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结构图解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思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 答:(2)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3)文章上部分运用举例说明,下部分运用对比说明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译文:1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 孟子三章论证思路
  • 答:孟子三章论证思路如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本文的论证层次可以划分为: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归纳总结。首先,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指出三者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其次,通过列举战例,分析论证了三者的关系,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二、富贵不能淫 本文的论证层次可以...

  • 孟子三章中的对举句有哪些
  • 答:具体如下: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出自《孟子...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什么意思 ?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释义: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注释八上)
  • 答:道,正义。下同。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寡:少。之至:到达极点。畔:通“叛”,背叛。之:意思是“到、到达”。至:意思是“极点”。顺:归顺,服从。望采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什么意思?
  • 答: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这句是出自于先秦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

  •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的意思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口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与赏析
  • 答:二章标题字数相等(皆八字),每章标题都是由两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标题都用对比,观点鲜明。然而,就标题与该文论点的关系而论,二章却又各有千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章主要论证战争胜负的条件取决于人心的向背,突出强调“道”的作用,即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是故,论点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及其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赏析
  • 答:(2)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3)文章上部分运用举例说明,下部分运用对比说明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论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


    网友点评:

    薄鸿肢1377515164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
    临夏市1305回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失利而言);论据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守一方失利而言).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天下顺之,失道寡助——亲戚畔之(从战...

    薄鸿肢1377515164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临夏市1305回复: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个时候战争是激烈的,他主张“仁政”以统一天下.因此,在《孟子两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中...

    薄鸿肢1377515164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章特点和论点,孟子的主要资料.
    临夏市1305回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yú),邹(现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曾经游历齐、宋、魏、梁等诸侯国,宣传先...

    薄鸿肢13775151643:   ( )道多助,( )道寡助. -
    临夏市1305回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