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出自什么书?

2024-06-01m.verywind.com
翻译: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意思是: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意思是: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
作品名称:《孟子梁惠王上》,出自于:《孟子》
该作品主要表述孟子劝解梁惠王做一个仁君的故事。

扩展资料
完整的原文段落
一、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翻译: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
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二、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翻译:(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
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具体讲解如下: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把利字放在前头,就引起上下争夺,上下争夺,你的国家很快就亡了。下面,你要避免国家危险,那怎么呢,要讲求仁义。仁义这个仁字,仁是从那里开始,从家庭父子、父母儿女,从这开始。父母对于儿女讲这个仁慈,他是必然有仁的。儿女对于父母尽到孝道,孝是什么呢,论语里面讲,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就是仁的根本。所以在家庭里面,父母儿女之间讲究孝慈,孝慈就是仁。所以中庸里面讲,仁是什么呢,亲亲为大,亲亲就是家庭伦理讲孝讲慈。再讲到义,义在五伦里面讲,五伦是家庭里面父子、夫妇、兄弟这三伦,家庭以外呢,社会,一个是君臣,一个是朋友。古时候君与臣,明君要用贤臣,贤臣要一定选择明君,他才去做他的臣子。如果不是明君的话,真正一个读书人他不去做他的臣子,所以明君与贤臣这个君臣之间,他是道义之交,道义之交这个义一切合乎正义。朋友也是,也是道义之交,朋友是论语里面讲,无友不如己者,无友不如己者的友,就是选择朋友都是合乎正义的,大家所讲的、所求的都是道义,这才能结交为朋友。所以这五伦在外面讲的话,要讲究这个道义、讲究一个义字。
这两句话就是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从来没有一个讲仁的人,而遗弃了他的亲,遗弃了他的父母。一个讲求仁德的人,他知道小的时候,父母跟他养大,辛辛苦苦的。他自己长大了,事业有成就,能够自立了,但是父母老了,不能做事情,这个时候儿女不养活父母吗,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这也是,儿女奉养父母也是一个仁。仁是孟子所讲的良知良能,从良心里面出现的。所以一个有仁德的人,他抛弃了他的父母,遗弃了他的父母,有这种事情吗,所以孟子说未有,没有。
再说,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一个讲道义的人,而把这个君主的危险、君主所交办的事情,他敷衍,他不忠诚的对待他的君主,有这样的臣子吗,没有。所以这样看起来,王亦曰你这个做国王的人也应该说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你应该说像我所讲的亦有仁义而已矣。应该讲仁义,何必一定要讲这个利,把利字放在前面,这是要不得的。这一章讲完了。最重要的,孟子开头,他的著作七篇之中第一篇第一章,就把利与仁义这两者辨别得清楚,利害就在你是一个明君,是不是讲求仁义,你把国家治得好治不好,就看是讲仁义还是讲利。修道的人更要辨别这个仁义和这个功利。

不仁慈的人会被他的亲人遗弃,不道义的人会被君主忽视。

没有怀有仁心却抛弃他的亲人的,没有懂得义理却怠慢他的君主的。
遗:抛弃;后:不顾,怠慢,把…放于…之后

没有讲仁的人抛弃了自己的亲人的,没有讲义的人不尊重自己的君王的。

  • 翻译: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
  • 答: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意思是: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意思是: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作品名称:《孟子梁...

  • 文言文“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翻译成现代汉语_百 ...
  • 答:从来没有一个讲求仁的人,却遗弃了他的父母,也没有一个讲求道义的人,却不忠诚地对待他的君主。

  • 未有人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是什么意思
  • 答:未有人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原文是: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语出《孟子 梁惠王上》,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

  •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是什么意思
  • 答:全句是“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第一章。译文:没有奉行仁爱却遗弃其亲人的人,没有奉行公义却不顾其君王的人。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

  •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出自什么书?
  • 答: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具体讲解如下: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把利字放在前头,就引起上下争夺,上下争夺,你的国家很快就亡了。下面,你要避免国家危险,那怎么呢,要讲求仁义。仁义这个仁字,仁是从那里开始,从家庭父子、父母儿女,从这开始。父母对于儿女讲这个仁慈,他是必然有仁的。儿女对于父母尽...

  •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 答:不仁慈的人会被他的亲人遗弃,不道义的人会被君主忽视。

  • 孟子见梁惠王原文注释翻译
  • 答: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2、【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

  •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翻译是什么?
  • 答: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矣,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

  • 《孟子 梁惠王上》 全文及其译文是什么
  • 答: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jí),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

  •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
  • 答: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