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文言文二则详细笔记

2024-05-30来源:本站编辑

  • 六年级第22课文言文二则笔记
  • 答:六年级第22课文言文二则笔记如下:1、重点词语: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其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2、句子翻译:太山:高山。汤汤:水流的样子。3、内容理解:本文讲述了古代非常有名的琴师伯牙与锤子期一起赏琴的故事。伯牙弹...

  • 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
  • 答: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如下:伯牙鼓琴翻译笔记: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

  •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笔记
  • 答:一、《伯牙鼓琴》1、原文: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2、翻译: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登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雄伟而庄重,...

  • 庄子二则文言文知识梳理
  • 答:1.【《庄子》故事两则归纳通假字、一词多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①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②于鹓雏(yuānchú)发于南海:起飞、从于是鸱得腐鼠:在而飞于北海:到达③之子知之乎:代词,鹓雏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文言文二手伯牙古琴预习课堂笔记图片
  • 答:文言文二手伯牙古琴预习课堂笔记如下:1、重点词语有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其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2、词语翻译:太山:高山。汤汤:水流的样子。3、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

  • 《文言文两则》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答:1. 文言文两则 主要内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邹县)。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

  • 六年级上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笔记
  • 答:六年级上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笔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1、主题和背景知识:在这两篇文言文中,第一篇《伯牙鼓琴》讲述了古代一位名叫伯牙的琴师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知己和音乐艺术的珍贵;第二篇《书戴嵩画牛》讲述了古代著名画家戴嵩画牛的故事,强调了仔细观察和尊重客观事实的重要性...

  •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
  • 答:3.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里面是《学弈》、《两小二辩日》两篇篇幅 学奕古文注译原文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 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yuán)弓缴(zhuó)而 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 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 七年级下册语文言文俩则
  • 答:1. 七年级下册 古文二则【郢人】 伯牙善鼓琴】翻译 (原文)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 22文言文二则书带嵩画牛,课堂笔记
  • 答:1、增强记忆:课堂笔记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们回忆并记录下课堂上的重要内容。通过记笔记,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巩固他们的记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2、整合知识:课堂笔记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使它们变得更加有条理和清晰。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加深理解:记笔记...


    网友点评:

    方孔饲18055237025:   文言文两则意思(简短点) -
    惠城区887回复: 两小儿辩日 孔子去东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上前去问是怎么回事.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日出的时候太阳离人远,而中午时候离人很近.”但是另一个又认为日出的时候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又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开口了:“日出...

    方孔饲18055237025: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一共表达了什么?一共!不是分开的.结合两篇文言文中心思想一共表达了什么?要用三、两句话概括,不超过三... -
    惠城区887回复: [答案] 专心致志,探索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