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之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哪些? 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有哪些?

2024-06-02m.verywind.com
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有哪些~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文言词于作为名词的用法

(1)钟唇,即钟口两角之间。

(2)草名。

(3)古音wū,如"采三秀兮于山间"(《楚辞·九歌·山鬼》)。

(4)姓。如明代有于谦。("于"不同于"於"姓)。

文言词于作为动词的用法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去、往: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文选·曹植·责躬诗:「茕茕仆夫,于彼冀方。」

(3)取: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好像:《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文言词于作为助词的用法

(1)用于句中,标志宾语前置,无义。

例: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经·大雅·崧高》)。译:蕃,捍御;宣,教化。捍御四国,教化四方。

(2)用于句中,位于动词之前,主语之后,有时在表时间的词语或状语之后。使语句和谐,并有加强咏叹意味的作用。例: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3)用于句首,有时并列用于动词前。例: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诗经·大雅·崧高》)。

因语境不同,“于”这个词往往有多种含义。
一、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在文言里,“于”经常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句末,构成一种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这也是|“于”作为介词的常见用法。
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到”“从”等。例如:
(1)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在”)
(2)皆朝于齐。(同上,译为“到”)
(3)虎兕出于柙。(《季氏将伐颛臾》译为“从”)
2、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译为“向”“对”“跟”“与”等。例如:
(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为“向”)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对”)
(3)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跟”)
3、引进比较对象。译为“比”。这种情况中,“于”的前面往往是形容词。例如:
(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比”)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译为“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它往往跟在动词后面,译为“被”。例如: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被”)
(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译为“被”)
有时,它还与“见”“受”合在一起表被动,构成一种固定结构的句式。例如: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见…于…”译为“被”)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受…于…”译为“被”)
(二)、“于”和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不后置的情况。一般可译为“对于”。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译为“对于”)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译为“对于”)
二、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且与作状语后置在句子结构上非常相似,所以,人们一般与把它作为状语后置来解释。其实,两者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例如: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于水”作补语)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于河东”作补语)
三、有时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同上)
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例如:
1、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例如:
1、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崤之战》译为“从这时”作状语)
2、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译为“在这职业上”作补语)

在句中句子不同,含义就不同

  1. 【 付之于行动】 这里的之是代词 指代方法 决定  "于"有在的意思把这个想法在行动实施

  2. 【寡人之于国也】之是主谓之间   "于"是"对于""在于"

 3.  也可作“诸”理解



投诸渤海之尾 中的“诸”是之于的意思

相当于“诸”终于句中。

  • 中学文言文“之”“于”等字的所有用法
  • 答: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于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组合,构成介宾短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①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原因等,可译为“在”“在……中(方...

  • 高中文言文虚词“之,于,者”的用法
  • 答:无实义.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

  • 文言文虚词之、而、于的用法有哪些?
  • 答:用法:作结构助词时,“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音节助词时,“之”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二、以 意义:“以”作文言虚词时,表示行为动作的原因、行为所使用的工具、行为动作的对象或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等意义。用法:表示因果关系时,“以”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

  • “之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哪些?
  • 答:(一)、在文言里,“于”经常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句末,构成一种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这也是|“于”作为介词的常见用法。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到”“从”等。例如:(1)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在”)(2)皆朝于齐。(同上,译为“到”)(3...

  • 归纳"之,于,以,其,或"在文言文中的不同用法,抄下句子辨析
  • 答:【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④且公子纵轻胜,...

  • 求古文中“而,之,焉,于,者”的意义和用法,劝学里的,谢谢
  • 答:【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之】(二)助词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焉】(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 求文言文中:之、以、其、焉、于的用法,意思。要详细全面。
  • 答: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二)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三)"焉"在句中,作形容词、副词词尾,表示语气上的停顿无义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2.代词。相当于"之"。如:使皇武子辞焉。(《肴之战》)3....

  • 古代文言文之的用法
  • 答:古汉语中,“之”字的用法: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作代词 1、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 之于文言文的意思
  • 答:2.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

  • 之、其、为、观、于、时这些虚词在古文中的意思
  • 答:之、其、为、观、于、时这些虚词在古文中的意思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喜剧越来越少了? 芭蕾舞公主莲音 2011-09-25 · TA获得超过3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之的意思:、1.“之”常作...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