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韩非子·五蠹》

2024-05-21来源:本站编辑

  • 《五蠹》原文及译文
  • 答: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

  •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 答: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如下:作者:韩非。创作年代:先秦。1、原文 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

  • 《五蠹》原文及翻译
  • 答:《五蠹》是《韩非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集中反映了韩非子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思想。所谓“五蠹”,是把五种人称为社会的蛀虫,“蠧”是蛀虫的意思,这五种人是:儒者、游侠、纵横家、御患者、工商之民。因为韩非是主张法治的,而儒家主张仁义,游侠能触犯法律,韩非是主张耕战的,御患者逃避兵役,...

  • 《五蠹》原文及翻译
  • 答:翻译:在上古时代,人口稀少,鸟兽众多,人民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这时候出现了一位圣人,他发明在树上搭窝棚的办法,用来避免遭到各种伤害。人们因此很爱戴他,推举他来治理天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腥臊腐臭,伤害肠胃,许多人得了疾病。作品介绍 《韩非子·五蠹》是战...

  •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翻译
  • 答:五蠹原文阅读如下: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

  •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注释
  • 答:后来韩非的著作如《孤愤》、《五蠹》等传到秦国,秦始皇读后十分欣赏韩非的才识。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这个时期经历了自春秋以来约300年的战争动乱,奴隶制社会结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巩固,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也初步确立。当时人们渴望出现一个统一的、安定的、发展的政治局势,这成为全国人民一致的愿望...

  • 韩非子五蠹原文及注释
  • 答:部分注释如下:1、韩非子·五蠹:这是韩非子的著作《五蠹》中的一段话。五蠹是指危害国家的五种蛀虫,即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韩非子在文中批评了这五种人对于国家的不良影响,并主张加以消灭。2、有圣人作:指出现了有智慧的人。3、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用树木搭建巢穴以...

  • 五蠹儒以文乱法原文及翻译
  • 答:五蠹是指的五种危害国家的蛀虫,包括儒学人士、纵横家、游侠、逃避兵役的人、商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而借力于国也。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

  • 韩非子,五蠹。是什么意思?
  • 答:韩非《韩非子·五蠹》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简译: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

  • 韩非子《五蠹》
  • 答:《五蠹》是代表韩非子政治思想的重要论文。作者根据古今社会变迁,实际情况,阐明他所主张的法治思想是合于当时的时代要求的。韩非斥责当时的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为五蠹,因而主张养耕战之士而除五蠹之民。相传秦王见此文后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嬴政发出如此感叹一方面是由...


    网友点评:

    丰疤索18065261497:   守株待兔出自哪里? -
    石嘴山市2011回复: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丰疤索18065261497:   守株待兔的故事
    石嘴山市2011回复: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希望能帮助到你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