧逃亡,这是成语滥竽充数的典故由来。

齐国历史年表(平公元年-威王37年)
平公元年-威王37年(前480年-前320年)

[战国]齐国历史年表(起公元前480年迄公元前221年)

前480年 辛酉 周敬王四十年齐平公(姜骜年元)

战国时代开始。

田常执齐政和刑罚大权。齐卿高无平奔燕。

前478年 癸亥 周敬王四十二年 齐平公三年

夏,楚灭陈。

冬,齐平公与鲁哀公(姬蒋)会于蒙邑(今山东省蒙阴县),会见时平公向哀公行叩头礼,哀公仅作一揖相还,齐人怒让,鲁礼相孟孙泄日: “非向天子,礼不叩头。”

齐攻卫,掳卫君般师,立灵公之子公子卫起为卫君。

前477年 甲子 周敬王四十三年 齐平公四年

卫石曼(《左传》作“石圃”)逐其君卫起,起奔齐。卫出公卫辄(父卫蒯喷公元前492年被逐奔齐)自齐返国复君位。

前476年 乙丑 周敬王四十四年 齐平公五年

初田常对平公说: “德施于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田常独掌齐国大权,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割齐自安平(安平故城在今淄博市临淄区辛店东北24公里)以东至琅砑,为自己封邑,封邑大于平公食邑(《史记·田完世家》)。

前475年 丙寅 周元王(姬仁)元年 齐平公六年

晋知伯(苟瑶)伐郑,齐救郑。

齐人、鲁人,郑人会于廪邱(齐地,今河南范县东南境)。

前474年 丁卯 周元王二年 齐平公七年

夏,越人聘于鲁又聘于齐,越始通于中原诸国。

齐平公,邾桓公(曹革),鲁哀公会于顾邑(齐地,顾城遗址在今河南范县东南50里)。齐派力士强制哀公向平公叩头,并歌讽之曰: “鲁国人冥顽不灵,多少年来都不清醒,使我们难以为情。他们死守着那可怜的儒书,徒引起无谓的纷争。”借以报复前478年齐鲁蒙邑之会时,平公行叩头礼,哀公还揖之耻。

前473年 戊辰 周元王三年 齐平公八年

邾隐公(曹益)自齐奔越,越发兵护送邾隐公回国复位。

越王勾践灭吴。

冬,越王勾践率师北渡,会齐、晋诸侯于徐州(齐地。今山东滕州市境),越人致贡,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称霸。

前472年 己巳 周元四年 齐平公九年

晋大夫知伯攻齐,败齐师于黎丘。 ·

越大夫范蠡去越,泛舟江湖,适齐(约于是年或晚些时候),变名姓,号为鸱夷子皮,止于陶,称陶朱公(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及《货殖列传》)。

前471年 庚午 周元王五年 齐平公十年

夏,晋侯(出公)及鲁臧石伐齐、取廪邱。

前468年 癸酉 周贞定王(姬介)元年 齐平公十三年

鲁哀公欲借越兵除三桓,事泄反被三桓所逐奔越。子姬宁立,是为悼公《史记·鲁世家》)

晋知伯伐郑,驷桓子至齐求救,田常帅师救郑、晋师去(《六国年表》、《凤洲纲鉴》卷五)。

越王勾践自诸暨迁都琅蚜(今山东省胶南县西北),立观台以望东海。

前456年 乙酉 周贞定王十三年 齐平公二十五年

齐平公姜骜卒,子姜积(《六国年表》作就匝)立,曰宣公。时公室卑弱、齐政皆由氏,姜氏齐国,实为田氏所取代。初“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是年“田常卒,有子70余男”。

