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有备无患的历史故事 求一些关于"有备无患"这个意思的历史故事或者名人例子

2024-05-28m.verywind.com
关于“有备无患”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1.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请晋国调停,晋国也很爽快答应,于是赶紧与十二个国家商量,请他们停止攻打郑国。十二国家因为惧怕强大的晋国,虽然心里非常不愿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的国君派使者送给晋国许多美女、乐器、乐师等。收到这些礼物,晋悼公十分高兴,并且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功臣魏绛。没想到而魏绛不但一口拒绝,并且还劝晋悼公在国家强盛时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处于危险之中,在享乐时应该想到国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危险,这样才能随时做好应付的准备。晋悼公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见。
2.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兵伐郑。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的乐曲一样和谐。
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尚书》里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我愿意用这些话来提醒大王!”。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时期,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叫晋悼公。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有一次,晋悼公的弟弟杨干,他的座车扰乱了军阵,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斩首示众。杨干跑去向晋悼公哭诉:“哥,魏绛实在太目中无人了,连王室都敢侮辱。”晋悼公听了很生气:“这个魏绛太无礼了,居然让我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杀了魏绛,替我弟弟出这口气,来人呀!去把魏绛抓来。”
另一个大臣羊舌赤听到了,马上向晋悼公说:“大王,魏绛是个忠臣,如果是他做错了,他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话还没说完,魏绛就到了宫外,他呈给晋悼公一封奏书,然后就拔出佩剑准备自刎。卫兵看到了,立即劝魏绛:“您先不要自杀呀!等大王看了奏书再说。” 晋悼公看完了魏绛的奏书:“原来是我弟弟杨干不对,我错怪魏绛了。”晋悼公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宫外,把正准备自杀的魏绛扶起来:“都是我的过失,不关你的事呀!”从此以后,晋悼公对魏绛更加地信任,还叫他去训练新军呢!
有一天,北方的戎族来向晋国献礼,请求晋国能和戎族和睦相处。晋悼公说:“戎族没什么情义,又贪心,不如把它攻下来吧!”魏绛马上劝晋悼公说:“戎狄既然来求和,就是我们晋国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晋悼公听了魏绛的话,和戎族和平相处,从此断了北方的外患,专心的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晋国在魏绛的辅助下,愈来愈强大。有一次郑国出兵去侵犯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悼公马上招集了鲁、卫、齐、曹等十一个国家的军队,由魏绛率领,把郑国的都城团团的围住,逼郑国停止侵略宋国,郑国害怕了,就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合约。
楚国看到郑国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了和约,非常地不高兴,便出兵去攻打郑国。郑国无法抵抗强大的楚兵,只好又和楚国签订合约。北方十二国知道了,就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没有办法,郑国派使臣来向晋国求和。 晋国答应平息战争,郑国为了要感谢晋国,就送了大批的珍宝、歌女等。晋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赐给魏绛,魏绛不但不要,还劝晋悼公说:“大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晋悼公一听:“嗯!你说的很对!”就把歌女送还给郑国。
之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晋国的霸业。所以,后来的人用“有备无患”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不怕任何突发的状况,可以避免失败了!

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兵伐郑。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的乐曲一样和谐。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尚书》里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我愿意用这些话来提醒大王!”。望采纳,谢谢!

1、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

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2、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

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3、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 ,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太阳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

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里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他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liāo)起衣服,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竹林,顾不得抹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吹雨打的姿势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地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为了安抚商朝遗民,他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朝歌做诸侯,同时又把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封在武庚的东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监视他。

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们留在京城辅政,其中周公最受信任。

两年后,武王得了重病,大臣们焦虑万分,周公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愿意代哥哥去死,请先王保佑武王恢复健康,祭毕,周公把祝辞封存在石室里,严令史官不得泄密。

事有凑巧,周公祝祷后的第二天,武王的病开始出现转机,周公和其他大臣都十分高兴。但不久,过度的操劳使武王旧病复发,终不治身亡,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王,史称周成王,周公受武王遗命摄政。

