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轼写对联给我们的启示

2024-05-30来源:本站编辑

  • 关于对联
  • 答: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答:这句话的启示:这句话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时光如流水,在身边静静地淌过,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这句话时刻提醒着人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视时光,爱惜时间。

  • 石碏大义灭亲给我们什么启示
  • 答:有句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意思是说,猛虎性情虽然凶残,但依然要恪守亲情的界限;凶残是对外。而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却以慈爱之心相待,绝不可能将其化为腹中餐。爱老虎这样做,是动物的天性,没什么可说的。对人而言,人做事也要按天性,亲情是人之天性所不能免的,父母儿女之间的亲情,是...

  • 河中石兽给我们的启示
  • 答:1、虽然讲的是河水流淌之事,却启示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凡事要多请教有经验的行家;要按照客观自然规律办事;同时也要多备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2、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

  • 有关对联的知识!越多越好!加150分!
  • 答: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

  • 答宋殿直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答:《答宋殿直书》是黄庭坚写给他人的一封回信,里面的一句话很经典: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意思是:人如果不经常阅读古今典籍,就会产生低级趣味,自省时会感到自惭,和别人说话也会语言空洞没有内容。这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经常阅读各种经典书籍,...

  • 《王羲之学书》对我们的习字和学习有什么启示?
  • 答:王羲之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他不仅善于探索研究,而且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据说有一次,他路过一个人声喧嚷,热闹非凡的集市,走着走着,他在一家饺子铺门口前立住了脚,一幅“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的对联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心中暗想:“这样呆板无力赖字,也能配写对联?”又一琢磨...

  • ...中写道:“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答:【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认识论题目。“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意思是蚂蚁妄想摇动大树很可笑,比喻自不量力,指做事情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启示我们做事情要认清事物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从而做出不切实际的事情。故D正确,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

  • 对联的传说
  • 答: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五,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编辑本段起源 历史探源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

  • 《送东阳马生序》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 答:孔子说过:“君子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濂可谓遵循圣贤之说而身体力行。这是我读后的一个深刻感受。宋濂写这篇文章时已经69岁了。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儒,宋濂给一个同乡的小青年写文章,多说些教训的话谁也不会认为过分。但本文主要不是以教训的口吻写出,而是回忆自己求学时的...


    网友点评:

    雕窦虹17015353160:   苏轼的对联什么激励我们发奋读?苏轼的对联什么激励我们发奋读书
    磐石市1648回复: 发奋读遍人间书,立志识尽天下字

    雕窦虹17015353160:   名人写的对联,要有典故的,说出这个对联的来历,告诉了你什么,有什么启发? -
    磐石市1648回复: 对联的典故出自苏东坡;郑板桥后补横批:客分三等.宋代大文豪苏东城平生喜欢访僧问禅,有一次脱掉官服,换上便衣到某座寺庙中去游玩拜会. 这座庙的方丈看到来人貌不出众,穿戴寻常,坐在自己位子上没有动,只是懒洋洋地抬手让小和...

    雕窦虹17015353160:   链课#好故事:对联人生 宋朝的苏东坡,年轻 -
    磐石市1648回复: 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常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于...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