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实行仁政的好处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寡人之于国也 君王为什么要施行仁政
  • 答:刚讲完,给你列几个关键词。孟子主张性善论。以民为本。国君应保民,以民为乐。孟子的政治理想:仁政之初,仁政之诚。重视道德教育。实行仁政清除暴政。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PS.刘备算个渣渣?!!

  • 孟子主张什么
  • 答:孟子主张“仁政”。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 施行仁政与人和意义是否相同
  • 答:不相同。施行仁政,专指国家统治者,实行对百姓生活有利的各项政策措施;人和,是古人归纳的事业成功条件之一,即要想获得事业成功,一般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人和专指得到大家拥护。统治者“施行仁政”,才能更好地促进“人和”。

  • 孔子德政和孟子仁政的异同
  • 答:在儒家学说中,孟子向来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嫡传,孟子对孔子的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在治道观上也是如此。治道即治理之道,为政之道。在治道观上,孔子主张施行德政;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孔子德政与孟子仁政的异同。相同点:1、孔子德政和孟子仁政的目标都是重建社会伦理秩序。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当代社会实行仁政意义,是否行得通?
  • 答:历史证明,离开法治的所谓德治或者离开德治的所谓法治,结果都必然会使整个社会失范,甚至变成人治或专治。同时要看到,德治是实行法治的根本保证。法与德均属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上层建筑,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的实施不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来维护;法律则...

  • 孔子和“仁”和孟子的“仁政”有什么区别?
  • 答:所以说他只能四处流浪,传播他的理念。所以说这两者的效果当然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说孟子比孔子的影响更深远。2、观念不同:孟子服侍的是君王,所以说他多对君王要求,要求皇帝实施仁政,以及讲述各种实施仁政的好处,君王要做到爱民如子,不能过度的杀戮,要减轻刑法,减少赋税,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样...

  • 中国古代君王的暴政和仁政对比
  • 答:而仁政的君王从谥号或庙号上也能窥知一二,比如清圣祖仁皇帝(康熙)、明仁宗。 但谥号或庙号中有“仁”的,未必是仁君。因为“仁”其实是对官僚阶层或其预备队“士子”的待遇比较优厚,大部分情况是君主本人性格“仁儒”,不一定能够行仁政,比如宋仁宗、清仁宗(嘉庆)。 kdinfool | 发布于2013-04-22 举报| ...

  • 试以《齐桓晋文之事》说明孟子论辩文字的特点
  • 答:在《孟子见梁襄王》中同样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不嗜杀人,行仁政所能够产生的巨大效果。“禾苗雨露”一喻中,孟子以禾苗比喻老百姓,以雨露比喻君恩,生动地表明君恩对老百姓的重要性,以及实行仁政的好处。“水之就下”一喻更是表明实行仁政,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归附。对此,汉代的赵歧《孟子题词》说:“...

  • 孟子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 答: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 民贵君轻: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性本善:孟子相信每个人都是向往善良的。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

  •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要求统治着怎样治国?
  • 答:井田制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朱熹评日:“此法不修,则田无定分,而豪强得以兼并,故井地有不均;赋无定法,而贪暴得以多取,故毂禄有不平。此欲行仁政者之所以必从此始,而暴君污吏则必欲慢而废之也。”由此可见,孟子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实行井田制度和适当的税收制度,以保障百姓的基本...


    网友点评:

    益养梅18636703226:   学完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代的影响 -
    双塔区2031回复: [答案] 本文的主旨及思路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

    益养梅18636703226:   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和看法是怎样的? -
    双塔区2031回复: 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是孟子学说中的“仁政”、“民本”思想、“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仁政"这种儒家思想在它诞生之后的很多个朝代中都作为统治者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在当代的哲学研究中,这种思想还是具有先进性,时代性.

    益养梅18636703226:   儒家文化对中国来说到底是什么作用? -
    双塔区2031回复: 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存在了两千多年,且是正统思想,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1、儒家思想中可取之处: (1)提倡以孝治国、统治者要实行仁政.有利于缓解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 (2)提倡仁、义、礼、智、信,有利于培养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这一点倒现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礼仪之邦; (3)儒家的《诗》《书》《礼》《仪》、《春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 2、儒家思想不可取之处: (1)提倡“三纲”实质是压迫人民、压迫妇女的政策; (2)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从四书五经命题,兼顾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人才.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