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以孟子恻隐之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议论文 由孟子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你想到了什...

2024-04-30m.verywind.com
孟子 恻隐之心有感600字以上~

无论性善还是四端都必须在社会中不断学习、修炼否则就会迷失。这段话给我们提供了孟子的思路由性善到四德再到四端。性善作为人先天遗传的素质是基础由此而发是四德四德是人所具有的四种内在的品质。而四端是四德已发的状态。在此四端中孟子又把恻隐之心单独提出认为它是四端的起点并以此为根而提出了其他三种道德心认为此四心即是人所皆有的“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智之端”。恻隐之心属于“仁之端”。在《告子上》中孟子直接把恻隐之心等同于仁“恻隐之心仁也”由此可见恻隐之心的地位。那么何为恻隐之心呢为了具体说明孟子举了两个例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四心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出自《孟子·公孙丑》。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读解】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 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而且,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一方面。

  孟子就不同了,他不仅展开了论述,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是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 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先验论”的,是主观唯 心主义的。因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孟子也不是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因为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习相远”。

  所以,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从天赋性善论(“四心”)推导出天赋道德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扩而充之”)的作用的。而且,撇开关于先验还是后天、唯心还是唯物的抽象讨论,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实,也不仅仅限于孟子的时代,就是到任何时代,强调这些,总比鼓吹人性本恶,放弃道德,施行暴政要好得多罢!

面对灾难:向《孟子》借一颗恻隐之心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大多数国人对日本所遭受的灾难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由于历史原因,也有异样的声音在网络等媒体流传,其中不乏因此而幸灾乐祸者。 林肯说:“一个民族,如果对其他一个民族全是仇恨或者全是崇拜,那它就注定是一个懦弱的民族”,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却可以选择淡却仇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也曾一度笼罩在唐山大地震的阴霾中,也曾为汶川地震的死难者悲痛不已。 《孟子·公孙丑上》有一段这样的话:“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就是指我们的怜悯心、同情心,“怵惕”即恐慌、忧惧。 孟子解释说,现在有人见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都会感到惊骇,产生同情、恻隐之心。这不是因为要与孩子的父母攀私交,也不是为了要得到邻居朋友对我的夸赞,更不是因为不能忍受孩子的哭声,这是人性善的本心决定的。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推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仁、义、礼、智这四者都发端于恻隐之心。 恻隐是一种感情,即对他人痛苦的一种同情,意味着同情、不忍、凄怆与哀痛,恻隐之心是没有国界的。 无论是唐山、汶川还是日本宫城,都在告诉我们,在灾难面前,人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当无数的生命在呼喊中被湮没时,我们的心灵应该是共振的,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面对无数鲜活的生命陨损时,我们可以为他们默默祈祷,祈盼他们早日在废墟上重植美丽的樱花。 来源:醒狮国学

  • 孟子新说 写一篇作文 800字
  • 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

  • ...按要求作文(40分)孟子曾云:“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
  • 答:略。 试题分析:做人这一话题较大,方方面面涉及到做人,材料中孟子所指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 做人的原则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原则,也就...

  • 说说对孟子《恻隐之心》的看法和观点
  • 答:《孟子》中的“恻隐之心”,历代大多将其解释为性之发用的情,这是一种将情感对象化打量的结果。面对《孟子》文本本身,本文认为“恻隐之心”是一种先于主体情感的情感,是一种本源情感。“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是一种...

  • 结合孟子的德行写一篇文章
  • 答:忧郁的老儒 天一 我是在一个雨夜走近孟子的,那夜很静。寂静中,我直视着孟子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种被称为“忧郁”的东西。孟子的思考极为缜密,孟子曾提出一种关于“人”行为的准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

  •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名言为题材,写一篇议论文?
  • 答: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君子远庖厨”,但不等于“君子废庖厨”。之所以是“远”,而不是“废”,是因为君子有恻隐之心,这种同情心是人性善的基础,如果不加以保存和扩充,就会失去人性,无异于禽兽。孟子说:“人之所以...

  • 初中初二作文800字:恻隐之心
  • 答:关 键 词: 初中初二 800字 字    数: 8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初中初二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二800字的作文,题目为:《恻隐之心》...

  • 观《文明之旅》孟子四心有感作文
  • 答:盂子认为,是否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四心”即“四端”,是人仁义礼智四德的来源。 孟子在反复强调人皆有“四心”,易于产生“四德”时指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 做仁义之人作文
  • 答:仁是大圣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那么何谓恻隐之心?如果你看到东风无力百花残,原本绚烂的事物在一个湿冷的夜在记忆中离去,只剩满地残破的躯体,你是否心中有所触动,戚戚然若有所失;...

  • 我所了解的孟子,作文800字,急要!!
  • 答:提醒人们注意君子和小人的分别。与小人对立的还有“大人”。大人者,德行高尚的人。如“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14)体有贵贱,有小大,所以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孟子提出了“心之官则思”的...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答:-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为同情之心是实行仁的开始。孟子认为,仁政可以由“不忍人之心”推广出来,而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通读孟子,发现孟子的核心思想为“仁”。君主实行仁政,国家...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