田常卒后,由其子田盘(一作班)代立、相齐。田常谥曰“成子”(见《史记·田完世家》、《绎史年表》)。

前455年 戊子 周贞定王十六年 齐宣公(姜积)三年

晋卿韩氏、赵氏、魏氏共灭知氏(知伯即苟瑶),三分其地。从此,韩、赵、魏三氏尽得晋政,世称“三晋”。

田盘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国都邑大夫,与“三晋”通使,且以有齐国。

田盘卒(谥曰襄子),子庄子田白(白一作伯)立,田白相齐宣公。

前445年 丙申 周贞定王二十四年 齐宣公十一年

楚惠王灭杞(杞都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缘陵故城)楚地向东扩至泗上(《楚世家》)。

前451年 庚戌 周考王(姬嵬)十年 齐宣公二十五年

楚简王灭莒(莒都今山东省莒县)。

前418年 癸亥 周威烈王(姬午)八年 齐宣公三十八年

越灭滕(滕都今山东滕州市)。

前415年 丙寅 周威烈王十一年 齐宣公四十一年

齐国田公子居思伐赵邯郸,围平邑(据《竹书纪年》).

前41S年 戊辰 周威烈王十三年齐宣公四十三年

齐相田白(庄子)伐晋,毁黄城(今山东冠县南,本赵邑,后属魏),围阳狐(见《史记·田完世家》)。

前472年 己巳 周威烈王十四年 齐宜公四十四年

齐相田白伐鲁葛及安阳(山东曹县东。 《田完世家》作安陵误)。

前411年 庚午 周威烈王十五年 齐宣公四十五年

齐田白伐鲁取都城(《田完世家》载“取一城”)。

前410年辛未 周威烈王十六年 田齐悼子元年 齐宣公四十六年

齐相田白卒,子悼子(史佚其名)代立。(据《辞海·战国纪年表》、冯君实主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绎史》引《纪年》云, “齐宣公十五年田庄子卒,明年立相悼子。宣公四十七年田悼子卒,次立田和。据此,田庄子之后有悼子。《系本》及《史记》未载。)

“周王命晋大夫韩启章、赵浣等伐齐入长城,齐田*败晋赵浣于平邑。”(〔光绪〕《山东通志·通纪》卷三引《通鉴外纪》。而《竹书纪年》载: “威烈王十六年,齐田*及邯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师败逋,遂获韩举,取平邑、新城。)

前408年 癸酉 周威烈王十八年 田齐悼子三年 齐宣公四十八年

齐田和伐鲁取*(一作成,鲁邑,今山东省宁阳县北境)。

前407年甲戌 周威烈王十九年 田齐悼子四年齐宣公四十九年

宣公与郑人会西城。齐伐卫,取毋丘(今山东曹县南)。

前405年 丙子 周威烈王二十一年 田齐悼子六年 齐宣公五十一年

宣公姜积卒,子康公姜贷嗣,益弱,康公仅保存齐君之虚名,处处受田氏控制。

齐大夫田会(一作公孙会)以廪丘(齐邑,在今河南范县东南)叛入赵。田布攻廪丘,三晋联师往救,击败齐师。
前404年 丁丑周威烈王二十二年 田齐和子元年 齐康公元年

田悼子卒,弟田和立(据《史记·田完世家》《索引》及《辞海·战国年表)。

三晋伐齐,攻入齐长城。

前403年 戊寅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田齐和子二年 齐康公二年

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请命于周王为诸侯,周王许之。从此,魏、赵、韩始列为诸侯。(三家分晋。司马光《资治通鉴》即托于是年,或以此为战国时期之始。)

前391年 庚寅 周安王姬骄十一年 田齐和子十四年 齐康公十四年

田和废掉康公姜贷自立为齐君,迁康公于海滨(康公故城在今山东省文登市南40公里),使食一城,以奉姜氏之祀。(据《史记·田完世家》。而《六国年表》系于周安王十六年。)

