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季承天四夜游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记承天寺夜游名句
  • 答:《记承天寺夜游》的名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

  • 记承天寺夜游字词全译
  • 答:《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小品文,是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黄州期间的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寥寥八十四个字就创造出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并饱含着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理状态。当时,作者因罹文字狱被贬至此,虽为团练副使却形同罪人,过着失意而闲居的生活。他在经受了贬谪的打击与痛苦之后,在贫困...

  • 记承天寺夜游创作背景
  • 答:《记承天寺夜游》由苏轼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因“乌台诗案”被判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险些丧命。12月作者获释出狱,随后他又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官。此时作者心情忧郁,但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夜游的原因是什么
  • 答: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

  • 记承天寺夜游的意思
  • 答:记承天寺夜游的意思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欲:想要,准备。月色:月光。入:照入,映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起:起身。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行:出行。念,想到。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亦:也。寝:睡,卧。相与,共同,一同。步,...

  •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的共同点
  • 答: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月色的美好,以及环境的幽静。1、《记承天寺夜游》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 答:《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 苏轼夜游承天寺是在哪
  • 答: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承天寺”指的是湖北黄冈县城南的承天寺。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


    网友点评:

    童疯新13092196325:   记承天寺夜游的人生感慨是什么? -
    井陉矿区1094回复: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回信,信中称赞江南山水之美,文辞清丽.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游记.承天寺,湖北黄冈市南一寺庙.夜,指游玩时间...

    童疯新13092196325: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
    井陉矿区1094回复: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脱下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门外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