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仁政比之于孔子的仁学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孔子的仁学,仁政思想
  • 答: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

  • 孔子的仁学,仁政思想是什么?
  • 答:孔子以后的几位思想家孟子、墨子和荀子都对仁学有重要发展。尤其是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影响后世极大。孟子把"恻隐之心"看成"仁之端"。孟子看到了人生具有的良知、良能,看到了人所共有的怜悯、同情之心,进而把仁看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依据,因而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 孔孟思想的不同
  • 答: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他的仁学思想是继承孔子仁学的核心基础之上的,通过鲜艳的“...

  •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什么
  • 答: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同时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 比较孔子与孟子的''仁''思想
  • 答: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所代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孟子的“仁政”说,虽已转到新兴地主势力的立场上,但其“仁政”说是建立在“民为贵”、“君为轻”的基础...

  • 孔子的仁学思想有何意义?
  • 答:孔子仁学思想在当今社会还具有它的借鉴意义,作为一种思想伦理体系,孔子的仁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所有儒家经典中最能反映孔子仁学思想的莫过于《论语》,其中出现“仁”的章节多达五十九处,而每次孔子对“仁”的解释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对这些章节的...

  • 什么是孔子的仁学,仁学政思想?
  • 答: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长久影响中国社会的伦理思想体系联系起来,那怎么能让它有个根基呢?“尊重他人”(“爱他人”)这样的道德观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学”相联系的。如果我们抛弃了孔子的“仁学”理论,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于人...

  • 孔子德政和孟子仁政的异同
  • 答:第二,“取于民有制”,对农民、商人、市民、行旅一律轻其税赋,其的宗旨是轻税敛, 使利归于民。第三步: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弟之义。”使民众在闲暇时修礼义、明人伦, 激发起民众的道德意识, 养成遵循伦理规范的行为习惯。孟子的仁政与孔子德政之别, 不是背离, 而是完善和发展, 仁政赋予...

  •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有什么价直与意义,结合现实谈谈...
  • 答: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三、政治及经济方面 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 “仁”、“...

  • 孔子的“仁学”包括哪些内容?
  • 答:孔子认为孝是为政的始基,孝悌是可以实现和操作的道德实践,从孝悌在家庭内部的实行推扩至整个国家,仁政的目标就可达到。从血缘、人伦、亲亲的传统社会结构去重建稳定有序的政治伦理环境;通过彼此相连、亲情感通的互动,建立起父子血缘亲亲之情所衍生的日常人伦秩序;通过为政者的率先垂范使民得到教化,而...


    网友点评:

    叶佩满17833511058: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 -
    武侯区2320回复: A 此题主要考查对孟子思想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的关系,提出仁政的思想,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可以看出孟子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具体化.“明天人之分”是荀子的思想.因此答案为A.

    叶佩满17833511058:   孟子仁政与孔子德治的区别 -
    武侯区2320回复: 孟子仁政与孔子德治的区别在于孟日取义,孔日成仁.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任何政治思想的基础是它对人性的理解和界定,不同的人性观必然导致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策主张.孟子的性善论为仁政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孟子主张人先天性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要求努力培养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即"养浩然之气".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天生都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为"四端",此"四端","非由外铄我也,我固之有也",而它们正是仁-义-理-智"四德"的基础.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

    叶佩满17833511058:   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子的仁义有什么区别 -
    武侯区2320回复: 孔子讲仁,是说人心,人心要充满爱,爱自己,也爱别人.孟子仁政,是说政治,政治要体现仁爱,把爱护人的精神融入到执政中去.荀子仁义,是说行为,行为要符合仁义,在义这种行为中,要贯彻仁的精神.从个人修养,到政治生活,到社会道德.从点到面,不断发展,持续推广.

    叶佩满17833511058:   仁政是什么? -
    武侯区2320回复: [答案] 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 “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

    叶佩满17833511058:   孟子的政治思想研究 -
    武侯区2320回复: [答案] 一、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