前390年 辛卯 周安王十二年 田齐和子十五年 齐康公十五年

鲁伐齐,鲁师败齐师于平陆(今山东汶上县)。

齐伐魏,取襄陵(魏地、河南省睢县。据《六国年表》)。

前387年 甲午 周安王十五年 田齐和子十八年 齐康公十八年

齐田和会魏武侯,卫人、楚人于浊泽(今河南省白沙水库东),求立为诸侯。魏武侯派使者言于周王,请立田和为诸侯,周王许之。

前386年 乙未 周安王十六年 田齐太公(即田和谥号)元年 齐康公十九年周安王应田和的请求,初命田和为诸侯列于周室。田和仍沿用齐国号(世称田齐,以示别于姜氏齐国而言),改元。

赵敬侯从中牟迁都邯郸(《史记·赵世家》)。

前385年 丙申 周安王十七年 田齐太公二年 齐康公二十年

田齐侯田和伐鲁破之(《六国年表》)。

赵师败齐师于灵丘(山西灵丘县。见《史记·赵世家》)。

前384年 丁酉 周安王十八年 田齐太公三年 齐康公二十一年

田齐侯田和卒(谥日太公),子田剡立为侯。(据《史记·田完世家》《索引》引《纪年》、《辞海·战国纪元表》。而《六国年表》系于周安王十七年。)

齐攻魏,赵师救魏同齐师战于廪丘(齐邑,今河南范县东南70里义东堡),齐师败(据《史记·赵世家》)。

前382年 己亥 周安王二十年 田齐候剡二年 齐康公二十三年

田齐助卫攻赵,卫取赵国刚平,攻至中牟。

前580年 辛丑周安王二十二年 田齐侯剡四年 齐康公二十五年

齐攻燕,取桑丘。魏、韩、赵三国联师攻齐,混战于桑丘(山东平原县西),齐师败。

前579年 壬寅周安王二十三年 田齐侯剡五年 齐康公二十六年

康公姜贷卒,齐姜氏绝祀。

是年,越王医自琅蚜迁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市)。

前374年 丁未 周烈王(姬喜)二年 田齐桓公(田午)元年

田午弑其父剡和孺子喜而自立,是为桓公。(据《史记·田完世家》《索引》、冯君实主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绎史》系于周烈王元年。)

前373年 戊申 周烈王三年 田齐桓公二年

燕败齐师于林孤(《六国年表》)。鲁伐齐入阳关(山东宁阳东北)。魏伐齐至博陵(《资治通鉴》)

前372年 己酉 周烈王四年 田齐桓公三年

卫伐齐,取薛陵(山东阳谷县东北)。

前370年 辛亥 周烈王六年 田齐桓公五年

齐侯田午赴洛阳朝见周烈王。

赵攻齐甄邑(《六国年表》而《资治通鉴》云: “赵伐齐至鄄”。按班志,鄄,即今山
东省鄄城县。)

前369年 壬子 周烈王七年 田齐桓公六年

齐国田寿帅师伐魏围观,观降。

前368年 癸丑 周显王(姬扁)元年 田齐桓公七年

赵侵齐,取长城(齐有长城巨防,在今山东省长清境),旋将侵地归还于齐。

前366年 乙卯 周显王三年 田齐桓公九年

赵与齐战阿下(今山东东阿县,见《史记·赵世家》)。

前365年 丙辰 周显王四年 田齐桓公十年

春,魏惠王由安邑(山西夏县)迁都大梁(河南开封。见《竹书纪年》)。

前日357年 甲子 周显王十二年 田齐桓公十八年

田齐侯田午卒,子威王田因齐立。(据《辞海·战国年表》及《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而《史记·田完世家》《索引》案《纪年》: “则桓公十九年而卒。"于此不同。)

前356年 乙丑周显王十三年田齐威王元年

田齐立稷下学宫,招致天下学士,当在此前后。

威王立不久,驺(邹)忌以鼓琴见威王,威王悦使居之右室,三月授驺忌相印。驺忌向威王推荐贤才,革新政治,重视农垦,发展经济,田齐国势趋强。赵成侯、齐威王、宋桓侯会于平陆(山东汶上县,春秋时为鲁中都邑,汉改为平陆,据《资治通鉴》)。

