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志焉得为大丈夫乎赏析是什么意思?

2024-05-18m.verywind.com
~

【题主出示的原文】得志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现了怎么能够为大丈夫呢?)

【原文】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译文】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作品赏析】(应题主的要求把作品赏析放在了前面。)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不同”。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 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 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 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 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本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作品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词语注释】
⑴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⑵公孙衍、张仪: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
⑶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这个。焉:怎么。子:你。
⑷未学:没有学。
⑸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⑹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20岁既为加冠。
⑺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⑻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⑼嫁:出嫁。往:去,到。戒:告诫。女(rǔ):通“汝”你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
⑽违:违背。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以:把。顺:顺从。为:作为。正:正理,及基本原则。道:方法。
⑾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⑿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⒀立:站,站立。正:正大。大道:光明的大道。得:实现。志:志向。由:实行。诚:真正的。
⒁独行其道: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⒂富贵不能淫: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⒃贫贱不能移:移:使······改变,动摇.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形容意志坚定。
⒄威武不能屈: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屈服。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
⒅岂:难道。
⒆安居:安静。
⒇焉:怎么。
【白话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男子成年的时候,父亲给予教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教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的丈夫 !” 以顺从为原则,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重要的位置,施行天下最重要的道理。实现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实行它;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自己的道理。金钱不能扰乱他的心,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向。这才叫做大丈夫!”
【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氏。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学习感悟】孟子的这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常常被我们误传为:
得志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现了能够为大丈夫吗?)其实,孟子说的整句话: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重要的位置,施行天下最重要的道理。实现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实行它;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自己的道理。金钱不能扰乱他的心,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向。这才叫做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做到以上这几点,才名副其实。
具有大丈夫的胸怀,需要有高尚的气节,浩然正气。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
这些说起来容易,实际去做,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在现实社会中,遇有险情,洪水、火灾这些天灾,勇敢地冲锋在前,不畏惧自己的生死,保护人民群众,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只有这样的人,才懂得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为别人求得生存,不惧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一词多义:

1、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能够。

(2)得志,与民由之

得:得到,实现。

2、戒:

(1)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告诫。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戒:谨慎。

3、居:
(1)居天下之广居

居:居住。

(2)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所。

二、古今异义:

1、是:

古:代词“这”;今:判断动词。

2、威武:

古:威胁暴力;今:威力强大,有气势。

三、通假字:

女:同“汝”,你。

四、词类活用:

1、冠:行冠礼。

2、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使……迷惑)

3、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使……改变)

4、屈:屈服。(使动用法:使……屈服)



赏析: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

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 在富贵不能淫中景春与孟子是如何看待,纵横家这一类人的?
  • 答:在《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这些纵横家“一怒则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也就是能以一人之力影响天下的局势。而孟子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的看法是能够恪行仁义礼等道德规范,得志则和天下人共同遵守,不得志则自己坚守,富贵、贫贱、威武都不能使他改变志向,这...

  • 富贵不能滛文言文翻译
  • 答: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富贵不能淫》全文翻译: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 ...
  • 答:《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原文如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 《富贵不能淫》文本解读
  • 答: 文章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孟子则不同意:“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只是“妾妇之道”而已。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奉行的是大丈夫之道。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呢?孟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对文意的真正理解还需要分析几个问题...

  • 滛文言文翻译
  • 答: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原文翻...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翻译
  • 答:1.《孟子·滕文公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二章》教案及知识点
  • 答:2、总结第一段景春以张仪、公孙衍等纵横家为例,向孟子请教关于“大丈夫”的定义和理解。在景春的眼里,像张仪和公孙衍这类纵横家就是所谓的大丈夫,这也是对于纵横家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什么是大丈夫?3、再读第一段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中“是”的翻译...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断句怎么断?
  • 答:断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不属于特殊句式,这个句子的结构与平常句子结构的组成相同,不存在特殊性。分析如下:主语:是。代词,指公孙衍、张仪他们这种人。状语:焉得。疑问代词做状语,相当于“哪能”、“哪一点上可以”。谓语中心词:为。相当于关系词“是”,表示肯定...

  • 《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
  • 答: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出自哪里?
  • 答: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