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学实录

2024-05-23m.verywind.com
~

  一、读文导入

  师:二千多年前的那个不知是春天还是秋天的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着数片烘干的竹简刻下了191个篆体汉字。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经年,传诵至今。请同学轻闭双眼,用心灵去感受这段文字的独特魅力。

  师:配乐朗诵《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教师精彩的诵读震撼了在场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掌声雷动。)

  【品鉴】教师用古典的环境描述导入。简短的导语营造了一种原始而静谧的古典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范读,听者有一种被经典包裹的美感。

  师:给咱们留下这段精美短文的圣人是谁呢?

  生:孟子。

  师:(教师点示屏幕)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一下孟子其人。

  助学资料1:

  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有“亚圣”之称。与弟子合著的《孟子》一书,被尊为儒学经典,为“四书”之一。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做批注:名轲,字子舆,亚圣,《孟子》一书,“四书” 之一,写下这几个关键词。

  二、学法推荐

  师:像《孟子》这样时代久远意蕴深厚的儒学经典,咱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更加高效地学习呢?请听一听另外一位文化名人给咱们的建议。

  助学资料2:

  学法推荐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宋·朱熹

  师:朱熹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学习文言经典的方法?

  生:第一,首先是要熟读,基本上能把文章说出来,然后思考里面的一些字词句,琢磨出它的意思。

  师:两个关键词先是读,后是思,读要熟读,思要精思。好!我们先进入熟读篇章,熟读篇章咱们主要进行两项活动,一项是对答式朗读,另一项是品味试朗读。对答式朗读主要是老师出示问题,同学们到原文中摘录语句,进行朗读式的回答。咱们进行抢答,注意题目。

  【品鉴】教师用古人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其人可信,其词也雅,其法也当。

  三、熟读篇

  师:第一问,有点难,三才者何?

  (学生窃窃私语)

  生:天、地、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啊?

  生:三才,天地人,三光,日月星。

  师:绝对读过《三字经》,掌声送给他。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最重要的三种元素就是天、地、人,用于战争,指决定战争胜负的三种因素分别是--

  生:天时、地利、人和。

  师:那么,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轻重厉害如何呢?原文回答。

  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能告诉我它的意思吗?

  生:有良好的天气条件,不如有良好的地理优势,有良好的地理优势不如人民齐心协力。

  师:“不如”是什么意思呢?

  生:“比不上”的意思。

  师:那么,“天时不如地利者,何也?”“何也”就是“为什么呢”。文中哪几个句子解说了“为什么说天时不如地利?”

  生: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出,它有一句话是说,“三里之城,七里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这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师:帮我说说它的意思。

  生: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把它围起来攻打它,但是却不能取胜。然而把它围起来攻打它,是得到了……

  师:“天时不如地利也”,正好反过来了,是吧?哪个同学能够把她刚才说的那个句子的大意很顺畅地说出来?她有亲友团吗?好,这位女生。

  生:把它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师:嗯,一座城池仅有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把他围起来攻打却不能取得胜利,是何道理呢?那就是“天时比不上地利”。接下来一个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已经猜出来了。

  生:(齐说)地利不如人和者,何也?

  师:请回答。

  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师:能解说一下吗?

  生: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也并不是不深,武器也并不是不精良,军粮也并不是不多,然而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因。

  师:你的解说里面,有一个词解说的特别精妙,“米粟”解说为军粮,是作战要用的东西,很好!这里面的“城”作什么讲?

  生:城墙。

  师:“池”呢?是池塘吗?

  生:是护城河。

  师:很好!咱们继续往下走,考验还在继续。得道者,何如?

  生:得道者多助。

  师;我不大懂这句话的意思,你能帮我吗?

  生:得道的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会多。

  师:这个人在文中指什么人?

  生:君主。

  师: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接着往下说:失道者,何如?

  生:失道者寡助。

  师:“寡”是什么意思?

  生:很少。

  师:你能说一个带“寡” 的成语吗?

  生:薄情寡义。

  师:还能说一个吗?

