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公孙丑上有三个重点是哪三个

2024-06-02来源:本站编辑

  • 《孟子》的论辩艺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答:孟子还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上述观点皆本人的浅显之谈,对于亚圣孟子的散文,还待深入研究。 注释: [1]《文心雕龙·论说》,意为:“一个人论辩的价值,比国宝九鼎还贵重;三寸之...

  • 《孟子》中的重要篇目,(文章)有哪些,具体说出第几篇
  • 答:《孟子》一书共七篇,有三万五千多字,七篇分别为:● 梁惠王上 ● 梁惠王下 ● 公孙丑上 ● 公孙丑下 ● 滕文公上 ● 滕文公下 ● 离娄上 ● 离娄下 ● 万章上 ● 万章下 ● 告子上 ● 告子下 ● 尽心上 ● 尽心下 每篇的具体内容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www.guoxue.com/ji...

  • 孟子(4-8卷) 重点
  • 答: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

  • 翻译《孟子.公孙丑上》的: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路孰贤?
  • 答:公孙丑上·第一章 译文 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掌权,管仲、晏子那样的功业,能再次建立起来吗?"孟子说:"你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罢了。有人问曾西说:'你和子路相比,谁贤?'曾西不安地说:'子路是我的先人所敬畏的人。'那人又问:'那么你和管仲相比谁贤?' 曾西顿时很不高兴地说:...

  • 四心是指哪四心呀?
  • 答: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也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1、恻隐之心: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2、羞恶之心:羞耻心是义的发端。3、辞让之心: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4、...

  •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和“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
  • 答:孟子告诉公孙丑如何善养他的浩然之气时提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对于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先不要有所预期,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心里要想着这个事儿,也不要去助长它。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助:帮助; 之:代词,代禾苗; 长:生长; 者:...的人;非:不; 徒:...

  • 急求(孟子.公孙丑上)"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翻译
  • 答:意思是: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出自《公孙丑上·第二章》,选自战国孟子的《孟子》。节选原文: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 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

  • 超短的文言文(含重点字注释)
  • 答: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

  • 孟子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强势人格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 答:(《孟子·梁惠王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然而,没有行为的积累,哪有人格的提升?没有内力的修养,哪有环境的和谐?第三层次:包容化育:包容化育是强势人格的最高层次。“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这就是说,具有强势人格的人...

  • 孔子,孟子,荀子是如何强调“孝”的重要性的?他们认为“孝”应该包括哪些...
  • 答:“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 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 孝子不从命乃衷( 忠) ; 从命则亲辱, 不从命则亲荣, 孝子不从命乃义; 从命则禽兽, 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 是不子也; 未可以从而从, 是不衷( 忠) 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


    网友点评:

    闻贵影19669768716:   《孟子·公孙丑上》 -- 《恻隐之心》的文章主题是什么? -
    开县1137回复: 人们同情,怜悯,一切可行性.

    闻贵影19669768716:   寓言故事出自《孟子.公子小丑上》 -
    开县1137回复: 1.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闻贵影19669768716:   <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 -
    开县1137回复: 揠苗助长1. 成语-揠苗助长【发 音】yà miáo zhù zhǎng【释 义】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出 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

    闻贵影19669768716:   <<孟子>>是一本怎样的书? -
    开县1137回复: ----《孟子》】 这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