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轼和苏辙最后一次相见

2024-06-02来源:本站编辑

  • 品读苏东坡之苏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答:千年前的一个中秋夜,一代大文豪苏轼,把酒对天问月,见月思念弟弟子由。他和弟弟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流放,苏辙被贬济南,他被贬杭州。自外放以来,他与弟弟整整五年没能相见,因此他请调山东密州,以靠近苏辙,方便见面共叙人伦。然而,虽密州到济南之间路途并不遥远,可他们因各自忙于政务,仍不得相见。这是一种...

  • 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之间发生的趣事?
  • 答:1、苏轼早年从刘巨门下读书时,夏日在学舍与同窗陈建用、杨尧咨、苏辙做大雨联句。陈建用曰“庭松偃盖如醉”,杨尧咨曰“夏雨新凉似秋”,苏轼对曰“有客高吟拥鼻”,最后苏辙对曰“无人共吃馒头”。众皆倾倒。2、乡试时,二苏被安排在对角座位上,苏轼接过题目傻了眼。斜对面儿的苏辙看到哥哥...

  • 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就是苏东坡和的"雪泥鸿爪"的原诗)怎么理解啊...
  • 答: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④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赏析 赏析 【赏析】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轼随父同...

  • 水调歌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恨离歌
  • 答:兄弟二人相见,苏轼指着这幅《枯树怪石图》开玩笑说,在当今的大宋朝廷里,愚兄乃枯树,子由(苏辙的字)...长子轼出生之后三年,次子辙也降临人间。 自此,三苏聚首! 3. 苏轼曾有一首诗,记述了自己做过的一...人们之所以最后都听从了圣人之言,开始按照一种文明的方式来处理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是因为圣人让他们...

  • 苏轼,一首诗,临终托孤胞弟苏辙
  • 答: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感情甚笃,苏轼于苏辙,亦师亦友,亦兄亦父,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

  • 次韵子瞻记岁莫乡俗三首手足情深
  • 答: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谊深厚,如同"轼"扶手与"辙"车痕般相互依存。苏辙,字子由,是苏轼的弟弟,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两人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兄弟关系,他们是师生、诗词唱和的伙伴,政治上共同进退,精神上相互支持。苏轼在仕途中的许多诗作,都表达了对子由的深情厚意,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寄诗相赠。

  • 苏轼和苏辙的故事?
  • 答:子由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弟弟苏辙。人常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而他们,则是多年兄弟成知己。苏轼在写给他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从古至今,我们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数过去,像苏轼苏辙如此兄弟情深的,几乎没有。轼与辙,一个车厢前面...

  • 苏轼的中秋节古诗
  • 答:作品简介与赏析公元1077年(熙宁十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月胞弟苏辙与东坡相见,四月间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

  • 《为兄轼下狱上书》赏析
  • 答:《为兄轼下狱上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在其兄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逮捕入狱后写给宋神宗的一封信。文章首先抒写自己与兄长相依为命的手足之情,并表明苏轼由于秉性愚直,以致言谈有失,轻议时政。但他对此已悔过自新,也深感皇帝宽恕之情;接着转述苏轼的话,表明其报效国家主上的志向及改过自新的...

  • 有关苏轼与苏辙
  • 答:具体是那篇文章我记不清了,好像是《缸砚赋》。例子二:在晚年两兄弟被贬蛮荒之地,分手时苏辙要哥哥答应他一不再写诗,二不再喝酒(因为苏轼经常以诗获罪,不让他喝酒是因为苏轼当时身体不好),苏轼为了不让弟弟担心,就答应了,结果在一次打盹的时候在梦中做了首诗,苏轼醒来心痒难耐,就把这...


    网友点评:

    公解绿13047658673:   "戒和尚又错脱也." "错脱" 是什么意思? -
    吴旗县3043回复: [请问:“戒和尚又错脱也” 是什么意思? 我已经知道苏轼认为他自己前生是戒和尚.我就是不知道“错脱”是什么意思. 有人翻成“凿脱了”但我也不懂.] 哈哈,你不懂很正常,他们的解释都没沾上边,因为这里的这个词“错脱”不是什么...

    公解绿13047658673:   古代诗词有许多话相逢的诗 -
    吴旗县3043回复: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公解绿13047658673:   苏辙为什么评价巢谷为“此非今之人.古之人也”? -
    吴旗县3043回复: 一、原因: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