前355年 丙寅 周显王十四年 田齐威王二年

齐威王、魏惠王会于郊(齐魏两国交界处),惠王问威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日:“无有。”惠王曰: “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日大而无宝乎?”威王曰: “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寇泅上,十二诸侯来朝。吾臣有胯(一作盼,即田胯)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史记·正义》云齐西北界之地名,在渤海郡东平舒县。)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齐师及燕战于沟水,齐师遁(见《竹书纪年》)。

前354年 丁卯 周显王十五年 田齐威王三年

魏庞涓伐赵,围攻邯郸,赵求救于齐。

齐威王封驺忌以下邳,号曰成侯(《史记·田完世家》)。

前353年 戊辰 周显王十六年 田齐威王四年

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救赵,用围魏救赵计,引齐师疾走大梁,迫使庞涓回师,中途截击,战于桂陵(桂陵故址在今山东省荷泽市东北牡丹乡河楼村一带),魏师大败而逃。 (据《史记·魏世家》。而《竹书纪年》载: “周显王十五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陵,我师败逋。”所记于此有异)“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见《史记·田完世家》)
前351年 庚午 周显王十八年 田齐威王六年

“齐筑防以为长城。”(见《竹书纪年》,按齐长城依山而筑,西起今长清县之防门,缘泰山北岗而东,经莱芜、博山、沂源、临胸、沂水等县至胶南入海而止。)

前348年 癸酉 周显王二十一年田 齐威王九年

威王佞臣周破胡受贿嫉贤,即墨大夫贤提倡农垦,人民富足,破胡日毁之。阿大夫不肖,不理政事,人民贫馁,破胡反日誉之,威王妾虞娟对威王说:周破胡是谗谀小人,不可任用。齐有一位北郭先生,贤明有德,可置左右。”破胡闻之,诬虞娟早先在家时与北郭先生有私通。”威王疑之,囚虞娟于九层之台,使有司审问之。破胡赂有司,竟以其诬辞汇报威王。威王见其辞有乖舛召虞娟自问,得事实真相,放出虞娟,表彰于朝市,封即墨大夫以万户,烹阿大夫与破胡。于是群臣耸惧不敢饰非,齐国大治。

前346年 乙亥 周显王二十三年 田齐威王十一年

齐杀其大夫牟辛(《六国干表》)。

前344年 丁丑 周显王二十五年 田齐威王十三年

魏惠王发起逢泽之会,谐同诸侯朝周显王。

前342年 庚辰 周显王二十八年 田齐威王十六年

魏惠王遣庞涓代韩,韩向齐求救。威王使田忌为上将,孙膑为军师往救。大败魏军于马陵道(今山东莘县境内)擒魏太子申,魏将庞涓自杀,齐兵割其首,旋葬之孝妇河西畔(墓址在今淄博市淄川区二里乡将军头村东侧,村名以墓址而起)。田齐国威大振。(据《史记.魏世家》,《资治通鉴》。而《史记·田完世家》系于齐宣王二年误。)

齐相驺忌恶田忌,诬田忌谋反,田忌不能自明,出奔楚国。(见《资治通鉴》。而《史记·田完世家》系于田齐威王三十五年。)之后,孙膑隐退。

前340年 辛巳 周显王二十九年 田齐威王十七年

秦、赵、齐三国伐魏。秦用商鞅计擒魏公子印,赵、齐数败魏师。

前335年 丙戌 周显王三十四年 田齐威王二十二年

魏惠王与齐威王会于甄(见《史记·赵世家》、《六国年表》)。

前334年 丁亥 周显王三十五年 田齐威王二十三年

魏惠王采用魏相惠施主张联齐,与齐威王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境),互尊为王,世称“会徐州相王”。

