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者失道者的论句

2024-05-16来源:本站编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论据是哪句
  • 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例子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 每个观点举例...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嗯,实行仁政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那么我们看一下,嗯,在嗯,我国的战争,国内战争当中,中国共产党让他得民心,他关心百姓,得到百姓的用户啊,所以他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蒋介石呢,他是民心,他呃在抗日战争中消息框债,所以说他实力明星他就败了。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主张并举两个事例来证明...
  • 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这是一种规律。道解释为道义。是精神上面关于认知的一个规范。再简单点就是你的道德素养和品质素养。素养越高,生活圈的品质就更高。素养越低,你周围的人际环境品质就更差。这都是精神层面的。如果说要举例。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很这样的例子。就拿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借贷...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例子有哪些?
  • 答:古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如下: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商朝的汤讨伐夏朝的桀,夏朝的桀没有道义,没人帮助她,商朝的汤有道义,有很多人帮助他。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朝的纣时,商朝的纣没有道义,所以没有人帮他,而姬发恰恰相反。3、...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实论据 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实论据
  • 答: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例子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
  • 答: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例子:商纣王沉溺酒色,奢糜腐化,残忍暴虐,荼毒四海,迫害忠良.周武王大举义旗,四方诸侯纷纷响应,推翻了商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秦朝末年,农民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后称王.富贵了的陈胜不仅忘记了少年时的承诺,而且变的贪图享乐,最终兵败被杀 ...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
  • 答: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答:14、怎样理解文中“道”的意思?答:仁政15、武王伐纣、牧野倒戈,能够 证明文中所说什么道理?答: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6、为什么君子能够“战必胜”?答:已得人心,无往不利。17、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答:二、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

  •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的意思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口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目的是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


    网友点评:

    方浦肢13829261375: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重点句子 -
    德昌县345回复: 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方浦肢13829261375:   从《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
    德昌县345回复: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

    方浦肢1382926137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
    德昌县345回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道:仁政.意思是: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而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现多用来形容正义的事业就能得到支持,不合乎正义的倒行逆施则会遭到人们的反对.

    方浦肢1382926137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德昌县345回复: 中心论点:站在正义,得到众人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孤立.用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来论证

    方浦肢1382926137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德昌县345回复: 文章的题目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我觉得中心论点当然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过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句.

    方浦肢1382926137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德昌县345回复: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