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读通鉴论卷二汉高帝翻译

2024-06-01来源:本站编辑

  • 求苏轼《乐毅论》《汉高帝论》《魏武帝论》《秦始皇帝论》《子思论...
  • 答:乐毅名为战国一代雄杰,对于成就伟业的大道,不过是浅闻其一二而已,却强行大道,终落得亡命他国的下场。世人论及此事,皆以为燕惠王不肖,误堕齐人反间之计,使骑劫代乐毅为将,逼走乐毅,才是燕军伐齐功败垂成的原因,是一种不幸,而非用兵不善之罪。然而,愚以为即使燕昭王在世,齐人反间计...

  • 苏辙小文言文
  • 答:6. 古文翻译 【苏辙的《汉高帝论》】 丁公为楚将[2],逐窘高帝彭城西[3],帝急顾曰:“两贤岂相厄哉[4]?”丁公引而去之[5]。及楚灭,丁公见,高帝斩以徇[6],曰:“后世毋效丁公[7]。” 壮学子曰:丁公死晚矣!然谲哉[8],高帝乎?高帝曰:“使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丁公为项王臣不忠,然则为项王臣...

  • 文言文汉高祖论功行赏中汉高祖
  • 答:《汉高祖论功行赏》古文和译文,具体如下:【《汉高祖论功行赏》一般作为语文阅读题型,可佐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和《资治通鉴·汉纪三》具体事件,具体分析。】 古文: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鄼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

  • 汉六年正月 封功臣文言文翻译
  • 答:“汉六年正月,封功臣”的文言文翻译为:汉六年正月,皇上封赏功臣。张良没有过战功,汉高帝说:“在营帐中出谋划策,在千里之外决定战争的胜负,这就是子房的功劳。子房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

  • 语文文言文;王夫之《读通鉴论》的翻译
  • 答: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

  • 刘邦急中生智的文言文和译文
  • 答:___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___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___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汉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皇上说:“列侯、诸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你们的想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

  • 汉文帝受言的翻译
  • 答:白话释义:汉文帝即位的第十三年,齐地担任管理接收漕粮的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得受刑罚,他的女儿缇萦,才14岁,随着押淳于意的差役一同到了京城长安。缇萦上书汉文帝,愿自己去充当官婢,以换取免除父亲的刑罚。文帝怜悯她的孝顺,免了她父亲的罪,并下令废除肉刑。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商议,请重新制定...

  • 汉高祖文言文阅读答案
  • 答:3. 刘邦赦季布文言文阅读翻译 刘邦赦季布 《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季布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

  • 资治通鉴楚汉相争原文及翻译
  • 答:汉高帝四年八月,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候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候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

  • 《资治通鉴》22卷翻译
  • 答:汉纪十四 汉武帝天汉三年(癸未,公元前98年) [1]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杀,以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 [1]春季,二月,王卿因罪自杀,汉武帝任命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 [2]初榷酒酤。 [2]开始实行酒类专卖。 [3]三月,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还,祠常山,玄玉。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者终无...


    网友点评:

    魏朱阮18628121125:   《资治通鉴 汉高帝六年》里的翻译,急求!!! -
    广丰县649回复: 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担心又被怀疑平生的过错而被杀的,所以都聚集谋反了.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使得掌权的人(也可以特指皇帝)没有徇私的过失,底下的人没有猜忌恐惧上的想法,国家安定不用担心,这样可以造福后代了.

    魏朱阮18628121125:   而己之去危以即安者在矣什么意思 -
    广丰县649回复: 而己之去危以即安者在矣.语出明末思想家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卷末叙论二》,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由此来安排自己的行为以去危存安.

    魏朱阮18628121125:   《汉高祖论得天下》的译文
    广丰县649回复: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

    魏朱阮18628121125:   "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眼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此话出自何处? -
    广丰县649回复: 明朝的王夫之认为耳目的功能,要做全方位的使用,否则妨害人固有的聪明才智的发展,他说:“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眼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读通鉴论》卷十)

    魏朱阮18628121125:   请帮忙翻译以下这一段《读通鉴论》卷十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谋之士,
    广丰县649回复: 翻译:曹操能推心置腹地对待谋士,因此,长于谋略的有志之士接连不断地产生.曹操智谋也有用尽的时候,就有荀?ء⒐巍④髫⒏呷岬热颂嫠悸牵灾寥Ô谝饬现小5搅...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