越王姒无疆伐齐。齐威王使人说之以伐齐不伐楚之利,越遂释齐伐楚,楚威王大败越军,尽取其地,越从此散,诸公族争立,避居海上(见《资治通鉴》)。

前333年 戊子 周显王三十六年 田齐威王二十四年

齐田婴欺楚,楚伐齐,围徐州,败齐将申纪(《楚世家》)。

时秦国最强,洛阳人苏秦倡议合纵以抗秦,说燕文公,文公从之,资助苏秦车马游说赵、韩、魏、齐、楚,六国从之。赵肃侯遂于是年会五国之使于洹水上,而定合纵之盟,以苏联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当时齐都——“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实而富,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见《史记·苏秦列传》传文虽不免夸张,但也反映战国时临淄的繁华景象。)

前332年 己丑 周显王三十七年 田齐威王二十五年

秦惠文王使犀首(公孙衍之号)欺齐、魏伐赵。赵肃侯责苏秦,苏秦恐,请出使燕,必报齐。苏秦去赵,纵约瓦解。齐、魏联师伐赵,赵决河水以淹齐、魏之师,齐,魏师退。

齐伐燕,取十城。苏秦说齐,即将十城还燕(见《资治通鉴》、及《史记·赵世家》)。

前329年 壬辰 周显王四十年 田齐威王二十八年

宋君剔成之弟公子宋偃起兵叛,自立为君,是为宋康王,剔成奔齐(据《史记·宋世家》)。

前326年 乙未 周显王四十三年 田齐威王三十一年

赵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各派出锐师万人参与葬仪。肃侯子赵雍立,是为武灵王(见《史记·赵世家》)。

前324年 丁酉 周显王四五十年 田齐威王三十三年

魏惠王与齐威王会于平阿(见《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苏秦自燕奔齐,威王任苏秦为客卿。苏秦说威王“高宫室,大苑囿”。

前323年 戊戌 周显王四十六年 田齐威王三十四年

秦使张仪与齐、楚、大臣会盟于啮桑(今江苏省沛县西南。见《秦本纪》、《楚世家》)秦意在连横、孤立魏国。

前322年 己亥 周显王四十七年 田齐威王三十五年

齐威王封少子田婴于薛。号薛公。是年,齐筑薛城(薛故城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40里,春秋之际日徐州)。

田婴聘魏(《史记·孟尝君列传》《索引》称薛子婴聘魏)。

前320年 辛丑 周慎靓王(姬定)元年 田齐威王三十七年

齐威王卒,子田辟强嗣位,是为齐宣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索引》引《古本竹书纪年》: “齐威王卒于魏后元十五年。”并参见《辞海·战国年表》。)

《史记》里有,齐宣王是田氏齐国的国君,估计你看的是《史记》里的《齐太公世家第二》,应当看《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下面就是从中摘出来的有关宣王的一段:
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强立。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於秦孝公。
二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於南梁。宣王召田忌复故位。
韩氏请救於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
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孙子曰:“夫韩、魏之兵
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於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
必东面而愬於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
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於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
庞涓,虏魏太子申。其后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於博望,盟而去。
七年,与魏王会平阿南。明年,复会甄。魏惠王卒。明年,与魏襄王会徐州,
诸侯相王也。十年,楚围我徐州。十一年,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
十八年,秦惠王称王。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
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十九年,宣王卒,子闵王地立。

基本就几件事:
秦用商鞅
齐魏争霸,马陵之战
与魏结盟,联合伐赵
秦国称王

不能肯定。且不说历史如何评价,就民间各种传说对齐宣王来讲,都没有褒庇的意思。
首先,对钟无艳这个人物在齐宣王时期,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但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盈春”的话不是空穴来风,当时齐国确实强盛,可更多的是靠春秋时期的先人打下的基业。到了战国,齐国仍然很富,但是国力衰退,在战场上也不如往日那么所向披靡了。那么齐宣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君王,喜欢舞文弄墨,花前月下,但是对于打仗战事可以说基本是一窍不通。弄得当时齐国人心惶惶。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武力做保障,试问又怎能成为一介强国呢?再有钱不也是给别人准备的么?
只不过齐王身边能臣武将比较多,否则齐国在战国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地位呢。
另外滥竽充数也是变相地对齐宣王加以贬斥。最初的典故其实也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看《史记》,百度国学里有这部书,不用去买