  生:孤家寡人。

  师:孤陋寡闻、曲高和寡、寡不敌众,寡和众就是一组反义词,少的意思。那么把整个句子说一下。

  生: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师:寡助若何?

  生: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师:这个字为什么读pàn?

  生:因为它是一个通假字,通背叛的“叛”。

  师:背叛的意思。“亲戚”课下注释是怎么解释的?

  生:内外亲属。

  师:老师重点提醒一下,这里的“亲戚”和现在的“亲戚”有点不同。现在的“亲戚”是一个词,泛指所有有血缘关系的人。古时候“亲”专指父系亲属;“戚”专指母系亲属,所以中国封建社会,说皇帝的妃子,娘娘的兄弟,就叫外戚,他们扰乱朝政就叫--

  生:外戚干政。

  师:整个句子意思说一下。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少到了极点会出现什么情形呢?

  生:亲戚都会背叛他。

  师:我建议把“亲戚”解释出来。内外亲属,前面还加一个连字,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其他不是亲属的人呢?

  生:更会背叛他了。

  师:接着说:多助,若何?

  生: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师:何解?

  生:帮助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师:最后还有一个难度系数稍稍大点的:彼二者争战复若何?

  生: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师:请说之。

  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君主打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

  师:所以……

  生:所以君子不战也就罢了,战就一定会赢。

  师:这里的君子是指得道的还是失道的?

  生:得道的。

  师:前面一个字还提示一下,“以天下之所顺”的“以” ……

  生:凭借。

  师: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

  【品鉴】老师用文言的语言教古文,言简意丰;用古典的语言教古文,音韵忽而缭绕悠长,忽而铿锵短促,忽而低沉引人思考,忽而激越令人血脉贲张。既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概,又得夫子游学,坐而论道的神韵;用对话的方式读古文,避开了简单的朗读和串讲,学生是带着问题在读,碰到问题才讨论,教师则于无疑处生疑,于有疑处释疑,教学有间苗拈花之致,疏密互见之美。

  师:经过这一番的问答,同学们对课文的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老师想把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来系统地问,大家系统地答,争取把我们刚才的理解深化到我们的头脑中去。准备好!

  师:三才者何?

  生:(齐答)天、地、人

  师:用于战争,指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是--

  生:(齐答)天时、地利、人和

  师:很好,我说过,孟子的文章适用于铿锵一点去读。

  师:三者轻重厉害若何?

  生:(齐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天时不如地利者,何也?

  生:(齐答)三里之城,七里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师:语气还可更盛一点。地利不如人和者,何也?

  生:(齐答)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师:得道者,何如?

  生:(齐答)得道者多助。

  师:失道者,何如?

  生:失道者寡助。

  师:寡助若何?



  • 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例
  • 答:生:得道者多助。 师;我不大懂这句话的意思,你能帮我吗? 生:得道的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会多。 师:这个人在文中指什么人? 生:君主。 师: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接着往下说:失道者,何如? 生:失道者寡助。 师:“寡”是什么意思? 生:很少。 师:你能说一个带“寡” 的成语吗? 生...

  • 九年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初中课文所选的经典之作,由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我注重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的教学由几个内容构成:第一“整体感知,诵读训练”;第二“深入...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案
  • 答:一、直接导入 二、确立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背诵、理解词句,把握文意。2、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把握相关文体知识。3、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三、简介作者、作品 1、学生交流积累。2、出示孟子《孟子》知识。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停顿、重音节奏。2...

  • 九年级语文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三篇
  • 答: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朗读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有反思
  •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备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由几...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分析
  • 答: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可通过不同的...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学实录(2)
  • 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屏显: 三分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

  • 《孟子二章》教案
  • 答:教学设想 一、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着重了解孟子的生平及主张并熟悉课文。 二、两篇短论的教学处理应略有差别,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可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及有关工具书,引导学生自学,重点在于理清脉络,了解论证方法;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则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加疏通,逐段分析。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
  • 答: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时代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弘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

  • 九年级下册《〈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 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智取生辰纲》中的有关内容导入本课。 二、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学生搜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孟子和《孟子》的图文资料 。 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的政治主...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