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唐雎不辱使命讲了什么故事

2024-06-04来源:本站编辑

  •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背景
  • 答:你好 故事背景: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 杨雎不辱使命翻译
  • 答: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

  • 唐睢不辱使命中的安陵国当时灭亡了吗
  • 答:当时秦王的易地阴谋没有得逞,所以还没有灭亡。史料记载:安陵国(《说苑·奉使篇》记作鄢陵,《史记·魏世家》记作安陵氏),与信陵国,宁陵国一样都是魏国贵族的封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先后被迁为家人。唐雎虽不辱使命,但改变不了大局。宁陵君魏无咎后来被陈胜立为魏王,秦军攻来,咎为其...

  •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答:秦王对唐雎说,寡人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这个地方,安陵君不答应,为什么?

  • ...回答问题。1.本文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最后...
  • 答:1.①故事的主要矛盾是秦王提出要“易安陵”,安陵君却“愿终守之”,而秦王“不悦”,这便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②面对这一矛盾,唐雎出使秦国,以“布衣之怒”与秦王的“天子之怒”针锋相对,并效法“三子”挺剑而起,解决了这一矛盾。  ③结果是“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顺利...

  • 唐睢不辱使命翻译简化
  • 答:秦王变了脸色,耸身而起,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保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唐睢不辱使命的创作背景:唐雎不辱使命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秦国与安陵国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秦王一直垂涎安陵国的土地,...

  •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 答:这把秦王不可一世、骄纵蛮横的形象推向高潮。同时也为后文的“矣”字所展现的前倨后恭的丑态做铺垫。刚刚还盛气凌人的秦王现在倒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只剩个外强中干的躯壳了来体现秦王是一个耀武扬威、阴险狡诈、外强中干、前倨后恭的君主性格特点。《唐雎不辱使命》的中心思想 第一段 故事的起因...

  • ...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利益?
  • 答: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 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

  • 唐什么不辱使命
  • 答:唐雎不辱使命 雎读音:(jū)《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唐雎不辱使命 作者: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


    网友点评:

    包蓝纨18839753135:   唐雎不辱使命中故事的经过与结果是什么? 不要太长.. -
    和顺县759回复: 1.起因:战国末年,秦王嬴政向安陵郡挑衅,以换地为名想挑起战争. 2.过程:安陵郡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国,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嬴政,与始皇唇枪舌战,举聂政等刺客的例子,并要用剑刺秦王,终于使秦王嬴政屈服. 3.结果:始皇失败,换地未成.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

    包蓝纨18839753135: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 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2,唐雎是怎样做到不辱使命的? -
    和顺县759回复: 1,用简洁的语言把内容提要叙述出来就可以. 2,唐雎以"士之怒″的行为和针锋相对、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做到不辱使命的.

    包蓝纨18839753135:   唐雎不辱使命讲述了什么故事 -
    和顺县759回复: 唐雎没有辜负安陵君给他的使命,秦王放弃夺取安陵国土地的无理要求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