周公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摄政是为了篡夺王位,从而引起了成王的怀疑,周公百口莫辩,离开了京都。

不甘心商朝灭亡的武庚见周氏兄弟之间出现了矛盾,就派人去联络管叔等,挑拨他们与周公的关系,同时积极准备起兵叛乱。

周公经过两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谣言的来源,知道了武庚准备叛乱的情况。他十分焦急,便写了一首名为《鸱鸮》的诗给成王。

诗的大意是:鸱鸮啊鸱鸮,你夺走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毁掉我的窝!趁着天未下雨,我要剥下桑根的皮修补好门窗,我的手已发麻,嘴已磨损,羽毛也将落尽,可是我的窝还在风雨中飘摇!

这首诗以母鸟的口吻,反映了周公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但年轻的成王并未能了解周公的苦心,对此无动于衷,后来,成王无意中在石室里发现了周公的祝辞,深深为之感动,就立即派人把周公请回镐京。

周公回京后,成王派他出兵征讨三叔和武庚,周公足智多谋,很快平息了叛乱,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5、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在楚考烈王在位期间,春申君执掌楚国的大权。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多次为楚王选美女入宫,但仍然没有一个怀孕的,春申君担心国君去世后,围绕君位一事会发生内乱,因此暗暗着急。

李园是春申君门下的一名食客,他是赵国人,李园的妹妹颇有姿色,李园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听说楚王宫中的美女都不生育,惟恐自己的妹妹入宫后也不能生育,于是想出了一条妙计,故意向春申君请假回赵国去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李园才从赵国回来,春申君问李园为何耽搁了这么长的时间,李园回答说:“齐王派人聘我妹妹入宫为王妃,我与齐的使者周旋,所以延误了归期。”

春申君也非常好色,心想,“既然是齐王想聘,肯定长得不错。”便问:“入宫了没有?”李园道:“还没有。”春申君道:“可否带来让我一见?”李园道:“我有心让妹妹伺奉您惟恐您不满意。”春申君大喜道:“你把她带来吧!”

就这样,春申君将李园的妹妹纳为侍妾,没过多久,李园的妹妹就怀孕了,遵照李园的嘱托,李园的妹妹便对春申君说:“夫君在楚国为相二十多年了,这是楚王信任你的缘故。

楚王现在没有儿子,他死了之后,肯定要立他的兄弟继位,他的兄弟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相,到那时夫君的相位就保不住了。

妾身现在已经有了身孕,别人又不知道,夫君何不把我献给楚王,到那时如能生下个儿子,天下不就是夫君的了吗?”春申君还以为此妾是在为自己着想,毫不怀疑,他妻妾成群,一想到又有这么多的好处,便把李园的妹妹秘密地移出相府,然后把她推荐给了楚王。

楚王被李园的妹妹迷住了,整日与她私守在一起,数月后,李园的妹妹分娩,果然是个男孩!楚王欣喜万分,当即立这个孩子为太子,李园也因此地位日益显赫。

这样,李园成了楚国的权贵,渐渐地,他感到春申君成了他最大的政敌,他又担心春申君会把太子的真相说出来,于是便网罗刺客,下决心杀掉春申君。

这样,李园成了楚国的权贵,渐渐地,他感到春申君成了他最大的政敌,他又担心春申君会把太子的真相说出来,于是便网罗刺客,下决心杀掉春申君。

春申君的门客朱英探知了李园的阴谋,便把李园的阴谋告诉给春申君,并献计道:“李园现在养了不少亡命之士,这是为了对付您的。

现在,楚王病入膏肓,没有几天活头了,楚王一死,李园就会首先进入宫中,杀掉你,夺取大权。如果让我到宫中充当侍卫,楚王一死,李园入宫,我就立即杀掉他,你就可免去灾祸了。”

春申君对朱英的话毫不在意,淡淡一笑,说:“李园对我很好,你多心了!”

