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对苏轼人生哲学的看法 苏轼的人生哲理

2024-05-20m.verywind.com
对苏轼人生观的认识~

对于苏轼的人生观,有人认为他的思想应属于儒家;另有人认为是道家的;更有甚者,说是儒道两家的合二为一。古往今来,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先不管东坡居士的思想观念,说到人生的品味,我认为,苏轼还真有自己的一套。吟诗作对自然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大文豪,作诗当然是件快心的事同时也是他发泄内心忧愁的手段,《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便是他的真情流露。但是,他似乎并没有满足于只是吟诗作对,可能是他觉得人生应该丰富点,也可能是他的上进心所致,参加科举考取进士,从此名声更大了。
生活中的苏轼,更能说明他是一个很会享受的人。苏东坡虽没有四妾,但有三妻,而且一个比一个好,第三个就是他最喜欢的。在吃的方面,自然少不了苏轼的身影,他亲手泡制的东坡菜迄今流传。苏轼还是一个性情中人,要不然,当他看到自己的好朋友陈季常之恶妻的行为,为什么会有“河东狮吼”的有感而发呢?
这些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至少可以知道,在“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的人生是积极的,是一个标准的乐观型。对于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颇有人情味的苏轼是有足够的能力做到的。用自己的才能考取功名,为的是有更大的作为,而儒学的观点也是积极地面对人生的。所以我敢肯定的是,在苏轼经临黄州赤壁之前,他是一个儒家思想的人。
苏轼考取了功名,官也做得越来越大,这表面看起来对他似乎是一件好事,然而却是给他埋下遭人“攻击”隐患。苏轼没有城府,也没有意识到官场的复杂和人心的险恶。他是个上可以服侍皇帝、太后,下可以与乞丐席地而谈的人。“乌台诗案”之后来到黄州赤壁,苏轼算是“突围”了。在这里,他终于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对于这次的遭遇,他感悟出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也看透了人心的险恶与官场的黑暗。他在这里写下了《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些文章表现的道家意味,又构成了他思想观念的另一方面。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有人要向老子问道什么,恐怕他也只能回答一个字----道。那么,既然有人说苏轼是道家的,他应该对道有所感悟,然而我认为苏轼到此时仍不属于道家思想。
苏轼被贬之后,他并没有放弃做官,对于一贬再贬,苏轼只能表现出忧愁的情感。以前,他喝酒是为了品尝,之后,喝酒是为了消愁,证明他还是想当官,而且想做回到以前的大官。老子,庄子,列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很厌倦官场。因为他们认为封建时代的官场十分黑暗,进入官场就使自己的行为受到约束,身不由己,这样是把无限变成有限,把自由变成束缚。学道的人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与“天地”合在一起,这样才是真正的自由,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封建时代的官场就和“道”形成强烈的对比。所以老,庄,列在生前一直过着穷日子,为的是远离官场以及官场所影响的社会。而苏轼并没有放弃过做官,至于苏轼后期的文章中,包含不少的道家意味,只能说是他本性的发挥。
苏东坡特殊的经历,造成了他特别的人生观,但综合他的一生,我认为应属儒家的人生观。我觉得苏轼属于儒家的思想比属于道家思想更像苏轼,这才与他的为人相配,更能显出他是中国一代的大文豪。

1、内儒外释之人格

以儒做人,以佛养心这一中国传统士大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在苏东坡身上体现颇为明显。苏东坡一方面坚持为民请命,造福百姓而在官场中沉浮,一方面以文会友,以佛清心而聚天下学人之所仰。所以他坚持理想而又清楚现实;为官则造福一方,为文则天下传诵。

2、达观潇洒之态度

苏东坡一生官无定职,居无定所。在朝则遭朋党攻讦,在野则遭奸佞陷害。中年丧妻子,盛时遭诗案。但是,不论境遇如何,他乐天知命之格调不曾改变,因言获罪却坚持“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委心去留,筑土为家,安贫乐道,最后还笑把一生总结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样的人生态度,后人观之,难以不为之感动。

3、旷世难得之才学

这一点仿佛少有人不承认。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几乎唯一的在诗、文、词、画、书等各领域集大成的全才。诗数宋代第一流,文列唐宋八大家,词开豪放派,书位宋四家。


扩展资料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 对苏轼人生哲学的看法
  • 答:1、内儒外释之人格 以儒做人,以佛养心这一中国传统士大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在苏东坡身上体现颇为明显。苏东坡一方面坚持为民请命,造福百姓而在官场中沉浮,一方面以文会友,以佛清心而聚天下学人之所仰。所以他坚持理想而又清楚现实;为官则造福一方,为文则天下传诵。2、达观潇洒之态度 苏东坡一生...

  • 怎样看待苏轼的人生观
  • 答:第四,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是其人生观的最终表现形式.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也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如在黄州作的《寒食雨二首》,写“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生活困境和“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心态,语极...

  • 苏轼的人生态度及现代意义
  • 答:豁达的人生态度 寄情山水,力求超越 虽遭贬谪,苏轼并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他常常登山临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美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在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苏轼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黄州,坎坷的经历,艰难的处境,让他在“幽人独往来”的日子里,感到苦闷和矛盾...

  • 学习《前赤壁赋》后,谈谈你对苏轼人生态度的看法
  • 答: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 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本文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前赤壁赋》中“白...

  • 苏轼的人生哲学
  • 答:苏轼的人生哲学就是豁达,和而不同,随性,但这种处事哲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步步维艰的,苏轼的政治立场不坚定,和王安石,司马光都纠缠不清,摇摆不定

  • 你从苏轼的人生态度中学到了什么?
  • 答:苏轼对我们的生活启示:要随遇而安,要泰然自若,要不屈不挠,学无止境,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戒骄戒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发奋努力,才会有收获,大文豪尚且如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要引以为戒。苏东坡一生忧国忧民,所到之处,为百姓做许多的好事实事,造福一方。深得民众爱戴。...

  • 苏轼的诗藏着很多人生哲理 试着分析这和他一生经历有什么关联?
  • 答:苏轼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贬谪的时间里,他经历了宦海沉浮,他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生活,希望自己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所以他不断给自己找突破口,不让自己消沉下去,他写的是他心境的写照,从乌台诗案以后来看,他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刚经历过变故后的心有余悸,后来他转身思考“谁怕,一蓑...

  • 苏轼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 答: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

  • 苏轼的人生态度(豁达洒脱)
  • 答:1.乐观积极的心态 苏轼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总是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曾经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他相信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所以他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2.无所畏惧的勇气 苏轼在面对困境时,从不畏惧,...

  • 苏轼的人生态度
  • 答:苏东坡被贬岭南,有人问他“试问岭南应不好?”苏东坡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同样体现了苏东坡旷达的人生态度,他善于排解心中的苦闷,提倡顺其自然,对于人生的困顿能够安之若素。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传达出苏东坡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