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赤壁赋的文言现象

2024-05-31来源:本站编辑

  • 描述古代天文现象的文言文
  • 答:1. 有没有记载古人对昼夜现象认识的文言文 在古人看来,自然是神秘的,天体是神秘的,在整个宇宙中有神秘的力量在主宰人世。 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司管的神祗,并给这些神祗命名,如: 风师 名 飞廉 雨师 名 屏翳 云师 名 丰隆 日御 名 羲和 月御 名 望舒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

  • 【古文基础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什么是文言文
  • 答: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以今代古。 二、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 如,“朝”本义是早晨;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莫我肯顾③彼不我恩也。 3.为了强调宾语。 例如;①沛公安在?②富者...

  • 有没有记载古人对昼夜现象认识的文言文?
  • 答: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金星晨昏现象的诗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7-01-08 古文中且是什么意思 196 2009-09-18 文言文翻译 181 2011-03-06 什么叫做文言文 855 2019-07-27 文言文是什么?有哪些? 62 2006-10-18 什么是文言文? 222 2008-05-17 ...

  • 怎么判断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的?
  • 答: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二).省略句的形式1.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做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

  • 文言文四动
  • 答: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

  • 谁知道关于为人、处事文言文名句
  • 答:——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忠者不饰行以缴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宋·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第四状》 临行而思,临言而择。 ——宋·王安石《仁智》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宋·文天祥《正气歌》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 文言文是的翻译
  • 答:6、灵活法词类的活用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遇到活用词时,我们应灵活地译出该词的意义。 例如:“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一”译为“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法”本义...

  • 高中语文适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 答: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7.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常见意思 1、哀 ①伤心,悲痛,哀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前赤壁赋》 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并序》 ②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③伤悼(为……哀叹)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

  •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几种?
  • 答: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型有哪些?
  • 答: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


    网友点评:

    宰疫肥17119625601:   赤壁赋 写法 特点 -
    句容市1118回复: 赤壁赋 特点: 1.骈散结合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

    宰疫肥17119625601:   <前赤壁赋>赋的特点 -
    句容市1118回复: 历来游记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大多用记游写景抒情为常法.苏轼游记赤壁,推陈出新.首先,他记叙之体是虚拟的主客对答的结构形式.主客对答是赋体中的传统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

    宰疫肥1711962560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 -
    句容市1118回复: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需要长篇大论.首先,文言文中没有重点句子,有的只是重要的文言现象和语言点.也就是考试用得着的特殊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还有虚词(高考计18个).这些才是高考文言文翻译得分所需要的.另外,对于课文,不必太钻,以掌握“点”为主.因为,毕竟课文只是一些“例子”(叶圣陶语).高考,只是考查学生这些“点”的迁移能力而已.

    宰疫肥17119625601:   “而今安在哉”的文言句式是什么? -
    句容市1118回复: 句式:宾语前置句式 安,是宾语,放在谓语“在”的前边了. 释义:到如今在哪里呢?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 表现了苏轼身处逆境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主客对话的思想矛盾:客子对人生的无常、生命苦短的悲叹,实际上反映了作者被贬官后的忧愁;苏子关于物与我皆不变的论述,实际上表现了苏轼融于自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宰疫肥17119625601:   赤壁赋中的 -
    句容市1118回复: 之的取独功能,就是本来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在主谓间加入“之”字后则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使它不能单独表达完整的意思. 《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这里是作为一个长句的一部分,并不单独成句,如果没有这个“之”的取独功能,整个句子读起来就会有问题~ 如果再要简单点理解,如果主谓间有“之”又不独立成句,那么这个之一般都是取独.

    宰疫肥17119625601:   前赤壁赋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
    句容市1118回复: 《前赤壁赋》赏析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其间,他纵情山水,两赋赤壁.世人称夏历七月十六所作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所作为《后赤壁赋》,是为一时名篇,千古力作.1、主...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