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句式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句式
  • 答:A、状语后置 a、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b、付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 d、举于士(被录用)e、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 f、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朗读节奏
  • 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怎么划分节奏?
  •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奏划分如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是怎样提出大丈夫的处事原则的?
  • 答: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在列举历史事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丈夫的处事原则,进而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文章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或者是传说中的圣君,或者...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注释
  •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指,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温水煮蛙就是这个道理。以下是我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注释,欢迎参考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

  • 孟子散文气势磅礴,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第二段的句式特点,分...
  • 答: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结构 RT 在线等
  • 答:举例论证,就是文章的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好处是采用类比的手法,说明了他们都是先经理挫折,不得志,后来一跃成名的,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作者所提出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简单的说就是起了铺垫...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而是并列关系吗?
  • 答:另一个是讲“沉迷”了怎么怎么样,两者都是知的内容,是一种并列的关系。 教你一种判断方法,并列的话是可...。1、富贵而归乡中的“而”,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2、无以为报中的“以”,介词,可译为“拿、用”。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中的“而”,连词,表并列,...

  • …故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服…此语出自...
  • 答:出自:孟子[先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

  • 舜发于畎亩之中翻译
  •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为了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而举的第一个例子。这句文言文看上去很简单,但含有两种特殊句式,翻译时要体现出来。第一,这是一个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舜发”是舜被起用。第二,这是一个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于畎亩之中”这个介词短语...


    网友点评:

    田侧言18459819551: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词语注释
    崇明县248回复: 生于忧患: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31)死于安乐:安逸享受使人萎靡死亡.使……死亡.

    田侧言1845981955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断句 -
    崇明县248回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田侧言1845981955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开头列举了那些事例,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
    崇明县248回复: 排比句式.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田侧言18459819551:   下列句式不同与其他三项的是 -
    崇明县248回复: [选项] A. 子为何者也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会宾客大宴 D. 人患志之不立 请说明原因!

    田侧言1845981955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句原文一句译文 -
    崇明县248回复: 这一句话应该把顺序换一下再翻译:于忧患生,于安乐死.所以翻译为: 在忧患的环境里可以生存发展,在安乐的条件下会衰亡. 也可以翻译成:由于忧虑祸患,人谋求生存发展;由于安逸享乐,人萎靡死亡.(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一种翻译好像是课文下面注释中的,以前上初中时记过的).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