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初中课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2024-06-01m.verywind.com
~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内容
1、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设问句的特点和作用。
3、理解文章各段所写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继续培养学生速读课文并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
 (三)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苦乐观,勇于负责任、尽责任的优秀思想品质。
二、教学设想
  (一)教学内容方面
1、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理解本文的层次结构及论证内容。
2)难点
认识苦与乐的关系。
3)疑点
认识本文的最后一段解读者之惑,使议论更稳健的特点。
  (二)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堂课上我采取把语文“嫁给”快乐的做法。其形式上,我想充分利用现代流行语、现代流行歌曲取悦学生,以教师的风趣语言、亲和态度拉近学生,说学生想听的话,让学生跟我来。
当然,针对这堂课如此设想可以。我想,对其他的有些语文课是不能这样的。
 三、媒体应用
1、教学教具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CAI课件、扩音机。
2、多媒体素材
梁启超简历、歌曲〈快乐颂〉——庾澄庆、教师学生录音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实施过程:(第二课时)(课前3分+课中45分+课后1分)
  (一)课前准备(3分)
大屏展示:(滚动字幕)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王老师的语文课堂……(配音乐)快乐颂——庚澄庆(幻1)
 (二)进入课堂(2分)
师:语文课一开
生:堂堂都精彩
师:孩子们,你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我在这儿等着你们来,等着你们来把花儿采。(唱)
欢迎来到王老师的语文课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语文生活……
  (三)导入(1分)
师:同学们,当你们看到下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话语时,你首先会想到哪一个人呢?
大屏展示:“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幻2)(老师倒数3个数,大家一起把他的名字喊出来)
生:梁启超
大屏展示:梁启超名字(幻3)
 (四)作者介绍(2分)
师:今天,梁启超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就让我们与他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
大屏展示:梁启超照片、简介(幻4)(教师以梁启超的口吻自我介绍)
师:一定要记住我的文学集子哟《饮冰室合集》
  (五)引入课文(1分)
师:据我了解:现在,你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很不能吃苦尽责。所以,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我的力作《最苦与最乐》,作为我与你们的见面礼。读后有什么想法,请写信告诉我。
大屏展示:课题《最苦与最乐》(幻5)
 (六)解题(1分)
大屏展示:(幻6)
 (七)整体感知(6分)
请全体同学速读全文,独立思考回答下边的问题。(老师计时,你们读完后举手示意)
大屏展示问题:1)、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哪几段写最苦?哪几段写最乐?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又是什么?
4)、简要概括全文写了哪些内容? (幻7)
学生交流、展示。(提示:交流时掌声是自发的,我不会提示你们鼓掌,你赞许就鼓掌)
  (八)细读理解(19分)
1、教师讲解课文第1、2自然段(7分)
大屏展示:第1、2自然段的逐层分析(幻8)
2、学生细读第三自然段后讨论互动(读1分+讨论2分+展示3分)
大屏展示问题:1)、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成语“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等其目的是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这句话的?(幻9)
大屏展示:答案参考(幻8)
3、默读第四、五自然段,争取分析这两段内容(不讨论)(6分)
大屏展示问题:作者论述苦与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最后在苦乐与责任上作者得出了怎样的人生结论?(幻10)
大屏展示:答案参考(幻10)
 (九)课文结构展示(2分)
大屏展示课文结构,师生一起回忆课文内容。(幻11)
  (十)找句品写(3分)
大屏幕展示要求:1、找出课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是怎样回答的?
2、本文中,作者说了或引用了很多包含有人生哲理的话语,请你尽量把它们摘抄下来,并体会其特点和作用?(课后全部完成)(幻12)
 (十一)延伸拓展(3分)
大屏展示:文中对责任未了的感觉:a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上;b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c纵然不见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d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对责任尽了的感觉:a如释负重;b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c海阔天空,心安理得;d无入而不自得。
请你用别的语句也来形容一下这样的感觉。
大屏展示:提供参考(幻13)
  (十二)布置作业(2分)
大屏展示:1、找出刚未找完的句不子,把找出来的句子工整的抄写在语文作业本上。
2、以“给梁启超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读此文后的感想。(幻14)
 (十三)课堂小结(2分)
大屏展示: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尽心思;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幻15)
(同时教师口诵)
  (十四)课堂结束(2分)(可在下课铃响后)
大屏展示:教师与学生的轻轻告别,学生陆续走出教室。(幻16)



  • 最苦与最乐教案10篇
  • 答: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1 教师寄语: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

  • 《最苦与最乐》八年级语文教案
  • 答: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二、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契()悲天mǐn()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而道远: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字,号别号。1895年赴北京参加...

  •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 答: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时候老人们说:“黄连最苦。”今天我说:“你们喜欢上我的课,我最乐。”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设计意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引入课文教学。二、预习检测 1、议论文的基本知识。2、...

  •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答: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语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 答: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2、写一篇心得体会。【板书设计】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最乐 贫?失意?老、死?知足、安分、达观(不苦)现象 欠钱没还如释重负 负恩惠未报尽心安理得 责得罪人没赔礼责吃苦——真乐 任...

  • 九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
  • 答:⒌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⒍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⒎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

  • 初中课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 答:二、教学设想 (一)教学内容方面 1、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理解本文的层次结构及论证内容。 2)难点 认识苦与乐的关系。 3)疑点 认识本文的最后一段解读者之惑,使议论更稳健的特点。 (二)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堂课上我采取把语文“嫁给”快乐的做法。其形式...

  • 八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 答:3?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负责任:对人、对事、对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 最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 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教学探讨 本文中以尽责与否来谈人生的苦与乐,旨在勉励人们做一个勇于负责的人,并学习...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第二课时教案
  • 答:最苦与最乐 一、字词 达观 监督 海阔天空 如释重负 大抵 心安理得 任重道远 悲天悯人 卸却 二、分析 1、责任未了痛苦是无法解脱的。2、具体地说明责任未了痛苦是无法解脱的主旨。3、最快乐的事是尽责任人生要勇于负责。4、深入论证苦和乐的关系。5、责任是无法推卸的,要勇于负责。教案 ...

  • 《最苦与最乐》网络衔接课
  • 答:没有完成自己签订的契约,就只能自食苦果了。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最苦与最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会明白国家大任。因此在本文的讲解过程中,我并没有从梁启超的角度去大谈社会背景等等,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的社会及人生给学生予以引导,与学生一起谈论,让他们知人论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