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2024-05-30m.verywind.com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的部分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寡人之于国也的部分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按照季节砍伐树木,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寡人之于国也的创作背景和全文赏析:

1、寡人之于国也的创作背景:

梁惠王与孟子会面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的不同结果。

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2、寡人之于国也的全文赏析:

文章运用“引君入彀”的论辩方式。迫使梁惠王承队自己“尽心于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不是真正爱民,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还运用“连锁推理”形式,强调了实行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入手。

还指出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接受教化,懂得“孝悌之义”,以解决精神文明问题,才能使民心归附,国家兴盛。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个时候战争是激烈的,他主张“仁政”以统一天下。这篇文章借论战争,来谈治国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理由: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个时候战争是激烈的,他主张“仁政”以统一...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般的文章,“中心论点”和“主旨”都是同一个,这篇文章借论战争来谈治国道理,因此“观点”与“主旨”不一致。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 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论点,从理论上说明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结论.

  • 《孟子两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答: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个时候战争是激烈的,他主张“仁政”以统一天下。因此,在《孟子两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中,“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得人和”的结果就是“战必胜”。所...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文章第1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第2段则论证天时地利人和。

  •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心思想
  • 答:《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思想是人和,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好人有好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说,好人有好报。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论证。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答:是“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是举了战争的例子来说明其“仁政”“王道”的思想。文章重要是说如何为政,而不是战争!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