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列子》的简介及其作者的简介 《列子》简介

2024-06-01m.verywind.com
《列子·汤问》的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大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2、作品简介
  《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搜罗先秦旷古奇闻,以飨博物君子。文中载有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荣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列子先借由殷汤与夏革的对话,畅谈时空的无极无尽,并且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观;再通过大禹和夏革的两段言论,说明自然界的生息变幻以及人世间的寿夭祸福都是无所待而成,无所待而灭,即使博学多识的圣人也未必能够通晓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好比四方八荒的政风民俗,彼此相异却未足为奇,因为它们都是在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下“默而得之,性而成之”,属于自然而然的产物,万事万物既然不可以凭借有限的耳闻目见来臆断其是非有无,那么通达大道的至理名言自然也无法按照惯常思维去理解其深刻内涵。所以列子有以詹何持钩、扁鹊换心等寓言故事来譬喻为人处世所必须葆有的平衡状态,亦既“均”。“均”于术,则可以内得于心,外应于器;“均”于技,则可聆高山流水,响遏行云。事实上,文中讲述的所有诡异奇特的技艺,都是为了将人工作为的巧妙上推于道的境界,由此,“乃可与造化者同功”。只可惜,至情至理往往命同孔周三剑,虽为代代相传的至尊之宝,却只能“匣而藏之”,即使偶现其光,也被疑为了无用处的废物或是荒诞虚妄的谣传,从而被迫“无施于事”,适形避世。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曲籍,属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

作者简介:列子,名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白沙乡西古城村)人,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史称列子。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扩展资料

成书经历

列子成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1、列子死后,门人据其活动与言论编撰而成,不止八篇。

2、汉人在此基集合公私所藏二十篇校订而成八篇之数,而成《汉书.艺文志》上著录的八篇之数。

3、张湛据其先人藏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参校有无,始得完备”。并依照《汉书.艺文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

由于在编撰过程中,为疏通文字,连缀篇章,必然加进张湛本人的一些思想与他编的一些内容,所以,今本《列子》杂进一些魏晋人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历三时而成书的《列子》,杂就难免了,说见张清华先生《道经精华.列子.前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子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也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他的学识源于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极具教育意义。今天读其《说符》篇,深受启发。

01

原文: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先说“持身”,主要意思是安身立命,有所建树。普通人能自给自足,填饱肚子已是不易。温饱解决了,可以追求所做之更加事精益求精,趋于完美。

但是事业的成功,并非是技术娴熟,职业的忠诚度高,而是能否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这是递进关系。当然二者是不可分割,但却不尽相同。

再说“持后”,它是指一个人讲话,或做任何事,都要晓得后果。好比诸葛亮能掐会算,给将军们布置任务时,就已经做过研究,知道军令发出,战士出征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常言道,事后诸葛亮,反而就是嘲笑人不懂得持后。

然后谈谈“顾而观影,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壶丘子林认为,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身正则影不歪,身形扭曲则影子也歪歪倒倒。

俗话说,如影随形,也是这个道理。影子斜了,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影子,要问身体为何倾斜。我们民谚有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是一个意思。

为了不让影斜,这里也要懂得“持后”,将身体绷直,抬头挺胸。做人处世也是这个道理,做事要预先想到结果,判断对他人的利害关系,才能稳妥行事,少犯错误。

02

原文:

关尹子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大概意思是说:言辞优美则影响很大,恶言恶语则让人厌恶;个子长高影子也变长,身材矮小影子也短。名是一种影响,身体也仿佛是自己的影子。说话有谱,才能得到附和;办事牢靠,才有人追随。

我们常说名不副实,某人身处一个位置,但是干的事却不能胜任这个岗位,自己累,还让别人讨厌,这也是不懂得“持后”,让虚名压身,然后在强大的压力下身体必然不正,则影子随即歪斜。

为什么说身体也是影子呢?这个真是深奥,很难悟透。宇宙万物,草木花石都是影子,在哲人和道家眼里都是虚幻的,唯有生命背后的本我才最为真实可信。

所以人的最低级追求是物质需求,然后是精神依托,最后境界非常高了,才去思考灵魂的归属。

03

原文: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大致意思:年轻人脸色红润身体好,容易骄傲;身体有力气,有活力,总是想活动。这些人经验见识不够,道理讲不明白。人生太自作主张,就没有人辅助,就会孤立无援。所以治国安民不是难在自己没本事,而是不懂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比如项羽年青气盛时,可以得到办个天下,最终却还是因为年轻没经验,不会用人,只凭一己之力,难以抵挡拥有良臣虎将的刘邦。

司马懿与孔明相持于五丈原,他知道孔明缺兵少粮,急于求战,反而闭门不出,充分地做到了“持后”。孔明为了引蛇出洞,就派人送些脂粉和女人服装给司马懿。司马懿却毫无生气,反而亲切地询问使臣孔明的身体。

使臣告诉他:“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使臣回去复命,孔明问他情况,使臣一一回复,孔明叹息:“彼深知我也!”

通过学习列子的这段话,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懂得团结,搞好人际关系,储备自己的干部队伍。

手上抓了一手好牌,还要学会好钢使在刀刃上,看准了的时候要敢搏,认定的道理要抓住时机,而且要舍得下本钱,不要用人又不信任人。






我觉得都有,因为这部书是通过讲述列子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从而引发人们对为人处事的思考。

《列子》是通过列子的生平来讲述一些做人的道理,是一本好书。

《列子》讲述的是做人的道理。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 《列子》的简介及其作者的简介
  • 答:作者简介:列子,名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白沙乡西古城村)人,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史称列子。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

  • 《列子》简介
  • 答:1、简介 《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 列子及《列子》的简介
  • 答:《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较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

  • 列子及《列子》的简介
  • 答:《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列子著作(...

  • 列子的作者是谁?什么时期的?《列子》中有什么寓言?
  • 答: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

  • 列子简介
  • 答: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

  • 列子简介 列子个人简介说明
  • 答:1、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字云,亦作圄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约与郑繻公同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2、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是老子...

  • 《列子·汤问》的简介是什么?
  • 答:《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话、...

  • 列子的生平简介 列子的思想有哪些
  • 答: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

  • 列子,汤问的简介,两小儿辩日的文学常识。
  • 答:《列子·汤问》的简介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