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孙权劝学》的对比文言文阅读

2024-05-12m.verywind.com
~

1. 孙权劝学的比较阅读

原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翻译: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吕蒙和傅永的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我学过的,呵呵!

2.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对比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 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

③蒙乃始就学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 及: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3.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

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①走:路 ②尝:曾经 ③乃:才 ④及:到,等到

2.①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

3.借书抄录:奔走求师;鲁肃的言行

4.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

先看孙权。

作为吴国之王,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读书大有益。

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

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 与孙权劝学相似的文言文

《炳烛抄之明》出自汉·刘向《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师旷知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道‘善!’”

本文说的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与孙权劝学相似

翻译见/view/2354793?fr=ala0_1



  • 孙权劝学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 答:【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小题4】阅读短文,结合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小题1】(1)推托(2)当道,当权(3)到(4)认清事物 【小题2】反问语气, 感叹语气 【小题3】只当作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小题4】结合...

  • 孙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 答: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3. 文言文:《孙子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

  • 孙权劝学与送东阳马生序的比较阅读
  • 答:(选自《孙权劝学》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余约 走: ②常趋百里外从乡知县达执经叩问 常: ③蒙乃使就学 乃: ④及鲁肃过浔阳 及: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见闻是通过——和——两件事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

  • 孙权劝学与说宛比较文言文翻译
  • 答:文言文翻译说宛 晋平公问师旷:“作为一个君主该怎么做呢”回答说:“作为一个君主,应该顺其自然,不必强求。重点放在博爱上,追求任命贤人。多听别人的意见,来管理各地。不能沉溺于流俗,不被身边的人事所拘泥。心胸开阔,有远见,超越平凡,坚持自己。多关心如何管理,好治理臣子百姓。这是作为一个...

  • 《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相比,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 答:明确: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 孙权劝学文言文赏析
  • 答: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容大转变。 2. 《孙权劝学》古文全文及翻译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

  • 孙权劝学和博永列传 的文言阅读(要包括答案)
  • 答:孙权劝学和博永列传 的文言阅读(要包括答案) 孙权劝学和博永列传的文言阅读(要包括答案)当然最好要详细点的如果有口技和阳子之宋的也不错... 孙权劝学和博永列传 的文言阅读(要包括答案)当然 最好要详细点的 如果有口技 和阳子之宋的也不错 展开

  • 同是劝说孙权劝学和秉烛夜读两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 答:《炳烛夜读》和《孙权劝学》的中心都是:教导人们不失时机抓紧读书学习。一、相同之处 两篇文章都采用(对比)的写法。都是最后劝学成功。二、说理方式不同 1、《炳烛夜读》是打比喻来劝学。2、《孙权劝学》是以自身事例来劝学。三、后世影响不同 1、《炳烛夜读》好学,总不嫌晚。师旷对晋平公说...

  • 《孙权劝学》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答:3、请你用原文回答,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4、你认为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5、请你用原文回答,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的?6、比较我们以往所学的仲永与本文的吕蒙,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①了解 ②重新 ③到了……时候,到。2、①相隔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 孙权劝学的特点体现在哪
  • 答:孙权劝学的特点体现在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