  • 在山东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 答:中国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首先是齐宣王趁着燕国内乱,借口替燕国平乱,派兵攻占蓟丘(北平附近),逼死了燕王哙。哙的儿子燕昭王即位,为了报仇雪耻,于是招贤养士,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联军攻伐齐国,由于齐...

  • 齐宣王的资料
  • 答: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和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齐国以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用奇计打败了魏军,从此,齐国成为中原最强的国家。为了满足对人才的需求,齐宣王扩建位于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对前来稷下的学者,给予土大夫的优厚俸禄和舒适的生活待遇,让他们专心学术,...

  • 齐宣王的儿子叫齐什么王齐宣王的儿子的简介
  • 答:1、齐宣王的儿子叫齐愍王。2、齐_王(公元前323年—公元前284年),妫姓,田氏,名地,战国时期齐国第六任君主,齐宣王之子。公元前301年,正式即位,掀起秦齐争霸的斗争。发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吞并富有的宋国,自称东帝。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并周室,自称天子。

  • 濮上之战齐国获胜,历史会如何发展?
  • 答: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齐国如果本身没有足够强大的国力。那管仲能力再强,能够取得的成就也是有限的。齐国的强大一直持续到战国时期的威宣之治,齐威王与齐宣王两位齐王,将齐国的国力推向巅峰,齐宣王甚至一度占领整个燕国。然而在齐宣王死后,却发生了乐毅伐齐,这种对齐国伤害极大的灾难性事件。致使...

  • 中国各代的一件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 答:商:后羿代夏,结果后羿被寒促所杀。周:燕王哙让子之 燕王哙让子之 燕王哙元年(公元前320),以子之为相。子之权势渐重,觊觎燕国君主地位。还通过苏代、鹿一毛游说燕王哙让位。燕王哙五年(公元前316),燕王哙让君位于子之。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太子平和将军市被起兵攻子之,齐宣王派兵...

  • 求《战国策》中的故事
  • 答:《齐策》中记颜斶见齐宣王,王呼:“斶前!”斶亦呼:“王前!”他还滔滔不绝地论证了国无士则必亡,故“士贵耳,王者不贵”的道理。《秦策》中赞扬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却使得“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这当然是夸大的,但这夸大中显示了策士们的自信,...

  • 齐宣王,那个时候是什么时期?
  • 答:齐宣王(约前350年-前301年,约50岁),妫姓、田氏,名辟疆,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其王后是历史上著名丑女钟无艳,齐宣王爱听吹竽,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混进竽乐队里,一直到齐宣王去世,都没被拆穿;齐愍王立后,喜欢单独演奏,处士赶紧逃亡,这是成语滥竽充数的典故由来...

  • 五国伐齐之战的经过结局以及影响
  • 答:1、五国伐齐事件简介 五国伐齐这个战争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84年,此次战争事件的主导人是这个燕昭王,话说燕昭王派遣了这个乐毅带领五国联军在济西这个地方打败了齐国了。2、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 其实五国伐齐的核心是一次复仇战争。在公元前的314年,齐国的齐宣王乘燕国内乱的时候,...

  • 齐宣王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 答: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

  •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
  • 答: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太子平和将军市被起兵攻子之,齐宣王派兵增援。混乱中,杀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平定了叛乱。齐军进入燕都,杀燕王哈和子之。公元前312年,赵国派公子职入燕,立以为王,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修筑黄金台 燕昭王修筑黄金台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在郭隗的协助下,于...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