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分析孟子的辩论技巧

2024-05-30来源:本站编辑

  • 《孟子 梁惠王下》中孟子用了怎样的论辩技巧
  • 答:使齐宣王不得不在内心赞同,虽然他口头上不愿表态,从而达到规谏国王的政治目的;(2)破斥两端法,针对论敌用假言推理与选言推理的综合方法进行的责难,孟子从容应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予以有力的破解;(3)提出新论点法,即当论敌用假言和选言推理进行论辩时,采取肯定一面另提新论点...

  • 《孟子》的论辩文有哪些特征?
  • 答: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入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役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

  • 孟子在论辩时有何特点?
  • 答:孟子在论辩时,一方面善于采取层层追问、步步进逼的方法,使对方无法躲避,理屈词穷;同时也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充满爱憎的感情,从而富于强烈的文学色彩。《孟子》中还有一类单纯发表议论的较长的篇章,虽然没有标题,但它足围绕着一个中心的问题作较详论述的,实际上已接近于较完整的议论文。如《告子上...

  • 以寡人之于国也分析孟子的游说艺术
  • 答:一、避其锋芒,“投其所好”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治国主张的两个关键词:王道、仁政。从五六两个自然段看,孟子提出的王道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讲到了顺应自然,而顺应自然的目的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为了生产,为了养生丧死无害。这是从物质生产方面说的。但是在第六段中他又提出来,物质...

  • 浅谈《孟子》的论辩艺术技巧
  • 答:摘 要: 孟子是战国时代首屈一指、技压群雄的论辩大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天才的雄辩家。善于论辩是《孟子》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其论辩艺术技巧主要有回避术、转换术,求同求、擒纵术,圈套术、包抄术,比附术、诡辩术,追问术、反诘术,铺陈术、排比术等,可谓集先秦论辩艺术之大成。关键词 :《孟子...

  • 《孟子》和《墨子》在论辩上的区别
  • 答:此外孟子在论辩过程中经常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笔锋犀利,气势磅礴,雄辩有力.而墨子的论辩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

  • 寡人之于国也谈孟子辩论技巧
  • 答:在论辩技巧上采用的是“请君入瓮”。这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也有体现:“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目的是告诫君王不要推卸责任,“在其位应谋其政”,不能鱼肉百姓。二、排比手法 在巧妙指出了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之后,孟子因势利导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王道之始”要...

  • 孟子三章论证思路
  • 答:在开始辩论之前,孟子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论点。他需要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对与之相关的关键词汇进行定义和解释。这样,他才能确保自己的论述具有连贯性和说服力。二、表达清晰与生动 孟子在辩论中不仅追求逻辑的严谨,还注重语言的生动和清晰。他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使自己的观点更易于理解和...

  • 孟子的辩论技巧
  • 答:辩论技巧:1.用比喻手法向宣王发问明显浅显问题:以不举一羽、不见舆薪、不为长者折枝比喻“不为”,以不能挟太山以超北海比喻“不能”等,目的是请君入瓮,引出对“仁政”的议论,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为。2. 正反对比: 以“挟太山”与“为长者折枝”对比阐述“不为”与“不能”...

  • 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事例
  • 答:孟子辩论技巧之偷换概念事例一: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被称为论辩的典范之作。在孟子和齐王这段经典对话中,偷换概念是他诡辩的手段。二人对话时,孟子说到齐王的政治理想:“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认为齐王的理想,是缘木求鱼。并举小国...


    网友点评:

    闾于阅19222581461:   分析下 孟子 许行章 的论辩特色 -
    和田地区762回复: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曾受学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为了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他曾游说诸侯,历经邹、齐、鲁、宋、膝、梁(魏)等国,但都...

    闾于阅19222581461:   墨子与孟子的两人论辩制胜的技巧有什么相同之处 -
    和田地区762回复: 均是设置陷阱,诱敌深入,使对方降低心理防线,引发对方一步步向他们的理论依据偏向,让对方不得不信服他的观点

    闾于阅19222581461:   孟子在谏言时多用什么方法? -
    和田地区762回复: 以善于论辩著称,他的善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理上的优势,对自己要推行的政治主张十分自信,且很善于揣摩对手的心理;二是 在论辩中常大量运用讽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迂回进逼,使得对手无法招架和还击.

    闾于阅19222581461:   论述《鱼我所欲也》的论辩艺术 -
    和田地区762回复: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之大家,被称为“孔子之后第一人”.他生活的战国中期,诸侯争雄,众说蜂起,儒家思想处于信仰危机阶段,当时的形势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