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寡人之于国也所有比喻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讲述了战场上的什么故事呢?
  • 答:《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讲述了战场上败退逃跑的故事,以此来比喻不施行仁政的后果是大同小异的。这个故事是在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疑问时讲述的。“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您喜欢打仗,让我用打仗时的逃兵来做比喻吧。“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寡人之于国也 大概内容讲的什么?的什么?
  • 答:《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其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

  • 寡人之于国也中“于”在文章各部分含义
  • 答: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之”是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无实际意义 “之于”是对于,文章取第一句话为标题,所以不能独立理解.应当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一起理解,我对于国家,真是真是费尽心力了.因为谓语是尽心焉耳矣,于国是状语,于就应该为介词,对,对于的意思 ...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 答:《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以下部分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

  • “寡人之于国也”的译文
  • 答: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

  •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分为几部分?
  • 答:从具体段落来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提出疑问。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鉴赏
  • 答: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

  •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 答: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

  • 高中语文如何讲解《寡人之于国也》第5到7段的结构特点,比喻论证,划分...
  • 答: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课时安排: 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一、导语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二...

  • 找出《寡人之于国也》中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句子
  • 答:《寡人之于国也》的仁政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的名篇,该文以慑人的气势和雄辩的说理阐明了孟子的治国之策,有力宣扬了他的仁政思想。深入研读课文,我们发现孟子的仁政思想,带有朴素的经济社会发展观的萌芽。首先,孟子的仁政主张以民为本,核心就是关注民生。文章开头描述梁惠王以“移民...


    网友点评:

    匡品扶17645592143: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凶,食词类活用 -
    吴兴区2365回复: 结构助词:表修饰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而,弃甲曳兵而走 而《寡人之于国也 》虚词整理. 而:的: 以:表并列,则何如 以:去独,不译,表转折 (3)兵刃既接. 之:却:却,按照,王道之始也 之,表转折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而:(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而.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之. (3)五亩之宅,并且,不译:去独,树之以桑 以:(1)寡人之于国也 之:把:凭着:(1)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 (2)以五十步笑百步. (3)养生丧死无憾:根据

    匡品扶17645592143:   语文书必修三上《寡人之于国也》全部的注释,谢谢 -
    吴兴区2365回复: (1)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 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之:这样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3)于:介词,对于.(4)尽心焉耳...

    匡品扶17645592143:   ”寡人之于国也”中“之”“于”是什么用法 -
    吴兴区2365回复: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于:介词,对其他用法: 1、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到2、之 ①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衬音,无意义 ③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④五亩之宅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 ⑥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匡品扶17645592143:   寡人之于国也一些问题 -
    吴兴区2365回复: 本文的主旨及思路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