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2024-06-02m.verywind.com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1

  【诗句】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出处】

  唐。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意思翻译】

  诗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场悲壮、惨烈的激战。五千将士,誓死杀匈奴之敌,奋不顾身,但结果全部丧身疆场。表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注:匈奴,借指唐朝外敌。

  【全诗】

  《陇西行四首(其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本篇选自《全唐诗》。《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

  ②匈奴,秦汉时期活动于漠北草原上的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貂锦,由貂尾装饰的锦衣,即战袍。此借指士兵。因此诗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与西汉李陵出击匈奴战败的历史记载相同,故旧注多认为此诗所写为李陵战败事。

  ③无定河,源出内蒙古,向东南经清涧流入黄河。因急流挟沙,深浅不定而得名。

  【赏析】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为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陈陶有《陇西行》四首,这是第二首,写出了对于边塞战争的感受。诗共四句,首二句直陈唐代边塞战争的一个英勇而悲壮的场景,对于战争的残酷无情虽不着一字,全以事实说话,且以“誓扫”句写出了唐军的英雄气概,但毕竟他们战死了,这是英雄的悲剧。这两句看似平铺直叙,但却内含筋骨,意义丰富、深沉,耐人思索感叹。前人如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中只赞赏本诗后二句,而指责首二句为“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是没有吃透本诗的缘故。事实上正是这首二句,才引发了后二句的欲止不能的对于这种悲剧的感伤。自然,后二句更是出手不凡的`,五千将士,就这样化为“无定河边骨”了,可是谁能想到,他们的可怜的寡妻,还在千里之外的中原内地眼巴巴地盼着他们凯旋归来,连做梦都在和他们团聚呢!这又是人生的悲剧。全诗仅四句,却写出了这相联相叠的双重悲剧,具有着十分震慑人心,使人无法排解的悲剧艺术感染力。

  【赏析】

  《陇西行》本乐府旧题,但本诗以平仄相谐,不入《乐府》,而入绝句。陇西指今甘肃宁夏以西。此诗以汉喻唐,既写了出征将士的勇敢,也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悲剧。“誓扫匈奴不顾身”,匈奴,本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汉代时常常侵扰汉王朝北方。此处借指唐代北方的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这一句写出了出征将士群情激奋,勇赴沙场的场面。“五千貂锦丧胡尘”,五千多将士在与敌人的浴血奋战中壮烈牺牲了。从上句的群情激昂地勇赴沙场,到这一句全军将士的全部壮烈牺牲,即有一扬一抑之意,也有一以贯之之情。它使人对这“五千貂锦”由赞叹转入痛惜,同时贯串着一种誓死杀敌,虽死犹生的豪气。正因为这种勇敢与豪情,使后面两句的感叹更为有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无定河是黄河的支流,源出于今内蒙古,经陕西榆林、米脂至清涧县流入黄河。因流沙沉积,深浅不定,故名。这两句上承前两句说:战争已经发生过好多年了,连阵亡将士的尸首也由于长期风吹日晒雨淋,都变成了白骨。但是将士的妻子却因消息无人传递,依旧在家中翘首盼望他们的归来。甚至因为长久无消息,常常梦见他们回到自己身边,又和自己一起过起了甜蜜的生活。但他们哪里知道,这已经是永远不可能的事了。此两句之所以沉痛,不只是因为战争的残酷,还因为作者将现实中的白骨与梦境中鲜活的人作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数阵亡将士的哀悼和对其妻子的同情。将士的死亡已经是一个悲剧了,而由这悲剧所引发的他们的妻子身上的悲剧更动人心魄。

  【备注】

  ①陇西行,汉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三七《相和歌辞·瑟调曲》。陇西,指延伸于陕西、甘肃边境的陇山(六盘山南段)之西。《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始言妇有容色,能应门承宾。次言善于主馈。终言送迎有礼。”此诗歌颂一个能操持门户的能干主妇。张玉谷《古诗赏析》评云:“此羡健妇能持门户之诗,旧解皆云中含讽意,盖因妇人宜处深闺,不应自应宾客也。然玩诗意,以凤凰和鸣,一母九雏兴起,则此好妇之无夫无子,自可想见。门户既藉以持,宾客胡能不待?中绝无含刺之痕。”后世拟作颇多,自梁简文帝始,但言辛苦征战,佳人怨思,其中以唐陈陶所作最为著名。

  ②唐组诗名。七绝。乐府旧题。陈陶作,见《全唐诗》卷七四六。约作于大中(847—859)中。共四首,其中以第二首最为传诵:“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前两句总写将士英勇杀敌,伤亡惨重,为后张本。后两句以沙场枯骨和春闺思梦呼应对比,具体描写长期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构思独特,“凄婉味长”(谢榛《四溟诗话》卷二),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明杨慎认为此诗化用汉贾捐之《议罢珠崖对》“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语意,“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升庵诗话》卷一二)。王世贞评“可怜”二句曰:“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又云:“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艺苑巵言》卷四)清沈德潜则曰:“作苦语无过此者。然使王之涣、王昌龄为之,更有馀韵,此时代使然,作者亦不知其然而然也。”(《唐诗别裁》卷二○)高步瀛亦以王说为“不然”:“若前二句不若此说,则后二句何从着笔?此特横亘一盛唐晚唐之见于胸中,故言之不能平允。”(《唐宋诗举要》卷八)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2

  《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陈陶。其古诗全文如下: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③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④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翻译】

  唐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鉴赏】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是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归梦里人。 的...
  • 答:意思是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出自《陇西行四首·其二》,《陇西行》其二是晚唐陈陶著七言绝句,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结果五千将士丧身“胡尘”。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

  •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全诗意思 誓扫匈奴不顾身出处...
  • 答: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是唐代陈陶的《陇西行四首》其二,全诗译文: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2、《陇西行四首》其二,全诗: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什么意思?
  • 答:边军将士誓死击退匈奴;无数精兵牺牲在了战场上。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什么意思?
  • 答:[全文]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译文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注释 ①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③春闺...

  • “誓扫匈奴不顾身”是什么意思
  • 答: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2.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3.年代背景:唐武宗时,各地方割据叛乱,战乱频繁,人民民不聊生。4.表达思想:反映了唐代...

  • 誓扫匈奴不顾身下一句
  • 答:誓扫匈奴不顾身下一句是五千貂锦丧胡尘,出自晚唐陈陶的《陇西行》。陇 西 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作品鉴赏:...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锦鼠丧胡尘。可怜五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 答:是人吧! 前两句写守边将士英勇报国,战争场面慷慨悲壮,极其残酷: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唐军将士人人宣誓要横扫匈奴,个个奋不顾身一马当先;五千身穿锦袍的精锐部队,全部战死在北国的疆场上。后两句写无定河边的白骨,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亲人: “可怜无定河边骨,...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 答: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出处】 唐。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意思翻译】 诗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场悲壮、惨烈的激战。五千将士,誓死杀匈奴之敌,奋不顾身,但结果全部丧身疆场。表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注:匈奴,借指唐朝外敌。 【全诗】 《陇西行四首(其二)》。[...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出自哪个朝代?是何人所作...
  • 答: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解】: 1、陇西行:古代歌曲名。 2、貂锦:这里指战士。 3、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4、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

  • 陇西行其二古诗翻译
  • 答: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解析:《陇西行四首(其二)》是唐代陈陶创作的诗词。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描写边塞战争,诗人赞美...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