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调了什么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主旨是什么?
  • 答:意思: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什么?
  • 答:这论述战争三要素是共有三个,一是天时地利,还有人和在这三个要素中,他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得出作为君王,必须要实行仁政的观点,也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作品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外文名称 A just ...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道理
  • 答: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篇古文说的道理是: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分析: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到底是什么啊?
  • 答:出处:战国.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节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请问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

  •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心思想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侧重强调什么 快。。。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
  • 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旨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个时候战争是激烈的,他主张“仁政”...


    网友点评:

    迟尝齐1586993286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了什么政治主张 -
    东港区397回复: 施仁政

    迟尝齐15869932866: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
    东港区397回复: “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道的意思为施行仁政)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

    迟尝齐15869932866: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说明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
    东港区397回复: [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迟尝齐1586993286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反映了孟子怎么样的思想?
    东港区397回复: 反应了孟子在施政上得核心思想“仁政”,此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道”指道义,道德.此处更强调的是君主的施政方针,要爱惜民力,与邻友好 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也反应了仁政和保民的思想与见解 希望被选!呵呵

    迟尝齐15869932866: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张 -
    东港区397回复: [答案] 主张“仁政”

    迟尝齐1586993286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
    东港区397回复: [答案] 施行仁政的思想,请点击“采纳为答案”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