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异同 简述孔子和孟子君子观的异同

2024-06-02m.verywind.com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点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们的人性论各异,孔子的人性论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论是性善论、荀子的人性论则是性恶论。
1、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3、荀子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继承并深入讨论了儒家“礼”的思想。他说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扩展资料:
一、孔子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
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
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二、孟子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三、荀子思想: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
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孟子
百度百科-孔子
百度百科-荀子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点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们的人性论各异,孔子的人性论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论是性善论、荀子的人性论则是性恶论.
思想主张
孔子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孟子 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荀子 ①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继承并深入讨论了儒家“礼”的思想.他说,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名轲,字子舆,邹国人。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说:“民为贵”,“君为轻”。他主张实行“仁政”,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并放宽刑罚,减轻赋税。但孟子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是一种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
荀子(前313-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名况,赵国人。 荀子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界的变化又是有一定规律的。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它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

相同的为都教育人要为善。不同点是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名轲,字子舆,邹国人。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说:“民为贵”,“君为轻”。他主张实行“仁政”,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并放宽刑罚,减轻赋税。但孟子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是一种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
3、荀子(前313-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名况,赵国人。
荀子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界的变化又是有一定规律的。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它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

  •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具体一点
  • 答: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主要思想 仁和礼 仁政 “仁义”“王道”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 孔子,孟子,荀子人性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答: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点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们的人性论各异,孔子的人性论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论是性善论、荀子的人性论则是性恶论。(1)孔子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

  • 荀子、孟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 答:这种对立的本质在于二者对人性内涵界定的不同。孟子更多的继承了孔子的内圣之学,在《孟子·滕文公上》有言,“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而荀子更多的沿袭了孔子的外王之道,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孟子的人性论讲求天人关系,将人性分为人生而具有的“性”(即人的道德属性,如仁义礼智...

  • 比较孔子,孟子,墨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有什么不同?
  • 答:【孔子】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孟子】 1、人须受教育,近於禽兽。2、教育内容在於明人伦。3、倘不注重教育,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国家随时都可能会丧亡。【墨子】: 1. 墨子十分重视因材施教。2. 特别强调言行的一致。认为学要落实到行,突出了墨子的...

  • 孔孟荀的异同
  • 答:恢复秩序的共同理想 在秦代以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秩序混乱,战争和篡弑不绝。为了恢复社会秩序,中国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说。其中儒家学说的三位重要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想通过提倡某些政治理想,令举国上下产生守礼爱人的思想,希望国民...

  •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 答:孟子是战国儒学的代表,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於孔子。孟子主张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苛政,反对残暴的阶级统治,他还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保障农民的利益。荀子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他认为...

  • 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政治观点的异同?
  • 答:三人的政治思想均为儒家思想,孔子注重礼教,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以仁为本,荀子提倡性恶论。

  •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异同 简述孔子和孟子君子观的异同?
  • 答:其实荀子还是儒家,讲的还是“仁义”,只不过手段和孔子孟子不同,不赞成无休止的宣讲,教化,在无法教化之前,先进行约束管理。其实仔细想想,咱们现在教小孩子不都是这样吗?先学规矩,再学做人。所以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儒家思想是一直在进步的。至于为法家所用,那也再正常不过了。现在哪家的...

  •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学说有那些不同之处!
  • 答:孔子,他的思想主要是在礼。而孟子的思想主要是在政治。这是他身上最大的差异。一、孔孟思想的不同点 作为处于思想比较活跃、学术性比较强的时代的教育家来说,不同的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不尽相同的,他们都有着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的看法和观点。二、孔孟思想的相同点 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同为先秦...

  •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 答:共同点:二人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同时两人都强调了百姓的作用。不同点:(1)人性论:孟子肯定“性善论”,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荀子肯定“性恶论”, 他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