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收集整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还有意思 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2024-05-28m.verywind.com
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 1·4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原文】 1·5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评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原文】  [6]1·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注释】(1)孟武伯:姓孟孙,名彘,“武”是谥号,孟懿子的儿子。 【译文】 孟武伯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父母只为孝子的疾病而担心。”(把这种父母对你忧愁的心情用于对待父母,就是孝。)【评析】 这一节文字,注释颇多分歧。分歧的原因,关键在代词“其”,一般说代词,应有先行词(或词语),或先行句子,或一定的语言环境。这个句子先行词语模糊,语境不完整,所以让历代注疏家犯难。A说:“其”指的是“子女忧父母之疾”;B说:“其”指的是“子女”,意思是“父母忧子女之疾”。A说符合问“孝”的本意;B说此“孝”当以己之心推父母之心,可理解为:“你把父母为你疾病担心忧虑的心情,反过来,用于对待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 孟武伯,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孔子认为,为人子,有诸多不义的行为,是最大的不孝。借武伯问孝之机,婉转教育并训诫武伯。编辑本段分类《四书读本节要》 《论语》分类孔子的言论(甲) 关于道德的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当仁不让于师。8.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9.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10.克己复礼。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12.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1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4.克。伐。怨。欲。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7.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8.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19.朝闻道。夕死可矣。20.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21.予一以贯之。2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2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5.德不孤。必有邻。26.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27.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乙) 关于修养的1.君子无所争。2.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君子泰而不骄。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10.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1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1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1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1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5.贫而乐。富而好礼。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0.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2.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23.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2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2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6.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2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2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29.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3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丙) 关于处世的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3.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7.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12.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13.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丁) 关于教学的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有教无类。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7.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8.辞。达而已矣。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0.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2.述而不作。信而好古。1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4.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1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戊) 关于诗及礼乐的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5.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6.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己) 关于政治的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6.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7.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0.近者说。远者来。1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2.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13.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4.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1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庚) 关于批评人事的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2.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3.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4.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的人格(甲) 孔子的事迹1.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2.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3.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5.君子居之。何陋之有。6.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乙) 孔子的生活态度1.子之所慎。齐。战。疾。2.子不语。怪。力。乱。神。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4.唯酒无量。不及乱。5.食不语。寝不言。(丙) 弟子时人对于孔子的评论1.温。良。恭。俭。让。2.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3.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孔子的弟子卷三 孔子的弟子(甲) 孔子对于弟子的批评1.德行。言语。政事。文学。2.过犹不及。3.临事而惧。好谋而成。4.颜回。不迁怒。不贰过。5.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观其行。(乙) 孔子弟子的言行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礼之用。和为贵。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1.君子思不出其位。12.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1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4.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1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8.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19.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孔子名言之学习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解释:学习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经常的复习下学过的东西,这样做才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释:去复习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这样以来你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释:一味的学习不懂得思考的人会变得僵硬,只会思考不懂得学习的人会落后与别人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释:孔子学习名言我教给你了很多的知识,如果你学会了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如果你没有学会不知道那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智慧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释:把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心里,勤奋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也不会倦怠,对于这样来说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解释:三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好的东西学到,然后把不好的东西改掉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喜欢知识的人不如爱知识的人,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过去的一切就好像这流水一样,每天不分昼夜的流动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解释:学习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经常的复习下学过的东西,这样做才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释:去复习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这样以来你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释:一味的学习不懂得思考的人会变得僵硬,只会思考不懂得学习的人会落后与别人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释:孔子学习名言我教给你了很多的知识,如果你学会了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如果你没有学会不知道那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智慧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释:把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心里,勤奋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也不会倦怠,对于这样来说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解释:三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好的东西学到,然后把不好的东西改掉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喜欢知识的人不如爱知识的人,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过去的一切就好像这流水一样,每天不分昼夜的流动着

我们应该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没有人在自己旁边监督,只可以不讲诚信,无论什么原因,撒谎都是不对的,昨天她燕峒一起去游泳,但是今天妈妈带我去姥姥家,所以我不属于说什么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爱国是大人的事,与小孩无关,错错错错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收集整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还有意思
  • 答: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解释:学习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经常的复习下学过的东西,这样做才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解释:去复习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这样以来你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3、...

  • 有哪些关于学习的论语?
  • 答: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 对于学习,列宁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孔子说了什么?_百 ...
  • 答:16.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7.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8.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一、孔子关于学习的其他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

  •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除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
  • 答: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一些孔子写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要带意思
  • 答:1、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

  • 孔子的关于学习的名句
  • 答: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四、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五、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 孔子的读书名言
  • 答:1、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白话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白话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

  • 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及意思 三个就可以了 急需。。。~
  • 答: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解释】: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

  • 论语智慧:学习与思考
  • 答:孔子的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他的思想和教诲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孔子的名言中选取几句,探讨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和知识的力量。书籍是知识的源泉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应该珍惜书籍,让它们成为我们智慧的翅膀。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拥有智慧和知识,就能够克服一切...

  • 孔子说过的与学习及意思的名言
  • 答: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