朱英见春申君大难临头还不觉醒,害怕自己与春申君一起蒙难,连夜逃离了楚国。

楚考烈王与公元前238年4月病逝,正如朱英所说,李园果然抢先入宫,等春申君赶到时,李园的刺客一拥而出,将春申君当场刺死,又把春申君全家斩尽杀绝。将春申君当场刺死,又把春申君全家斩尽杀绝。



春秋时候,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叫晋悼公。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有一次,晋悼公的弟弟杨干,他的座车扰乱了军阵,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斩首示众。杨干跑去向晋悼公哭诉:“哥,魏绛实在太目中无人了,连王室都敢侮辱。”晋悼公听了很生气:“这个魏绛太无礼了,居然让我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杀了魏绛,替我弟弟出这口气,来人呀!去把魏绛抓来。”

另一个大臣羊舌赤听到了,马上向晋悼公说:“大王,魏绛是个忠臣,如果是他做错了,他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话还没说完,魏绛就到了宫外,他呈给晋悼公一封奏书,然后就拔出佩剑准备自刎。卫兵看到了,立即劝魏绛:“您先不要自杀呀!等大王看了奏书再说。” 晋悼公看完了魏绛的奏书:“原来是我弟弟杨干不对,我错怪魏绛了。”晋悼公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宫外,把正准备自杀的魏绛扶起来:“都是我的过失,不关你的事呀!”从此以后,晋悼公对魏绛更加地信任,还叫他去训练新军呢!

有一天,北方的戎族来向晋国献礼,请求晋国能和戎族和睦相处。晋悼公说:“戎族没什么情义,又贪心,不如把它攻下来吧!”魏绛马上劝晋悼公说:“戎狄既然来求和,就是我们晋国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晋悼公听了魏绛的话,和戎族合平相处,从此断了北方的外患,专心的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晋国在魏绛的辅助下,愈来愈强大。有一次郑国出兵去侵犯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悼公马上招集了鲁、卫、齐、曹等十一个国家的军队,由魏绛率领,把郑国的都城团团的围住,逼郑国停止侵略宋国,郑国害怕了,就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合约。

楚国看到郑国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了和约,非常地不高兴,便出兵去攻打郑国。郑国无法抵抗强大的楚兵,只好又和楚国签订合约。北方十二国知道了,就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没有办法,郑国派使臣来向晋国求和。 晋国答应平息战争,郑国为了要感谢晋国,就送了大批的珍宝、歌女等。晋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赐给魏绛,魏绛不但不要,还劝晋悼公说:“大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晋悼公一听:“嗯!你说的很对!”就把歌女送还给郑国。

之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晋国的霸业。所以,后来的人用“有备无患”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不怕任何突发的状况,可以避免失败了!

希望可以采纳!!!

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时期,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叫晋悼公。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有一次,晋悼公的弟弟杨干,他的座车扰乱了军阵,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斩首示众。杨干跑去向晋悼公哭诉:“哥,魏绛实在太目中无人了,连王室都敢侮辱。”晋悼公听了很生气:“这个魏绛太无礼了,居然让我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杀了魏绛,替我弟弟出这口气,来人呀!去把魏绛抓来。”
  另一个大臣羊舌赤听到了,马上向晋悼公说:“大王,魏绛是个忠臣,如果是他做错了,他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话还没说完,魏绛就到了宫外,他呈给晋悼公一封奏书,然后就拔出佩剑准备自刎。卫兵看到了,立即劝魏绛:“您先不要自杀呀!等大王看了奏书再说。” 晋悼公看完了魏绛的奏书:“原来是我弟弟杨干不对,我错怪魏绛了。”晋悼公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宫外,把正准备自杀的魏绛扶起来:“都是我的过失,不关你的事呀!”从此以后,晋悼公对魏绛更加地信任,还叫他去训练新军呢!
  有一天,北方的戎族来向晋国献礼,请求晋国能和戎族和睦相处。晋悼公说:“戎族没什么情义,又贪心,不如把它攻下来吧!”魏绛马上劝晋悼公说:“戎狄既然来求和,就是我们晋国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晋悼公听了魏绛的话,和戎族和平相处,从此断了北方的外患,专心的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晋国在魏绛的辅助下,愈来愈强大。有一次郑国出兵去侵犯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悼公马上招集了鲁、卫、齐、曹等十一个国家的军队,由魏绛率领,把郑国的都城团团的围住,逼郑国停止侵略宋国,郑国害怕了,就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合约。
  楚国看到郑国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了和约,非常地不高兴,便出兵去攻打郑国。郑国无法抵抗强大的楚兵,只好又和楚国签订合约。北方十二国知道了,就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没有办法,郑国派使臣来向晋国求和。 晋国答应平息战争,郑国为了要感谢晋国,就送了大批的珍宝、歌女等。晋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赐给魏绛,魏绛不但不要,还劝晋悼公说:“大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晋悼公一听:“嗯!你说的很对!”就把歌女送还给郑国。
  之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晋国的霸业。所以,后来的人用“有备无患”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不怕任何突发的状况,可以避免失败了!

