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西汉初年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浓的

2024-05-30来源:本站编辑

  • 简述贾谊散文的创作特点
  • 答:一、贾谊在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文章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二、贾谊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

  • 古代文学史一简要归纳2——秦汉
  • 答: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的是:贾谊。 贾谊文章带有纵横风气。 贾谊《鹏鸟赋》所表现的主要情感倾向是:齐同生死的豁达。 贾谊《吊屈原赋》的体裁是: 骚体赋;骚体赋创作特色:抒情述志。 贾谊《吊屈原赋》最显著艺术特点:直抒胸臆。 贾谊《过秦论》创作特色: 铺排渲染; 贾谊《过秦论》归结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 中国古代忧患意识的例子
  • 答:可以看出,孟子关于人生价值观的论述,以“忧患”意识作为起跑点,而“大丈夫”则是力争达到的目标,由此构成了严密的人生哲学体系,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忧患意识与古代哲学辩证观“忧患”意识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思想遗产,并不是哪一位先哲从他的头脑中猜想出来的,而是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其中便含有哲学理论...

  • 什么是忧患意识
  • 答:忧患意识是指一个人的内心关注超越自身的利害、荣辱、成败,而将世界、社会、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萦系于心,对人类、社会、国家、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由此激发奋斗图强,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习近平强调,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 关于具有忧患意识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件
  • 答:1、孟子 孟子约于齐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再游齐国,受到礼遇。齐宣王见到孟子就问:“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回答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齐宣王想效法齐桓公、晋文公图谋霸业;孟子的政治主张却是效法“先王”,实行“仁政”...

  • 关于忧患意识的例子
  • 答:其实不然,盖茨这样说是要求员工都要有忧患意识,要不断进取在日本,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举国一致的“忧患意识”,无论是政治家,还是老百姓,都经常说:“日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有的只是阳光和空气”,“日本人一天不拼命地干,第二天就没有饭吃”。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国民对本国国情了如指掌,...

  • 为何说中国历代史家多忧患意识
  • 答:王纲解钮、朝政腐败的实际状况予以深刻揭露,将我国古代具有忧患意识的史学思想推向新的高峰。司马光殚精竭虑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原因之一是对北宋积贫积弱的政治现状有深深的忧虑。两宋之际的史学家李焘、徐梦莘、李心传等人的著作是当时人写当朝史,但同时也是对当时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的“忧世”、...

  • 关于忧患意识的诗句或成语
  • 答: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文学家张载 仅供参考 欢迎采纳 希望帮到你 记得采纳喔 :-D 2.孟子思想中关于忧患意识的名言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其他名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 古诗词中表达忧患意识的诗句
  • 答: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文学家张载 2. 关于忧患意识的名言警句事例成语有哪些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拼音】: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

  •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居安思危,提高忧患意识的正反面案例或者历史典故,最好...
  • 答: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种忧患意识,不仅在于教育孩子,也是他经常提醒自己用忧患意识来治理国家,所以他才能从谏如流,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伟业。同样在唐代,唐玄宗,精明了几十年,厌倦了忧患意识,在奢侈糜烂的生活中,在温柔乡里,最终迷失了自己,看不到,或根本就不去听、...


    网友点评:

    董雄堵13123742136:   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法律思想 -
    大安区276回复: 西汉初年采用“黄老思想”采用无为而治.因为经过秦末打乱百姓困苦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恢复生产,高祖朝、惠帝朝、高后朝、文帝朝、景帝朝、武帝朝初期都是这种思想.

    董雄堵13123742136:   百度西游3 每日答题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教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上称 -
    大安区276回复: 文景之治、、、 (应该是这个答案,如果同意,请给分.)

    董雄堵13123742136: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谁说的
    大安区276回复: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的最早出处是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其中语云:“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刘安(约公元前179—公元前122年)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子》是由刘安与其门客共同撰写的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哲学和政治学巨著,全书的哲学、政治思想,最近乎老、庄,同时也融进了孔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

    董雄堵13123742136:   道家鼻祖是著有,儒家学派的代表和,前者被称为,后者被称为 -
    大安区276回复: 并被后世帝王采纳.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 西汉初年,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一般来说, 与其它诸子百家地位一样,代表人物:墨子.而道家稍比儒家早.作品:《韩非子》 5.名家.1 时间的区别...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