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评价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对韩非子法家思想的评价
  • 答: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

  • 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思想的评价
  • 答:积极评价: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方略,也是21世纪上半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在战国末期礼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形成的治国思想。"以法为...

  • 韩非子的法治主张,做简要评价
  • 答:韩非着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

  • 韩非子的主张思想是什么?
  • 答:韩非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不朽的著作与法家的思想精华。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系统的阐述了法家的治国理论,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主张。同时博采众长,将道家的朴素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

  •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 答:韩非上书秦王:先进攻赵国和齐国,后进攻韩国。李斯便以此为借口,说韩非是韩国派来的奸细。秦王受蒙蔽,便把韩非治仿咐罪。韩非想向秦王解释,但无法得见,李斯则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逼迫他自杀。后来秦王后悔,想要赦免,韩非却已经死了。韩非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不朽的著作与法家的思想精华。

  • 韩非的思想主张
  • 答:3、辩证法 韩非子的思想中有不少辩证法的因素。看到事物不断地变化着,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4、道生法 也是法家的思想,在韩非子看来,君王应当具备的一项品质便是“为无为”,自己表现出“无为而治”。5、法家三治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

  • 战国后期韩国的韩非子提出了怎样的法治理论和法家政策?
  • 答:战国后期,韩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就是出身于韩国贵族的韩非子。韩非子受教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他精心研究法家人物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的法治理论,进而提出了法、术、势兼用的法治理论,而成为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除了提出法、术、势兼用的法治...

  •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答: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解老》、《喻老》两篇中。韩非借解释道家《老子》一书,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赋予...

  •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 答: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

  • 简述韩非的法术势结合的思想
  • 答:术与势相结合:韩非主张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引导社会的势。他强调政府必须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的管理体制,以确保法律的执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术与法相结合:韩非认为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是相辅相成的。法、势、术结合的思想在先秦诸子中,提倡最为鲜明者首推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其中又以韩非的《...


    网友点评:

    邓依兔17121477501:   韩非的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白银区70回复: 韩非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上主要有以下几点:他主张统治者应根据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可因袭旧法,墨守成规;他还主张论功行赏,提倡“耕战”.他认为国家...

    邓依兔17121477501:   韩非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白银区70回复: 韩非子虽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张却与荀子大大相反,他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 好“刑名法术”之学,成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子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