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文言文中以的五种用法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文言文以字用法归纳
  • 答:以的用法:1、作为动词,有认为,有,用,举用的意思;2、作为介词,有因、因为、由于、用、拿等意思;3、作为连词,有和、就、来,以便等意思。以的用法的具体介绍:1、作为动词 (1)认为。例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列子·汤问》译文:一个小孩子说...

  • 以在文言文各种意思
  • 答:5、凭,靠 6、按照,依照 7、根据 8、通“已”,已经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12、为 6. 文言文中“以”的所有意思和用法 以===有3种用法。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

  • 1、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填上序号 a、因为b用c、用 ...
  • 答: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7、“以”后接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译作“把、用、在、凭借、因为、按照等”。8、“以”后接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二、 "以"用作动词 。1、“以”后接主谓式短语,常译作“认为”。三、 "以"用作连词。1、 表并列,前后文意无主次之分,...

  • 在文言文中,"以"的各种义项有什么区别
  • 答:4)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于”例:1)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2)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3)...

  • 文言文中“以”和“与”的多种解释 及例句?
  • 答: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②所谓...

  • 文言文中 【以,之,于,为,已,其,焉】的所有用法(词语的翻译),一个用法...
  • 答:一、而二、何三、乎四、乃五、其六、且 七、若八、所九、为十、焉 十一、也 十二、以 十三、因 十四、于 十五、与 十六、则 十七、者 十八、之 一、【而】 1、连词:可连结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作 “和”或“及”或“又”。如:闻善而不善,皆以告...

  • 初中文言文以的用法
  • 答:例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①:倾之,烟炎张天. 例②: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以yǐ〈动〉(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 本义:用)(2) ...

  • 求文言文中:之、以、其、焉、于的用法,意思。要详细全面。
  • 答: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
  • 答: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动词,介词、连词,例句有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一、动词。1、认为。2、用,举用。例句及翻译: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2、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我...

  •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有哪几种?
  • 答: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


    网友点评:

    洪丽傅15326019327:   古文中的“以” -
    茂南区1486回复: "以"字在古文中,就词性而言,有六种,至於语法上的用法,也大致如是.详见下文. (一)动词 1.用.如:“以礼待之”.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仰赖、凭藉...

    洪丽傅15326019327:   文言文中“以”字的几个用法1.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2.梁亭觉之,因请其尉3.尉以请宋就4.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5.转败而为功,因祸而... -
    茂南区1486回复: [答案] 1.因为 2.于是 3.用,拿 4.把 5.最后没“以”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