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的仁政体现在哪个方面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孟子的“仁政论”是怎样体现的?
  • 答: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

  •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 答: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他与弟子的言论集《论语》一书中,另外、孔子编定的"六经"也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政治思想。孔子建立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经济、历史、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他是通过"述"与"作"两方面的工作形成的,"述"是他把周以前的古籍文献作了...

  • 诸子百家中,孔子在政治上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战国时期的孟子又是如何...
  • 答:虽令不从”.其次,选拔官吏要以道德为标准,孔子认为,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在没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么人民就会信服;如果没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则民不服.再次,他主张推行教化,反对统治者的杀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就像草随风...

  • 《寡人之于国也》中总结一下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文中如何体现的(共七...
  • 答:一)养民: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二)教民: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1.养民有六条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

  • ...曾子等古代先哲,“子”是他们的名字吗?“子”的含义是什么...
  • 答: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孔子、孟子和曾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 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答: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2、孟子将伦理秩序视作政治的理想状态和追求目标。鲜明体现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

  •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有什么价直与意义,结合现实谈谈...
  • 答:孟子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

  •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哪几个方面
  • 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让梁惠王自己提出疑问,从梁惠王自己标榜的尽心于国的表现赈灾救民人手分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赈灾救民是它最基本的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使其乐其所为,这当然是仁政的具体表现。第二部分孟子采用了“引君入瓮”的论辩方式,让梁惠王承认了自己与邻国之政...

  •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有什么价直与意义,结合现实谈谈...
  • 答:孔子虽然从各方面对“仁”加以阐释和规定,但更多是局限于道德伦理、人生哲学领域;由于孔子罕言“性与天道”,从而使其仁的论说缺乏终极价值依据。为了使孔子之仁具有本体论依据,孟子着重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从内在性(心性)与外在性(天命)两个层面为“仁”寻找终极的价值依据,在其仁政学说与人性善理论之间...

  • 孟子“仁政”说的内容是什么?
  • 答:孟子的浩然之气、舍我其谁的精神气概,都来源于他的这个伟大发现。孟子认为,政治就是赢得人心。他觉得这个太重要,但又很简单。他相信统治者只要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领会这个原理,一定愿意去做。孟子劝齐宣王行仁政,但齐宣王有些犹豫,感觉自己做不到。在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中,齐宣王说出了自己的“...


    网友点评:

    丁寿点17148219018:   与孔子的仁政思想相比,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特点 -
    湛河区2880回复: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孔子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而孟子同时提出了自然持续利用的思想.

    丁寿点17148219018:   孟子的"仁政",是怎么回事? -
    湛河区2880回复: “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

    丁寿点17148219018:   孟子“仁政”说的内容是什么? -
    湛河区2880回复: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

    丁寿点17148219018:   的主要观点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的具体体现 -
    湛河区2880回复: 1. 给加横线字注音 1.体恤( ) 2.域( )民 3.寡( )助 4.忧患( ) 5.畎( )亩 6.拂( )士 2. 列句加横线字意义相同项( ) A.池非深 园林池沼宽畅 B.兵革非坚利 汗点兵 C.胜者 木者 D.攻亲戚所畔 辍耕垄 E.行拂乱其所 则家拂士 3. 用/标边句朗...

    丁寿点17148219018:   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
    湛河区2880回复: “实行仁政”是孟子的政治核心.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丁寿点1714821901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的具体表?得道者多
    湛河区2880回复: 仁政的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