  1.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请晋国调停,晋国也很爽快答应,于是赶紧与十二个国家商量,请他们停止攻打郑国。十二国家因为惧怕强大的晋国,虽然心里非常不愿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的国君派使者送给晋国许多美女、乐器、乐师等。收到这些礼物,晋悼公十分高兴,并且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功臣魏绛。没想到而魏绛不但一口拒绝,并且还劝晋悼公在国家强盛时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处于危险之中,在享乐时应该想到国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危险,这样才能随时做好应付的准备。晋悼公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见。
  2.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兵伐郑。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的乐曲一样和谐。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尚书》里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我愿意用这些话来提醒大王!”。

  • 有备无患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 答: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出自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2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5多学一些课外知识和技能,对我们来说有备无患6居安思危危自小,有备无患患可除7quot平时如战时quot的意思不就是居安思危...

  • 求一些关于"有备无患"这个意思的历史故事或者名人例子
  • 答: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兵伐郑。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

  • 有备无患的历史故事
  • 答:晋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赐给魏绛,魏绛不但不要,还劝晋悼公说:“大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晋悼公一听:“嗯!你说的很对!”就把歌女送还给郑国。 之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晋国的霸业。所以,后来的人用“有备无患”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不怕任何突发的状况,可以避免失败...

  • 有备无患是什么意思?它叙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有什么什么...
  • 答:有备无患这一历史典故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备无患最历史典故,它讲述的是在战国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再有一次,宋国齐国还有其他等十二个国家,他们一起合盟去攻打郑国,郑国国王很快的就知道自己国家的国力是不足以去抵抗这十二个国家的攻打的,郑国的国君他便很慌忙的请求晋国休战,晋国...

  • 有中国历史上居安思危或危中求安的事例吗,是什么?
  • 答:《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谨以这句话奉献给您!”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危中求安 延安保卫战,于1947年3月13日开始。 战争是由国民党为了攻占延安,摧毁中共党、政、军指挥...

  • 《左转》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的下一句是什么?
  • 答:下一句是“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历史典故: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的情况。人们用居安思危这个词用来比喻要提高警惕,以防祸患。与“有备无患”近义。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翻译:居:处于,处在...

  • 居安思危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 答:原文内容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成语释义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指思想上有随时应付意外事变的准备典故内容春秋时期,宋国齐国等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居安思危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慌了,就向十二国中最大...

  • 关于具有忧患意识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件
  • 答:1、孟子 孟子约于齐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再游齐国,受到礼遇。齐宣王见到孟子就问:“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回答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齐宣王想效法齐桓公、晋文公图谋霸业;孟子的政治主张却是效法“先王”,实行“仁政”...

  • 著名的名人历史典故
  • 答:著名的名人历史典故 1 一、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

  • 成语故事有哪些?
  • 答:1.《全无心肝》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在亡国后被俘到长安,隋文帝对他比较优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吴地的乐曲,以防止他听到后引发亡国之痛,不料,后来看守陈后主的官员报告隋文帝说,陈后主想得一个官号,隋文帝便说:“叔宝全无心肝。”比喻不知羞耻。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